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志愿填报 > 正文

[启发式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运用]美术课堂中的启发式教学

时间:2019-01-1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不是消极被动的受教育者,而是自觉的积极的参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与水平状况,创设符合和适应学生学习的情境,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去获取知识,自觉地训练技能,以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其中启发式教学原则,在数学教学中运用较广泛,下面仅就我从教的实践,对这一教学原则谈谈体会。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国著名教育家孔子曾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要求,第斯多惠的名言是“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激励、启发学生学习,而不是强迫代替学生学习,因此启发性原则应贯彻教学之中。
   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设计学习的情境,提供全面、清楚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数学情境中,自己开动脑筋进行学习,掌握数学知识。在学生思考问题时,不到百思不解时,不启发他;不到有所领悟时,不启发他。但要注意使学生的思考“跳一跳、够得着”,使学生体验到思维的快乐。所以,在教学中要创设激疑情境,使学生明确探索的方向,从而调动思维的积极性。
   应用启发性教学原则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针对学生实际。所提问题要考虑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应面向全体学生,问题不应过于深奥,也不要过于简单,切忌为少数人设置。(2) 问题简洁明确,所提问题应有针对性、目的性,表达简明扼要和清晰,不要含糊不清,使学生盲目应付,思维混乱。(3) 注意时机,提问的时间要恰当,寻求学生思维的最佳突破口。提问过早,使学生思维长时间处于兴奋状态中,容易产生疲劳,提问过晚,使学生思维不连贯,不容易得到满意答案。(4) 问题少而精。一堂课中问题不要过多,要使问题难度适宜,少且精,使学生通过质疑答疑,得到学到知识收获成功的喜悦。
   在数学课的教学中,启发性原则应贯穿整个课堂教学中。在每堂课开始时,通过提问复习旧知识,可以使学生一开始就能紧跟教师思维进入对新知识的学习中。在每堂课中间通过提一些精心设计的与本堂知识紧密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使学生经常处于“愤悱”状态中,给学生提供学习的目标和思维的空间,使学生自主学习成为可能。在每堂课结束前,通过预习提纲,为学生自学预习下节打下基础。
   应用启发式教学原则应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现在教育改革大力提倡推行素质教育,在学习数学时,使学生不仅“学会”数学,更要“会学”数学,学会学习,具备在未来的工作中科学地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结合教学实际,因势利导,适时地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逐渐领会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法指导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益,使他们在学习中把摸体会到的观念、方法尽快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应用启发性教学原则应注意情感因素。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起着关键作用。只有把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认识的、心理的、情感的、行为的、价值的等方面因素,让学生进入一种全新的境界,学生自主学习才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这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师生融洽,感情交流,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关心学生的发展,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在认知和情感两个领域的有机结合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当然,启发式教学原则的贯彻与应用,需要每个老师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应用于教学之中,以上所谈只是让广大同仁借鉴,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标签:数学课 启发 堂中 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