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阅读答案 > 正文

_自我调节学习:一种情感\价值观和认知综合的观点

时间:2019-01-1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自我调节学习是使学习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达到平衡状态的学习。自我调节学习一方面强调要保有学习的本性,即学习者要主宰自己的学习进程;另一方面还要具有社会属性,即学习者最终应达到社会的要求。要实现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必须从情感、价值观和认知三个方面出发,创造合适的教学条件,使学生乐学、会学,并知道学什么。
  关键词:自我调节;学习;自我调解学习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1-0016-03
  自我调节学习是当今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它以教育目标、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等多种形式存在,在教师口中常常以与此相关的词汇被广泛提及,如“做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等等。国内外关于自我调节学习的研究已是理论纷呈,从不同角度对自我调节学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给我们以极大的启示。在此,本文只是通过对自我调节学习概念的分析,试图从自我调节学习的内涵出发探讨该问题,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一、概念
  1 自我调节的内涵
  自我调节从字面意思理解就是自身对自身所做出的调整。这一能力反映出个体除受外界影响之外,还能受到自身的影响。
  皮亚杰在对各种生命组织形式进行深入研究之后得出这样的观点:自我调节反映的是生命组织的最一般的特征。在染色组的水平上,我们有勒纳继多布然斯基和瓦莱士之后称之为“遗传的体内稳定状态”的东西,有胚囊结构上的调节;有由瓦丁顿命名为“体内渗透”的动力平衡;有维持体内环境秩序的无数的生理上的体内渗透;有同样多的神经系统的调节;有在认知性行为各种水平上都能观察到的调节与平衡状态;看来,自我调节是生命最普遍的特性之一,也是机体反应与认知性反应所共有的最一般的机制。皮亚杰从微观到宏观多个水平,从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论述了自我调节是生命组织的基本特征,由此他认为,人类在个体的心理水平上毫无疑问地具备自我调节的能力,它具体体现为平衡化的思想。皮亚杰认为,心理的演进是一个继续前进的平衡化过程,它最终使心理状态从较低的平衡状态走向较高的平衡状态。具体而言,当个体能够与外界环境相适应时就处在平衡状态,然而个体却从来不会固守于这一平衡状态,而是努力改变自己,使自己与更有挑战性的环境相适应,使自己处于更高的平衡状态。正是因为具备平衡化这种自我调节的能力,人类个体最终都由初生时的弱小状态转变为具有思维和语言等心理特征的强大状态。
  20世纪心理学史中另一位颇有影响的心理学家班杜拉从心理与行为关系的层面研究了人类的自我调节能力。他认为,个体的心理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自我调节能力能够改变个体的行为,使个体避免误入歧途并趋于卓越。他指出,人具有自我定向的能力,他能够通过自己安排结果来对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施加某些控制。他以数以百万计的人依靠自己戒烟以及大多数人置于吊胃口的环境中仍能保持优美体形的事实证明,人类是有自我调节能力的。从上述的论述可以看到,班杜拉与皮亚杰在论述自我调节能力上的不同之处在于,皮亚杰强调自我调节能力是个体的生物本性,个体在无意识的层面上即具备这种能力;而班杜拉则从个体的社会性角度强调自我调节的能力,认为个体会有意识地对自身进行调节。具体而言,班杜拉强调个体生活在社会中会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了解自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进而通过设立高于自己现有水平的目标而调整自己的行为,当个体达到了自己既定的目标之后,个体会通过奖励自己来使自身更加努力,个人的行为会进一步得到改变。
  综合上述观点和人类进化的事实,毋庸置疑,人具备自我调节的能力,即^具有自身通过改变自身以使自身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的能力。在生物本性层面上,个体具备一种使自身能力不断向前发展的天性;在社会性层面上,个体具备调整自己行为的具体策略。正是由于人类自我调节能力的存在,人类个体才得以不断发展,同时推动整个人类的发展。
  2 学习的内涵
  毫无疑问,“学习”是在社会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但是,到底什么是学习呢?学者从不同角度给出了大量的定义。国内学者姚梅林在梳理诸多学习定义的基础上,提出学习在其本质上是一种适应活动,这种适应活动是由经验引起的,最终会导致行为或行为潜能持久变化。从这一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学习应该是一种由个体主动发起的自我调节活动。因为只有当个体具备了这种自我调节能力,他才能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生存环境时,通过改变自己来实现对环境的控制,以便更好地生存。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当环境发生变化时,个体总是能以最快的速度做出调整,或亲身在环境中实践或寻求指教。在学习过程中个体的主动性以及通过学习使个体能够对环境进行主宰的这一结果,使学习活动还具有另外一个重要特征,即作为自我调节活动的学习,能够给学习者带来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可以说,学习乃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快乐,这种快乐在个体发展的早期,即婴幼儿成长过程中体现得最为明显。儿童在生理或心理上每每有新的进展我们都可从他们的面部表情中看到他们的快乐和喜悦,因为个体在本性上有对自己命运控制的需求,有胜任活动的需求,而学习恰恰能够满足个体的这种需求,使个体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然而,令人懊恼的是,学习活动的这一属性却没有在当今的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中得以普遍地彰显出来,我们看到很多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的是痛苦而非快乐。无疑,学校教育一方面大大地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效率,给学习者的学习带来了积极的变化;另一方面也给学习者带来了严重的消极影响,即降低了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这是因为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肩负着促进社会发展的使命,它试图在短时间内使学生获得大量的知识和技能,高强度的学业任务摧毁了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调节能力,使他们无法控制自己的学习过程,再加之学习活动没有任何弹性,一部分学习者只能被动地听从教师的安排,而即使这样也未必能够达到社会对他们的要求,因此,他们在学习中无法体会到对外界环境的控制感和对学业活动的胜任力,也就无法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了。
  3 自我调节学习的内涵
  从上述对自我调节和学习概念的分析中我们看到,自我调节本是学习应有之义,而之所以众多学者提出自我调节学习的概念,是因为现代教育制度使学习的自我调节的属性淡化了。自我调节学习的提出就是要强调和恢复学习的原有属性,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要展现出的弹性。学习者能够因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明晰自己的学习目标,并真正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最终实现学习目标。然而试图恢复学习原有属性的自我调节学习绝不是要求个体重新回复到自然状态下,并使其在自然状态下进行学习,而是试图使学习者能够在今天的学校教育制度下,仍然保有对学习的控制,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并且最终实现社会给学习者规定的学习目标。换句话说,自我调节学习是使学习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达到平衡状态 的学习。自我调节学习一方面强调要保有学习的本性,即学习者要主宰自己的学习进程;另一方面还要具有社会属性,即学习者最终要达到社会的要求。这种平衡状态对于个体或整个社会的发展都非常重要,如果完全按照人的自然本性去学习,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可能是愉快的,但由于效率不高最终还是会因无法达到社会的要求而无法适应社会,最终还须面临生存问题和不良的情绪反应;但如果完全不顾及人的自然本性而单纯地追求一时的学习效率,虽然会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知识和技能,但可能最终会使个体丧失对学习过程的控制能力,丧失对学习的兴趣,缺乏学会学习的本领,缺失在学习方面永续发展的能力,出现过犹不及和南辕北辙的后果。
  二、成为自我调节学习者的条件
  综上所述,自我调节学习是在学习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上达成平衡的学习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学习者依靠强大的调节能力主动学习,最终完成学业任务。学习者要在社会对学习目标有较高要求的条件下依然保有学习的自然属性,即能够调控自己的学习进程,喜爱学习,不至于像在重压之下失去弹性的弹簧一样丧失应对外力的能力,教师必须对学习者进行干预,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增强学习者学习的自我调节能力,如同对构成弹簧的材料重新进行锻造,从而增强其抗压和应对能力。
  一个具有极强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的学习者应该是一个愿意学习、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的学习者,只有如此他才能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并由此想方设法地提高自己;一个具有极强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的学习者也应该是一个明晰学习意义、能够将自身的学习活动与社会责任联系起来的学习者,只有如此,他才不至于在社会有如此多要求的情形下放弃学习;同时,一个具有极强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的学习者也应是一个知道如何学习、具有极强学习能力的学习者,只有如此,他才能够胜任学习活动。由以上分析可知,要培养学习者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必须从情感、价值观和认知三个方面出发,使学习者愿意学,明晰学什么及其意义,并知道怎么学。
  1 情感条件
  人天生具有认知好奇心,对万事万物充满探究欲望,一旦破解了难解之谜便欣喜若狂。教师应采取各种手段保有并积极挖掘学习者的这种天性,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愉悦的情绪体验。
  (1)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者对于学习任务充满兴趣、乐于探究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当前任务中蕴涵的信息和学习者头脑中原有信息存在不一致处,学习者总是试图填补新旧信息之间存在的沟壑。因此,教师要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已知信息,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变化刺激、设置疑问和创设问题情境等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发现擅长领域,引导投入其中
  加德纳认为,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它由八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构成,它们分别是言语智力、逻辑一数学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智力、自知智力与博物学家的智力。每个人在这八种智力上的表现是不一样的,有擅长的领域,也有稍差的方面。个体在哪一智力成分上表现优异,他自然乐意从事与该智力成分有关的活动,也会在该活动中取得较高成就。因此,教师若能以多元智力理论审视学生,定能发现学生擅长的智力方面,再以该智力方面为切入点,提供相应的学业任务,引导学生投入其中,以取得更多收获。
  (3)任务难度适当,使其获得胜任感
  关于胜任力的研究表明,人类具有一种感到胜任力的内在需要。个体总想去做那些对自己来说有挑战性的任务,而当个体能够成功地完成这些任务时,就能够体会到胜任感,即因成功而体会到愉悦的情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业任务的难度控制非常重要,因为学生的能力水平不尽相同,教师应为他们提供难度不同的学业任务,尽力使每个学生都接受对他们来说有挑战性的任务。
  (4)给予自主权利,达到自我实现
  人具有控制自身命运的倾向,总是试图反抗外力对自己的控制。当学习者发现学业任务是由他人安排时,则不愿意从事这一任务。相反,当学业任务是由学习者自己选择、自己发起时,他们则乐意去做。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强调,教师应创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包括学业任务的自由选择、学业任务的自我发起和学业任务的自我评价。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能够意识到学习的意义,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自己为自身潜能的发挥做出最大的努力。尽管在教育中完全自主是不可能的,理智程度尚待发展的学生如果不受到教师的指导可能会误入歧途,但在教育教学中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权是必要的。在规定的学业目标的范围内给学生一定的选择权,会使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进而愿意为自己的学习行为负责,从而乐意去学习。
  2 价值观条件
  现代社会要求自我调节学习者不仅学习动力强大,而且在其目标的确定上符合社会的期望。个体的发展受到人的本性、教育与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发展的速度、力量和方向上具有各种可能性。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也需从价值观的角度出发,确立各种教育条件,保证学习者在正确的轨道上发展。
  (1)确立合适的成就目标取向,为真理而奋斗
  Dweek等人提出的成就目标理论认为,有的个体认为能力可以通过努力得以提高,这些个体会在学习过程中力求掌握知识,并据此不断提高能力。相反,有的个体认为,能力是不可改变的,成绩是对自身能力的一种检验,因此他们不以掌握知识为学习目标,只以取得优异成绩为目标,即使获得成绩的方法可能会无助于他们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他们依然故我。显而易见,教师使学生能够对学习有一种正确的认知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养成学生探究真理的精神,正确对待学习成绩,培养其以自身才能最大限度的发展为目的的学习观。
  (2)确立长远目标,抵抗即时诱惑
  人既具有不断向上的动力,也具有懒惰的本性;人既具有在学习方面求索的动力,也具有追求娱乐、游戏和休闲的倾向。人的这种双重本性需要教师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使他们能够抵制眼前的诱惑,着眼于未来的发展,换句话说,就是使较为久远的目标能够调节当前的行为。为此,重要的是,要使学生能够具体地感受到长远目标,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自己会达到这个目标,能够将这个目标和自己联系起来,由此学生才能将当前的学习行为和未来的目标联系起来,才会为长远目标而改变当前的行为,使自己逐渐向长远目标逼近,最终实现长远目标。
  3 认知条件
  学习者如果仅仅有自我调节学习的想法而无操控整个过程的能力,就如同高水平的教练指导低水平的运动员,最终亦不会取得好的效果。因此,当学习者已经具备足够强大的学习动力以及较为明晰的学习方向之后,教师要做的就是使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变得更强,使之能够驾驭自我调节的学习过程。
  (1)展开探究性学习,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存储知识,更重要的是运用知识。学习活动不仅仅是机械劳作,更是一种智慧活动,自我调节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更应如此。学习过程不应是单纯地接受知识,也不仅仅是进行反复练习,而是应该根据自己确定的学习目标主动探究,独自或在他人的指导支持下探明真理,获得知识,提高技能,发展能力。因此,教师教学的任务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训,还应包括探究性学习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善于运用以往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使学生能够在需要获得知识的情况下,通过独自探究达到目标,这也是自我调节学习的应有之义。
  (2)传授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成效
  学生要达到学习目标,还应具有高效能的学习策略。自我调节学习的研究专家Zimmerman认为,应该教给学生时间计划与管理技能、文章理解与摘要技能、记笔记的技能、考试预测与准备技能及写作技能等,这些学习策略的使用是保证自我调节学习的重要条件。如果说探究性学习能力从宏观上保证了自我调节学习的性质,学习策略的运用则从微观上保证了自我调节学习的功效。
  另外,教师在直接教给学生一些学习策略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还要培养学生自行发现学习策略的本领,使他们能够找到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策略,这也是自我调节学习的应有之义。
  简而言之,自我调节学习者就是乐学、会学且知道学什么的学习者。在社会对学生要求日益增加的情形下,要使学生成为自我调节学习者,必须凸显教师的教学智慧,造就良好的情感条件、价值观条件和认知条件,使学生在保有愉悦的学习体验的同时,以超强的学习能力和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完成学业任务。
  [责任编辑:赵滨]

标签:认知 价值观 调节 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