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优美的句子 > 正文

弘扬城市精神成为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

时间:2019-02-1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贯穿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个领域。贯穿于经济建设,就是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任务纳入各地经济发展目标、发展规划和政策制定之中,融入区域、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之中,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精神支柱、利益导向、文化环境、生存土壤。
  弘扬城市精神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实现形式、有效载体和具体抓手。十七届六中全会之后,各地出现了一个提炼发布精神表述语的热潮:2011年11月2日,酝酿18个月的“北京精神”表述语正式发布;此前的10月26日,中共江苏省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刚刚确定“创业创新创优、争先领先率先”为新时期的江苏精神;12月1日,武汉城市精神表述语也正式获得通过……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所展现出的精神风貌,是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市民的价值观念、道德素养、精神追求等的集中体现。城市精神在城市漫长的历史中形成并不断发展,继承了城市历史的灵魂,展示着城市现实发展的脚步,并引领城市走向未来。以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中国城市全面进入一个“精神”引领发展的新时代。
  “北京精神”:首都发展新风向标
  2011年11月2日,290万余首都市民投票选出了北京这座现代化古都的城市精神――爱国、创新、包容、厚德。北京精神以爱国为核心、以创新为精髓、以包容为特征、以厚德为品质,诠释了处在历史与未来交会点上的当代北京所具有的气质与灵魂,表达了广大市民对北京的实际感受与价值认知。这样的城市精神,对于把北京更好地建成全国人民的首都北京,建成世界瞩目中西融汇的世界城市,有其独特的内在驱动力。
  
  “北京精神”表述语内涵丰富、简明可行
  北京市委副秘书长傅华表示,“爱国、创新、包容、厚德”充分体现了城市精神与核心价值的相互协调、城市共性与北京个性的相互兼容、历史底蕴与未来取向的相互统一、城市特色与市民气质的相互融合,反映了北京特有的文化品位和首善特质。
  北京市政协原副主席朱相远认为,“爱国、创新、包容、厚德”――八个大字,简明易记,具体可行;既突破时下盛行的烦琐哲学与形式主义,更具备民族的传承性、科学的时代性、大众的实践性。全国首善之区,带头高扬这面精神大旗,意义非凡;推而广之,可强民族之脊梁,能增复兴之动力。
  从四方面培育和弘扬“北京精神”
  刘淇2011年11月2日在“北京精神”表述语发布会上指出,培育和弘扬“北京精神”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我们不仅要把这项工作融入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和全过程,而且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北京精神”,在首都科学发展中发挥好“北京精神”的特殊作用。要扎扎实实搞好宣传和实践工作,使“北京精神”家喻户晓、人人践行,成为反映首都人民精神面貌、代表首都城市形象、引领首都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强大精神力量。
  第一,大力弘扬“北京精神”,就是要以为国争光为标准推动首都各项工作。必须牢记首都的责任和使命,勇敢地担当起国家发展的表率和示范。特别是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努力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中心,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文化强国的战略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大力弘扬“北京精神”,就是要以更高的水平推动首都的科学发展。要加快落实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一体化,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要依靠创新,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抓住贯彻六中全会《决定》的机遇,建立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双轮驱动”的发展战略。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神圣的历史使命感和更加昂扬向上的精神,奋发有为、只争朝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推动发展。对那些制约科学发展的难题不躲、不绕,不拖、不等,以敢于担当、敢于碰硬、敢于创新的精神,积极推动首都迈向中国特色世界城市。
  第三,大力弘扬“北京精神”,就是要全力建设和谐社会的首善之区。要进一步培育海纳百川、雍容大度的胸襟和气度,吸收借鉴人类社会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提高首都文明的水平。进一步营造包容和谐的社会氛围,切实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强对首都广大新市民的服务,增强首都群众的社会共识,努力建设和谐社会的首善之区。
  第四,大力弘扬“北京精神”,就是要不断提升首都市民的文明水平。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互助、奉献、诚信的社会风尚,引导广大市民群众建立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传承敬孝、仁义、感恩等传统美德。要在全社会形成知法守法、依法办事的良好风尚,不断提升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日益彰显首都城市人文关怀,向世界展示中国首都人民的文明风范。
  2011年11月16日下午,北京市“北京精神”宣讲团在朝阳区举行首场报告会,拉开了“北京精神”在全市各区县宣讲的序幕。北京市“北京精神”宣讲团由首都高校、理论研究机构的专家和参与提炼培育“北京精神”的领导干部组成,同时,“北京精神”市民宣讲活动也在全市基层启动,一系列践行“北京精神”的活动相继展开。
  “武汉精神”成为引领发展的旗帜
  “北京精神”表述语发布一个月之后,2011年12月1日,历时两个多月的公开征集,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参与投票评选,武汉城市精神表述语――“敢为人先 追求卓越”获得最高票数,经武汉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
  据报道,武汉市先后举办了社会各界座谈会80余场,从各方收集到的200多条表述语中遴选出5条备选方案,请广大市民踊跃投票评选。共有15万余网友参与活动,网友留言量达6万余人次。统计结果显示,“敢为人先 追求卓越”这条城市精神表述语的得票数位居第一。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指出,城市精神既是对城市历史文化的升华、广大市民精神气质的提炼,也要反映对武汉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敢为人先 追求卓越”较好体现了这两层含义,也得到了多数投票市民的认可。
  “敢为人先、追求卓越”,深刻揭示了辛亥武昌首义“敢为天下先”的核心精神和武汉这座城市独有的历史魅力和精神气质,同时展现了武汉面向未来、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城市的永恒追求。在12月20日开幕的武汉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上,阮成发在党代会报告中指出,武汉近代和现代发展历程充分展示了“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武汉精神,这是建设好武汉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要广泛开展武汉精神的宣传和教育,把武汉精神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使之根植于广大市民特别是青少年的头脑和心灵。敢于突破前人未曾涉足的“盲区”、有碍武汉发展的“禁区”、矛盾错综复杂的“难区”,使武汉精神成为建设武汉的灵魂和动力,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注入文化内涵,提供精神引领。
  “天津精神”提炼总结活动如火如荼
  就在武汉城市精神公布之际,“天津精神”提炼总结活动正进行得如火如荼。根据天津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2011年11月25日发布的通知,“天津精神”提炼总结工作分三个阶段实施:11月28日~12月10日,为讨论提炼阶段。在全市广泛开展“天津精神”大讨论,回顾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的奋斗历程,总结宝贵经验,研讨新时期天津人民的共同精神追求和价值观念。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征集“天津精神”表述语。在主要媒体公开发布候选表述语,广泛组织干部群众参与投票。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最终确定“天津精神”表述语。12月11日~12月20日,为评选确定阶段。12月下旬开始,为宣传弘扬阶段。
   “天津精神”提炼总结活动得到了广大市民的广泛关注和热情参与。截至12月11日,全市共召开不同层面的“天津精神”讨论座谈会5154场,参与干部群众达到27万多人,共收到群众来函273封,征集“天津精神”表述语22255条。提炼总结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社科院、市委党校等5个专家组,对群众的意见建议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归纳、总结和深入研究,在综合专家研究成果和市民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10条“天津精神”候选表述语。12月12日,“天津精神”提炼总结活动进入投票评选阶段,10条候选表述语向市民征求意见。
  截至12月20日,活动办公室收到报纸选票、网络投票、短信投票共3945770张。经过认真统计分析投票情况,并根据广大市民的意见,活动领导小组决定,将得票前五名的候选表述语交给广大市民,进一步征求意见,充分集中民智、会聚民意。吸取部分市民的建议,将得票最高的“爱国、诚信、务实、创新、开放、包容”增加了“四字”表述形式,共同接受投票。第二轮投票截止时间为12月31日。
  除武汉、天津之外,新疆、广西、福建等地2011年也首次提炼总结发布了自己的区域精神表述语。
  苏沪粤精神表述“升级换代”
  据有关方面统计,目前31个省(市、区)中,超过三分之一省份已有或正在征集本地的区域精神;省会城市里,多数都已经有或正在征集城市精神的表述语。比如,2000年,浙江就已经有了“浙江精神”,当时的表述是“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2006年2月,“浙江精神”调整为“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而长沙市1995年就确立了“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长沙精神”。
  上一次提炼“区域精神”的高潮,出现在2007年。在当年各地党代会上,一批省市先后公布过自己的“区域精神”。比如,2007年6月,山东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改革创新、开放包容、忠诚守信、务实拼搏、敢为人先”的“山东精神”;2007年11月,贵州省委提出要“大力塑造‘自强自信、开放创新、能快则快、团结和谐’的新时期贵州精神”等。
  如今,各地精神表述语正面临“升级换代”,特别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到“兴国之魂”的高度之后。比如,2003年9月,广东省把“广东精神”概括为“敢为人先、务实进取、开放兼容、敬业奉献”16个字。不过2011年11月5日,广东又开始了新一轮提炼“广东精神”内涵征集活动,意味着“广东精神”面临升级;2007年5月,上海对原有的“上海精神”升级,在原来“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基础上,加入了“开明睿智、大气谦和”。2011年底,上海市精神文明办公室有关人士坦言,“上海精神”的表述也将面临“第三次升级换代”。在江苏,2005年2月,江苏省委提出,应大力树立和弘扬“创业、创新、创优”精神,“三创”成为新时期江苏精神的核心。但6年后,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江苏已经达到省定全面小康指标,正处在从“第一个率先”向“第二个率先”迈进的重要历史时刻,迫切需要与新时期、新任务相适应的新的时代精神的引导和鼓舞。在这种情况下,2011年11月6日,以“创业创新创优、争先领先率先”为内涵的新时期“江苏精神”正式发布。
  “三创三先”:新时期“江苏精神”的内涵
  与2007年前省级的“区域精神”多由地方党委、政府自行酝酿、总结,领导确定之后,将“区域精神”公之于众不同,现在各地提炼“区域精神”,更多地依靠群众和专家的智慧。而与前述“北京精神”提炼还略有不同,“江苏精神”是先面向社会征集、再由专家论证。
  2011年4月,为充分发挥先进思想文化的引领作用,江苏在全省范围公开征集新时期“江苏精神”表述方式,从6300多个词条中选择10条进行公示,征求各类人士意见并进行网络投票,“三创三先”最终众望所归。
  “三创”传诵多年,形成共识,社会认同度高,很好地体现了江苏人的现实精神状态。创业,倡导艰苦创业、自主创业、全民创业;创新,倡导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创优,倡导精益求精、勇创一流、追求卓越。推进“两个率先”,创业是基础、创新是灵魂、创优是追求。
  “三先”突出了党中央对江苏发展的总要求和面向未来、奋力开拓的精神导向。争先,是江苏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鲜明精神特质,体现为主动进取、奋发向上、不甘落后的意识和精神状态。领先,既是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工作定位,又是一种引导和行为过程。率先,是中央领导对江苏发展的目标要求,也是江苏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实践追求。争先是前提,领先是责任,率先是目标。只有争先才能领先,只有领先才能实现“两个率先”。“争先”、“领先”、“率先”,出自同一词群,三词连用,层叠递进,简练激越,强化主旨,振奋人心。在声律组合上音韵和美、节奏明快。“三创三先”有机统一,逐步递进,现实精神状态与未来发展要求全面体现,相互贯通,倡导指向十分鲜明,既体现了江苏“两个率先”的时代特征,体现了江苏人的“精气神”,又通俗易懂,便于传诵,便于为广大群众领会,转变为推动省“两个率先”的伟大实践行动,成为引导和鼓舞全省人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的强大动力。
  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表示,改革开放至今,江苏大地上诞生了很多先进的精神理念,由此才有了一个又一个的发展跨越,“三创三先”是对这些宝贵精神财富的继承和弘扬,也是拓展和提升。“江苏精神”的提出,不仅能凝聚起全省人民的共同理想、主流价值观和最大的文化认同,而且能有效提升江苏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
  城市精神之后,上海提出“八字价值取向”
  2011年11月11日至12日召开的上海市委九届十六次全会明确提出,要积极倡导崇尚正义、维护公平的公正理念,互相尊重、和睦友善的包容态度,履职尽责、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诚实待人、守信互信的诚信品德,在全社会形成公正、包容、责任、诚信的价值取向。“八字价值取向”,字字重如千钧,与弘扬“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上海城市精神交相辉映,在上海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共鸣。
  
  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指出,文化是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灵魂,而价值取向就是文化的灵魂。所有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都包含着一定的价值取向。因此,讲文化建设,首先要思考和推动价值观建设。“公正、包容、责任、诚信”八个大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上海的具体体现,围绕“八个大字”的热议,也可以说是继上世纪末“90年代上海人形象”和本世纪初“上海城市精神”两次大讨论后,上海人思考自身道德形象和价值追求的又一次热潮。目前,上海各行各业正在积极宣传“公正”、“包容”、“责任”、“诚信”的价值取向,让其成为推动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匡扶正义,重塑“广东精神”
  2011年,一个小生命――小悦悦的离去,引发了一场关于道德危机的全民大讨论。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要求认真反思出现悲剧的根源,要用“良知的尖刀”来解剖我们身上的丑陋,要忍着揭开疮疤刮骨疗伤的疼痛,唤起全社会的警醒和行动,在公众参与下创造一种扬善惩恶的制度条件和社会环境,努力减少和避免小悦悦类似悲剧在广东再次发生。
  “小悦悦事件”发生后,广东各界开展了“谴责见死不救行为,倡导见义勇为精神”的大讨论。省文明委举办了“唤醒道德良知、建设幸福广东”的文明论坛,通过对“小悦悦事件”的深入剖析和反思,探讨如何重筑社会道德堤坝。广东省委常委会研究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时,要求全力在文化强省建设的重点领域取得突破,其中之一就是提炼打造“广东精神”。
  2011年11月3日,广东省委宣传部等发布《关于开展提炼“广东精神”内涵征集活动的启事》,面向社会大众征集“广东精神”内涵表述,要求“广东精神”内涵的提炼富有深刻的价值内涵,能够集中代表广东人的人文精神;符合现代文明的发展方向,体现时代特征;彰显广东(岭南)地域特色,体现岭南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易懂易记、朗朗上口,易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
  在2011年11月28日召开的广东省文化改革发展工作会议上,汪洋提出,要在公民价值取向、公民道德遵循和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中寻找最大公约数,提炼出社会共同认可、体现广东特色、群众乐于接受、容易传承传播的价值理念,使之成为我们新时期“广东精神”。在随后于12月1日召开的“广东省文化改革发展”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广东省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透露,已经征集到“广东精神”和对几个重点人群精神的表述词共1100多个,针对“广东精神”的表述有410组。排名比较靠前、大家比较认可的表述语包括创新、务实、包容、和谐等。即日起,票数最高的10个表述词将在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南方网、新快报公布,接受公众投票,最终选出5个群众认为最能体现“广东精神”的表述语进一步征求各界意见。

标签:体系建设 核心 精神 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