[让学困生“恋上”我的课堂] 如何在课堂上关注学困生

时间:2019-01-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习得性无助”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塞里格曼提出的,是指人和动物经历了连接不断的挫折与失败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或自暴自弃的心理状态与行为。“习得性无助”的学生往往意志消沉,觉得自己各方面都不如别人。他们往往会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料。化学这一门功课学都没学,就断定自己学不好、甚至有“学了也没用”的念头,所以他们不想去学,经常游离于课堂之外。笔者和身边的同事一样,经常会碰到一些“学困生”。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对他们的“无助”要正确归因,促使“学困生”“恋上”课堂。
  
  一、保护自尊。构建和谐的课堂
  
  教师对“学困生”倾注真挚的关爱,以尊重、平等、理解、关怀、友好、赏识的方式对待他们,会给“学困生”撑起一片自尊的天空,能使他们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
   1 宽容学生,营造井然的课堂  在课堂上,总有一些学生偷偷摸摸做一些“一叶障目”的事。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的注意力就不能集中在学习上,也会影响整个班级的课堂氛围,即使教师课上得特别精彩,课堂的教学效率也会大打折扣。然而对于这些思想开小差、做小动作的学生,教师切记不可采用粗暴地批评或体罚方式来处理。因为学生一旦觉得自己的自尊心和人格受到了伤害,他们的内心和老师之间就会形成一道无形的障碍。他们昕不进你善意的批评,也不能接受任何恰当的“处分”。他们甚至会把对教师的对抗当成是勇气。笔者在实践中有如下做法:在课堂上,笔者经常采用各种妥善的方式(比如,眼神、手势等等)提醒不认真听讲的学生。学生会觉得老师对他比较尊重,注意力马上回到了学习上。教师得当的处理既不会扰乱课堂秩序,也不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学困生”抵抗外部干扰影响的能力较差,经常经不起诱惑,不能自制。教育者不要怪他们不能如教师所愿,而应给予充分的理解。教师要有包容“学困生”犯错的气度,更要耐心地纠正“学困生”不良的学习习惯,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 善于观察,化解心理障碍  “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容易被打击,而且很容易否定自己,很难长时间保持学习的积极性,最终想放弃。笔者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总是边讲解教学内容、边观察学生的表情,由此来洞察学生的心理变化,以便笔者能及时调整好学生的心态。比如有一位女生,从初二到初三成绩在班里一直是倒数的。笔者与她接触下来,觉得她学习态度端正,但是性格比较自卑。在一节化学课上,笔者请她(笔者非常期待她能成功)上黑板进行板演,结果失败了。笔者在课上看到她马上露出了一副苦瓜脸,听课有点心不在焉了。下课后,笔者立即找她谈心,开导她、安慰她,也鼓励她要继续认真学习。经过这一件小事,她在默写、练习、听课等等都比以前做得好。
   二、激发兴趣,使“学困生”爱学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激起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心理动机。一旦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他就会从“要我学”转变为“我想学”、“我要学”。
  
  1 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
  学习兴趣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首先要点燃学生心中对知识的好奇心之火。笔者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比如讲授“燃烧的条件”这一内容。笔者在课前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烧不坏的手绢”,实验过程中意想不到的现象,激发了学生的好奇感,笔者及时提出了问题:为什么手绢烧得这么旺,但是最后手绢却一点都没有烧坏,这是为什么呢?学生非常想要知道为什么?笔者马上引导学生:想要知道为什么,必须通过今天的学习。笔者很自然将学生引入今天的学习。
  
  2 提供展示平台,感受学科魅力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化学实验有非常大的兴趣,但是让他独立完成实验,有些“学困生”怕出错、怕被学生嘲笑,不敢上讲台来做实验。有些“学困生”虽然胆大,但不能顺利地完成实验。笔者就尝试和“学困生”一起来完成,让“学困生…‘主刀”,笔者在旁边给以引导和指正,让学生获得成功。这样做可以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可以让学生能够专心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实验中的问题。这样做也可以让笔者能够腾出手,来引导其他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且积极思考笔者设置的问题,避免学生的兴趣,只停留在实验的表面现象。
  
  3 体验生活即化学,引发学生兴趣
  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一直到高端科技技术都离不开化学,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适当的插入有趣的化学现象并加以解释,不但增加了知识量、拓宽了知识面,也能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笔者会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植入学生的头脑中,并且剖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也与化学有莫大的联系。如怎样减少或消除汽车排放的有害气体,怎样开发新的洁净能源替代煤和石油等。笔者经常联想生活中的各种事例,比如“松花江流域苯的泄露,导致松花江的水不能饮用,环保人事积极治理从各种调集大量活性炭进行吸附。”再比如“太湖流域因水体富营养化,蓝藻大量爆发,导致居民无法正常饮用水。”学生没有想到化学知识如此实用,这些都使得学生觉得与化学之亲近。激起了学生对化学教师的好感和对化学学科的浓厚兴趣,纷纷表示要学好化学。
  
  三、精心组织。创设良好的学习条件
  
  由于教学内容过难、课堂标准过高、教学密度过大,“学困生”很难跟上课堂教学进度,打击了学生求知的积极性,他们很难参与整个课堂学习的活动中。作为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把教学重心偏向“学困生”,为他们能顺利学习创造条件。
  
  1 根据学情,调适教学进度
  笔者精心备课,尤其根据“学困生”的学习情况,把有难度的学习任务分解成更小的学习步骤,一步一步让他们掌握这些知识。每次笔者在讲授新知识之前,都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笔者设想的学习方案(如何递进式地达到学习目标)。新授课结束后,笔者经常问学生“这一节课学得怎么样?有多少不懂?”。复习课结束后,笔者经常问学生“可以学新内容了吗?”。笔者通过默写、提问、练习等方式确保教学效果比较不错的情况下,才进行新一轮知识的讲授。虽然笔者的教学进度一直比同事慢,但是“学困生”学得比较轻松也比较有自信。
  2 营造民主、开放的课堂氛围  “学困生”的形成与教学模式不无关系。转化“学困生”应该采用灵活多变的课堂模式,营造民主的、开放的教学氛围。鼓励“学困生”参与课堂活动,使他们真正“拥有”化学课堂。比如,探究微粒是否运动以及运动情况如何?笔者先组织学生预习书本。然后,指导学生分工合作动手实验,引导学生围绕设置的问题展开讨论,激励学生进行比赛。学生自发地展开讨论,不但气氛热烈,而且思维的容量较大。在教师的指点和调控下,使整堂课一直处于生动、有序的研讨气氛中。在讨论过程中,成绩好的同学帮助“学困生”解决许多问题。在整个过程中,笔者注意到整个环节每个学生脸上洋溢着轻松愉悦的表情。笔者通过灵活的教学方式,把“学困生”从教师的“满堂灌”中解脱出来,留给“学困生”更多余地,让他们自己去酝酿、思考,并彼此交流,从而加深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
  3 善用激励式评价,尽享成功喜悦  学生一般对教师的评价比较看重。教师高明的评价,会使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看到自己的能力,产生一种愉悦感,从而激发起对某一事物的兴趣,主动地、自觉地以更多的学习投入换取更大的成功。
  笔者注重他们解决问题的过程。比如这个学生得出这个答案,是如何思考的,依据是什么?当然,笔者允许“学困生”失败,但从来不把“失败”作为休止符,而是激励学生从“失败”中发现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锻炼能力。他们原以为“山穷水尽”,笔者随即鼓励他们再走一步,就“柳暗花明”了。有了多次成功的体验,学生的自信心恢复了,积极性也提高了,因而产生了更大的学习动力,形成良性循环,促使他们取得更大的成功。
  要使“学困生”脱困,关键要使“学困生”能参与,喜欢参与,期盼参与课堂活动。只有让学生获得课堂的成功,享受学习的乐趣,“学困生”才会真正“恋上”你的课堂。只要我们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学理念,这个目标就一定不会遥远了。

标签:恋上 课堂 学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