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网址 > 正文

[生物学教学中创新教育之管见]《创新教育》杂志

时间:2019-01-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教育具有培育创新和压抑创新的两重性,因为它在传递知识的同时可能制造框框,在训练思维的同时可能赶跑灵感,在注重全体的同时可能忽略个性,在讲究规范的同时可能压抑自由。这两重性经常相伴相生。在生物学教学中要想实施创新教育,就必须最大限度的强化其在培养创新方面的正面力量,最大限度的抑制其负面力量。
  一、 问题――创新的起点
  在现行生物教学中,主要以呈现型问题为主,而发现型和创造型问题是几乎被忽视的,许多同学甚至已经不会提问题,因此,在生物学教学中,要想实施创新教育,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不仅教师要多提发现型、创造型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多提出发现型、创造型问题。要把提问的权力还给学生,要鼓励、启发学生大胆质疑,要不怕学生问题提得荒诞、离奇怪异或不合情理。
  2.对于发现型、创造型问题,教师不仅要“释疑、解惑”,而且要启思、设疑,引而不发。作为教师,确实要解答学生的疑难,但不能越俎代庖,替代学生自己的思考。而且,“释疑、解惑”并非是将疑惑全部“冰释”,而要引导学生在明了旧疑的基础上思考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有时甚至要“设疑”。
  3.决不掩饰自己在某些问题上的失察甚至无知。生物学问题范围广大,教师绝不可能通晓一切生物知识,况且许多生物学问题并不仅仅用生物知识就能解决,而且生物课上并不是绝不允许讨论其它问题。尤其在信息社会到来的今天,教师再也不可能像古代和近代社会那样,垄断知识和信息。在学生面前坦率地承认自己的不足,与学生共同研讨和思考,采取平等、开放、诚实的态度,对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对于形成激励思考、勇于创新、不怕出错和露短的氛围大有好处。
  4.不因似是而非的回答遏止了学生的创新。教师由于经验丰富,涉措较广,而且善于表达,有时在解答学生的问题时,往往会十分“圆润”、“妥贴”地将学生的疑虑化解,其实并未真正解决问题。学生出于对教师的崇拜,在这种似是而非的回答面前,往往中止了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究,一些颇有价值的问题就此被束之高阁。教师一定要尊重并认真思考学生的提问。不能让“问题(思考)”止于自己。
  二、 想象――创新的翅膀
  在生物学教学中,要实施创新教育,必须致力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要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想象是在人头脑中进行表象的重新组合,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所以丰富表象必须有充足的感知。这就要求学生要有广阔的社会接触面和丰富的生活。比如旅游、参观、访问、看展览、看电影等,增加学生表象的贮存量,提高学生头脑中已有表象的质量,有些活动看起来好似与学习无关,实际上在这些活动感知的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表象,都可以成为学生今后学习生物课的想象材料。 在生物教学中,有意识地运用形象直观教具如电影、幻灯、多媒体课件以及标本、模型等,对学生建立显明、完整、稳定的生物表象则更是十分重要的。
  2.培养学生的表象组合力。保持想象形象与客观实际形象的相近性,这是表象组合应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这里说的相近,并不是要求如实地再现客观事物的实际形象,而是依据客观事物的主要特征来进行表象组合。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抓住能体现事物本质的特征,组合成能区别于其它事物的带有鲜明个性特征的形象。还应该引导学生依据客观现实的逻辑性,进行表象组合,不断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三、 开放――创新的基础
  创新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超越和突破,它的显著特点是外向和开放。开放式的思维方式和个性品质,是创新的基础,是创新教育应致力培育的重要素质。现存的教学模式,尽管在知识、技能、效率等方面不无优势,然而获取这种优势的代价是沉重的――它总体上引导的是眼光向内,面向书本,面向已知,面向教学本身,训练的是封闭的思维方式,而思维方式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又远大于知识技能因素。教学迫切需要改革自成一统、自我封闭的状态,以开放的模式培育开放式思维和开拓性人格。
  1.生物教学内容的开放。科学与真理来自生活,走向发展,教学内容本身就具有开放的属性。刻意追求知识体系的严密与稳定,追求课程要求与教学内容的统一,实质上是以静态的、封闭的形式来对应动态的、开放的内容,与客观课程相背离,同时构成一道道有形无形的桎梏。培育创新素质,亟需打破教学内容的封闭。知识无法穷尽,学习的内容有取有舍,不能追求完整,新知与日俱增。因此在教学中要及时调整补充生物教学内容,引导关注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生物方面的最新动态。同时,要面向未知、面向实际、自选内容、按需施教、灵活施教。
  2.生物教学过程的开放。要打破以问题为起点,以结论为终点即“问题―解答―结论”的封闭式过程,构建“问题―探究―解答―结论―问题―探究……”的开放式过程。创新的教学价值观认为,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教会解答、掌握结论,而是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思维,发展能力,激发冲动,从而主动寻求和发现新的问题,开放式教学就是依认识规律理顺“过程”和“结论”的关系,恢复过程的应有地位。在开放的格局中,注入式、教条式生物教学没有市场,而启发、讨论、实验、质疑、争论、搜集信息、自主学习才是生物教学的基本形式,开放性的思维方式正是从中得到训练与强化的。
  3.生物教学空间的开放。打破囿于学校,囿于教室的教育空间概念,生物课堂应向社会延伸,向影视和传播媒体延伸,向电子网络延伸。这种空间的开放既是培育创新素质的需要,也是现代科技发展牵动教育的必然走向。生物教学空间的开放有益于培养开阔的视野、纵横综合的思维和恢宏博大的胸襟。
  4.思维训练的开放。首先,向“全脑”开放。当代的脑科学认为,左脑主要是负责言语逻辑思维,右脑主要是负责空间思维、形象思维,生物学科除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言语、逻辑思维,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形象思维。生物教学中要重视形象与抽象、直觉与分析、想象与思考的结合。在让学生频繁动手动脑的同时特别重视观察、体验、想象、动手和动感情。其次,加强开放性的发散思维训练。课堂的提问、作业和考试的编制应特别重视推出开放性问题。如有不确定性、非唯一结论的问题;条件不很完备、需要搜寻和补充的问题;现实性强、容易调动探究热情的问题;鼓励独创、有广阔发挥空间的问题等。解决一个个开放性问题,实质上就是一次次创新演练。

标签:管见 生物学 创新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