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寓言故事 > 正文

[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的“读”和“背”] 重视学生等语文实践

时间:2019-01-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在现在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有些教师不够重视学生的读和背,有的甚至认为让学生读和背是“死读书”。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必须纠正。   所谓“死读书”,是指叫学生死记硬背,不求甚解,食而不化,而不是引导学生去理解,以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读”和“背”我也是不赞成的。它错就错在“死”字上,不会运用。我们所提倡的读和背,是指在理解的基础上去熟读背诵,读出精义,读出要旨。通过“读”去达到巩固字词知识,加深课文理解,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文章中心的目的。正如古人所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
  笔者从事中学语文教学以来,总有这样的印象:凡是那些语文成绩差的学生,往往是些不喜欢读和背的人;而那些语文成绩优秀的学生,却都是在“读”字上狠下过一番工夫的人。因为前者不读书,不记忆,就无法吸收外界信息,知识面狭窄,语感能力差,连语文的基本素质都不具备,当然就学不好语文。而后者喜欢读书,会读书,不仅读课内,也读课外;不仅读唐诗宋词,也读散文小说,凡认为对自己有用的东西,无一不读,且能熟读成诵。他们不仅储备了许多前人的思想成果,而且也积累了许多感性的语言材料,思得精,记得牢,用之阅读,则能见骨见髓,得其要旨;用之写作,即能召之即来,呼之欲出,得心应手,自然语文水平高人一筹。
  在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中,大多是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无论其思想性还是艺术性,皆是上乘之作,是脍炙人口的典范文章,如果能熟读成诵,那对提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可说是益莫大焉。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之所以能做到“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就是得力于他熟读百家之书,“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明末学者顾炎武之所以成为一代大儒,是与他熟读和背诵《左传》、《史记》、《资治通鉴》等史学典籍所分不开。当今数学家苏步青教授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吟出好诗词,也是得益于他少年时代熟读背诵了大量古典文学名著。记得著名作家赵超构说过这样的话,烂熟几十本好书在肚子里生了“根”,就好比打仗时有几百子弟兵在身边一样,终自受益无穷。可是现在有些学生不懂得这个道理,他们不肯在熟读背诵上狠下工夫,读什么书只限于泛泛而读,浮光掠影,边读边丢。要他独立分析一篇文章,则无从下手;要他独立作文,则颠三倒四,语无伦次,甚至连话都写不通。个中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这与他们平时不肯读书背书不无关系。
  面对这一现状,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就有责任教育督促学生去读去背。他们现在正处于精力充沛、记忆力好的时期,应该抓住这大好时机,多读书、熟读书、读好书,不断充实自己的头脑,为将来的成才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标签:语文教学 重视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