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重新站起来的瘫痪】瘫痪重新站起来

时间:2019-01-2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今年52岁的王芳曾经是延安市一位优秀的教师,24年前在骑车上班的路上被迎面驶来的大卡车撞倒,造成重度开放性颅脑损伤,开颅血肿清除术后,在医院昏迷了整整100天。苏醒后,除了右手手指可以勉强活动外,全身其他部位均无感觉。当时由于没有后续治疗费用,王芳只能出院回家。
   24年来,身为外科医生的丈夫放弃了自己的事业,每天坚持背着妻子康复锻炼4个小时,靠自己的身体拖着妻子艰难移动。在丈夫的悉心照顾下 ,王芳双腿没有出现严重的肌肉萎缩,右腿肌力四级,左腿肌力三级。同时,夫妻两人一直没有放弃要站起来的渴望,积极查找医疗信息,寻求治疗。
   苍天不负有心人。2011年2月,王芳在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被确诊为痉挛瘫,医生认为有可能通过手术恢复健康。术后王芳难忍的痉挛疼痛消失,经过三个多月的肌力恢复、步态重建、平衡训练,王芳能站能走了。
  肢体为什么不能随意运动――了解瘫痪的发生
   瘫痪是指随意动作的减退或消失,临床上分为功能性瘫痪和器质性瘫痪两类。前者由心因性引起,即癔症性瘫痪。器质性瘫痪按照病变的解剖部位可分为上运动神经元瘫痪、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和肌病瘫痪。
   上运动神经元起源于大脑额叶中央前回和旁中央小叶,其轴突组成皮质延髓束与皮质脊髓束,与纤维束共称为上运动神经单位。下运动神经元位于颅神经运动核与脊髓前角细胞,其轴突经颅神经运动根或脊髓前根、周围神经而到达所支配的肌肉接头,临床上称为下运动神经单位。上或下运动神经单位病变均可导致瘫痪。其中下运动神经元瘫痪表现为弛缓性瘫痪,而上神经元瘫痪则表现为痉挛瘫。
   肌病性瘫痪可分两类,由肌肉本身病变引起的叫肌肉原性瘫痪,由神经和肌肉接点部位病变引起的叫神经肌肉接点性瘫痪。其病因与代谢障碍、内分泌障碍、自身免疫因素密切相关。
  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以肢体痉挛为主
   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亦称中枢性瘫痪,是由皮层运动投射区和上运动神经元径路(皮层脊骨髓束和皮层脑干束)损害而引起。因瘫痪肌的肌张力增高,故又称痉挛性瘫痪或硬瘫。因为纤维束的纤维和细胞排列得相当紧密,故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多为广泛性的,波及整个肢体或身体的一侧。
   凡皮层运动投射区和上运动神经元径路受到病变的损害,均可引起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常见的病因有颅脑外伤、脑血管病(脑出血、脑梗)、变性、中毒、肿瘤、炎症以及内科某些疾病,如糖尿病、血卟啉病、大红细胞性贫血及维生素B12缺乏等。
   痉挛性瘫痪以肢体痉挛表现为主,患者运动协调能力丧失,轻者表现为肢体僵硬、屈伸困难,上肢不能完成抓持等简单动作,下肢行走困难和步态异常或活动受限;重者生活不能自理,而且护理困难,容易产生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及褥疮等并发症,给患者本人及家属带来极大的痛苦。
  能够重新站起来的痉挛瘫
   对于痉挛瘫的治疗,一直以来都以康复治疗、针灸、理疗等为主。但患者经过这些治疗后,肢体痉挛并不能得到完全缓解,而且治疗周期长,容易复发反弹,疗效不佳。
   2005年,美国、日本等国开始开展痉挛瘫的外科治疗,并取得成功。一些因为脑出血、脑外伤等造成痉挛瘫的患者肢体痉挛得到有效解除,肢体的畸形状态也得到缓解。我们医院引进先进设备,独创更加完备的痉挛瘫完美梯度疗法。患者术后综合评估结果显示,患者平均肌张力下降1.5~2级,运动功能明显恢复,肢体灵活性改善,精细动作加强,一些不能走的患者实现行走的愿望,走不好的患者实现了自如行走。患者的生活自理和参与工作能力均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相关链接
  痉挛瘫完美梯度疗法
  ――处理神经根,解除痉挛瘫
   以患者为中心,由功能神经外科医生与康复医生全程合作,综合应用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阻断术等专业术式,解决以往治疗中无法解除的痉挛,术后患者肌张力得到明显改善。然后由功能神经外科、专业康复医生共同根据患者病情,以及在术后不同阶段的评估结果,给予梯度、个体化康复治疗方案,以实现患者的完整修复,使患者摆脱残疾的厄运。

标签:瘫痪 新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