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下册生物性教育_两性教育:生物教师不可回避的问题

时间:2019-01-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宇宙万物充满生机,生物生生不息,其中蕴藏了无穷的奥秘。两性问题从古至今给我们留下多少动人的故事,也给我们以无尽的深思。也不知从几时起,还没有开设两性教育课程的中国,两性教育的问题很大一部分落到了我们生物教师的身上。我们自然也有了另一中身份――两性教育的普及者。可是问问自己,我们做到了吗?
  很清楚的记得一节有关体外受精生物课堂教学。当我讲完了有关卵母细胞的采集,而体外精子的采集我实在不愿意去讲而有意回避时。只听见有学生小声在议“老师您讲吧,没关系的,我们想知道”。我无语……。是啊,这些都是知识呀,我怎么能阻止学生们对知识的渴求。对无知领域的兴趣。我怎么能称得上是一位合格的教师呢?做为高中生物教师,不但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生物学知识,还应该结合本学科特点,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责无旁贷地对学生进行性健康教育,潜移默化地把性健康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去,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性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让青少年在增长知识的同时,身心也能得到健康发展。
  
  第一:生物教师要跨越自己的鸿沟
  
  其实两性教育在国外已经开设了一些学生要掌握课程。而在中国由于历史原因,虽然社会的各个层面都有了飞速的发展,但两性教育还相当的落后,至今还停留在“谈性色变”的阶段。在我们的中学课程中也没有涉及或很少的涉及,而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的问题也就很多,如青少年心理障碍,青少年犯罪等。当然,两性教育是全社会的责任,也更是我们生物教师的责任。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如果一味地回避、压抑与性有关的内容,甚至“谈性色变”,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故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自然渗透和过渡。例如在讲《生物的生殖和发育》时,教师可在重温初中的《生殖系统》中男女性器官的发育、第二性征、月经等知识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在高中《生物的生殖和发育》这节渗透性健康教育。引导学生以科学的方法比较性别差异,消除性神秘感、性罪恶等思想,正确对待异性交往。所以这就要求我们生物教师要有正确的姿态。站在科学的角度用专业的知识语言去正视她,剖析她。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满足他们对知识渴求的欲望。这不仅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而且也有助于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第二:生物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性科学知识与修养
  
  首先教师必须加强自身对科学知识的学习,使授课内容具有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性科学给“性”的定义包括:在生理学上是指性染色体的差别;在心理学上的含义是指性别差异,即男性和女性在心理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社会学上的含义,是指性角色的不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写好教案、认真备课、恰当表述,利用现代化手段等,充分体现学科特点,保证教学质量。
  其次教师要有一定的专业修养,以科学的态度看待性,以坦然、真诚的心态来感染学生,解除学生的顾虑和罪恶感,从而实现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和谐交流。在教学中尝试转变观念,与学生之间采用了多种方式的沟通和交流,把握可以利用的机会对学生进行了相关的渗透教育。比如在教学中实施了感恩教育、生命教育、机会教育等教学模式的实践,使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从朦胧、神秘和困惑中解脱出来,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集中精力学习,身心健康成长。
  
  第三:两性教育是一种美的教育
  
  生物科学的研究对象是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生命个体,生物体的形体美、结构美、动感美、本能美以及生物体之间的和谐美、适应美,无不为我们展示出一幅幅生动感人的美丽画卷。学生们能欣赏婀娜多姿的花木,优雅的天鹅,威武的雄狮和奔腾的骏马,却不愿接受黑色的乌鸦和皮肤裸露的蟾蜍,其实换一个审美角度,依据生物的形态生理学原理和达尔文进化论思想,这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美。例如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中,当你讲到种子萌发破土而出;雌雄动物相互表达爱意,人类社会多少动人的爱情故事,母亲用自己的身躯保护小孩,乳汁哺育小孩时,这无一不是一种心灵美的享受。自然界中相互依存的生物生生不息、世代交替,这一种伟大的美。因为她使大千世界呈现出生命的活力。再如发育较早的学生起初不愿接受逐渐明显的第二性征和脸上的青春痘,在接受了青春期 后,他们不再觉得难为情,能正确地对等和处理相关的问题,并珍惜这与生俱来的青春美。美是一种感悟,更是一种发现,美在教师的心里,只有注意观察,细心体验,两性教育中各个环节都渗透着美。
  青春期是每个人都必须走过的人生阶段,也是人生中很关键的阶段。吴阶平院士曾说:“在青春期教育中,如果不把性健康教育放在应有的地位,则其他方面的教育也难收到应有的效果。”做为生物教师应该为学生点燃引路的“灯塔。以尊重学生人格为前提,发挥生物学科教学内容的优势,能够使学生保持客观的心态,充分利用生物学知识的美育因素,精心的设计教学,开放式地向学生进行性健康教育。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地给予指导和援助,帮助学生顺利渡过人生的“危险之春”,树立正确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实现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标签:回避 两性 生物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