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地理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时间:2019-01-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课标强调:要根据学生的心理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兴趣,培养学习能力,鼓励探究,了解地理的价值和功能,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原动力。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是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 创设情境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情境教学是一种以教师为学生创设特定的情境为途径,旨在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强调兴趣的培养和动机的激发,以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因。在课堂教学中,要创造一切有利条件,去启发诱导学生积极地学习,才能提高课堂效率,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就现代教学论的观点而言,有很多先进的教学方法可以实现这一目标。其中,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创设一些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 角色扮演,培养参与意识。地理教学的模式应该多样化,使教学更人性化。教师可从生活入手设计情境提供角色让学生扮演,从情境中学习解决地理问题,探究新知。参与教学过程,就使得学生不由自主地产生兴趣,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地理学习的快乐并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二) 走进生活,拓宽学习新天地。地理知识无处不在,与生活联系十分广泛,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从生活中学习地理也是课改的关键。新教材特别重视地理和生活的关系,让地理服务于生活。案例一:现在旅游休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重要的一部分。于是在讲《西双版纳》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主题:去西双版纳旅游,引入动画人物――喜羊羊充当导游,从出发前应掌握哪些必备知识和物质准备入手,一路上的所见所闻,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 故事典故,吸引学生注意力。谚语具有一定的哲理且易生趣,谜语可启发学生思维。青少年学生还比较爱听故事,用讲故事的方法导入,也可以激发想象力。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可将有关的故事、典故、谜语、谚语做导语,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新课。在讲世界气候之前,我用水浒故事《林冲风雪山神庙》中“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对天气的描写,讲述了林冲手刃仇人的故事,提出风雪的描写,为情节发展提供了合理的条件,推动了情节发展。林冲心中的怒火也像草料场的烈焰升腾,翻卷,终于拽开庙门,大喝一声,手刃仇敌。学生听后精神为之一振,接着就讨论开来,学习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
  
  二、 探究与合作并重,兴趣与学习结合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和刺激接受者,他要对外部的信息和刺激进行选择和加工。探究式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立主题,在教学中创设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学生通过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合作学习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应不失时机地将探究式教学和合作式学习引入日常的地理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如图所示:
  案例二:教师提供长江流域20世纪50年代与90年代森林覆盖率、水土流失面积、洞庭湖、鄱阳湖湖泊面积资料,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式的学习方式进行探究分析1998年洪灾的人为原因及其防治措施。学生可从中获取信息――长江上游地区草场退化,中游地区森林覆盖率下降,中游地区湖泊面积萎缩,下游地区输沙量巨大。如果对这些感知的信息进行深加工,学生可以认识到造成洪灾的人为原因。
  
  三、 加强直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一) 设计模型,进行直观教学。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空间分布和空间联系很强,许多地理知识看不见摸不着,抽象、空洞,教师设计一些直观形象的简易模型,学生不仅可以通过视觉或触觉感知其中所蕴含的地理信息,且可以亲身参与通过模型演示再现简单地理过程,形成直观地理的表象。这就易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利用地图,增强感性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阅读、运用各种图表,把地理知识落实到地图上,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可以说“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挂图,地图册及课本上插图,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把课本上的地理知识迁移到地图上,引导学生把基础知识记忆在地图上。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养成填图、记图、读图的习惯,这样有助于学生把地图变成“心理地图”,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地图表象,培养空间想象力,有利于学生自主、高效、有意识学习。
  (三) 实验操作,体悟地理乐趣。地理实验通过利用地理教具、学具、多媒体设备等实验手段,简捷生动地展示了地理知识、地理过程、地理规律和地理原理,具有将知识化难为易,调动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提高学生技能的优势,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如“近地面旋转气流辐合或辐散后,气压中心垂直方向的气流将如何运动?”这一问题通过实验学生就会很容易理解。
  (四) 课件演示,激发兴趣。有许多重要的现象和地理过程是比较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利用计算机设计出地理课件,化不可见为可见,化抽象为形象,化静为动,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和世界各地昼夜长短变化”这一问题可利用课件进行演示,使本来很难理解的抽象原理,变得形象化。
  (五) 结构图示,揭示规律。结构图示就是根据知识内容的内在联系按照一定的划分标准用图表或线性图把不同的知识联系起来。结构图示的方法有很多,如条形图、饼状图、曲线图、流程图和象形图等。经过教师有针对性地设计直观易懂的适合所教学生特点的结构图,本来繁、难、偏、多的知识一下子脉络清晰,化解了学生的学习挫败感,降低了学习难度,提高了学习兴趣,使得学生所学的知识更具系统性、科学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四、 联系实际,鼓励创新
  
  新课标提出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通过建立地理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能够理解现代社会中各种生活现象的地理原因,理解不同的生活方式的地理背景,形成对自然的人文关怀,更好的适应生活,欣赏生活,规划生活,初步理解地理的趣味性和挑战性,感受地理的美,形成地理的兴趣。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勇于尝试,让学生自己在不断地摸索前进中逐步建立起对地理学科的热爱,体验地理的乐趣。
  综上所述,兴趣不仅能使学生积极地、能动地、自觉学习,而且能起着开发学生潜能的作用,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通过教师激发,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的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此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R.M.加涅.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20~231.
  [2] 袁孝亭.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
  [3] 袁书琪,地理教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版社,2003
  (丁建文 甘肃省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赵生龙 兰州市西固区河口中心校)

标签:学习兴趣 激发 效率 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