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英语 > 正文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2018 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效应问题研究

时间:2019-01-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GDP的发展和股市的疯狂增长,经济出现了较大的物价上涨和通胀压力,流动性过剩现象严重。为此央行采取频繁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措施以及其它货币政策工具对其宏观调控,本文主要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货币供应量及通货膨胀的角度进行分析。
  关键词: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货币供应量 通货膨胀
  
  ■一、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效应分析
  (一)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与货币供应量关系研究
   1.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后货币供应量M1依然增长
  2006年和2007年两年间,我国先后十一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中国历史上上调频率最高的两年,因此本文以这一时间段为例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有效性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先看一下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上调后M1的变化。按照现行的货币统计标准,Ml主要与短期经济活动有关。从上图可以看出,自2006年2月以来至2007年5月Ml总体呈增长态势,其中2006年6月M1增幅很大, 2007年1月开始有一个缓慢的回落,但到了5月又升高。货币供应量是由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共同决定的,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在紧缩基础货币的同时缩小了货币乘数,此时的货币供应量应下降,可见, M1的作用是有限的。
  2.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后货币供应量M2依然增长
  我们先看一下法定存款准备金上调后M2的变化。M2体现的是经济活动的中长期购买力。从上图可看出, 2006年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后,8月份的M2出现暂时的下跌,但截至到年末,M2已经达到345577.91亿元,比年初的303571.65亿元增加13.8%,到2007年1月M2数值才有回落,但在2007年5月又创出新高。M2对经济发展状况有很强的指示作用,根据货币供应量与货币乘数的关系我们知道, M2居高不下,并没有随着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而降低,因此 M2的政策效应是弱的。
  (二)通货膨胀的趋势并未改变
  2007年以来,连续的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的政策由于货币乘数效应被扩大,市场中的流动性已有一定幅度缩减。但我国的通货膨胀趋势并没有彻底改变,从表3可以看出我国2007年第一季度的CPI为3.3%, 2007年4―6月相继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这时GDP由11.1%增长到11.9%,CPI也由3.3%增长到4.4%, 2007年8―10月我国又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根据经济理论货币乘数与货币供应量的关系,CPI 应该下降,但从表3可以看出,此时我国的CPI长期居高不下。由此可见,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我国通货膨胀的作用是有限的,这既有流动性压力比较大的原因又有结构上的原因及国际性的初级产品价格上涨对中国市场的输入性影响。
  ■二、政策效应弱的原因
  (一)各经济利益主体对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的敏感性弱
  在居民方面,经济通胀的背景下,一方面会增加贷款,另一方面会减少储蓄,这来自于对未来乐观的预期。这种行为不是用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就能有较大程度改变的。在消费方面,消费者对消费的态度不仅关注贷款利率,还要关注其现在及未来收入水平等方面。
  (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没有触动流动性变动的根源
  当前我国流动性过剩的根源是国内的高储蓄率和国际收支顺差与基础货币发行之间的对应关系。如果商业银行手中可运用资金量大于市场上对贷款的需求那么即使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减少商行可贷资金量,商行仍然能够满足市场贷款需求,信贷规模不会下降。只要流动性过剩的根源没有解决,以降低商业银行流动性为依据的法定准备金率手段就不足以应对流动性过剩的局面。
  (三)实体经济中对外依存度过大使实施货币政策难度加大
  2007全年进出口总额2173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5%,这表明加入WTO后我国与别国间互通贸易加大,但与此同时也导致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加大,2007年中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就高达60%,过高的对外依存度导致中国的外汇储备增长较快,从而使央行大量被动地投放基础货币,增加了货币供应量。
  ■三、完善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对策
  (一)实行信息披露制度并停止对准备金存款支付利息
  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采取的是一种连续的小幅度的上调方式,它带给公众一种政策预期,因此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应该将调整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的相关文件及时全面地向全社会公布,保障各利益相关者的切身利益。由于对准备金存款支付利息的制度基础已经不存在,因此人民银行应停止对准备金存款支付利息,可以采取分步走的方式达到目的。
  (二)多种货币政策结合使用,实行多元化的货币政策
  在我国当前的国情下,单一的货币政策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实行多元化政策是很有必要的。一方面,可以继续通过加大公开市场和特种存款操作力度来收缩银行体系过多的流动性,从数量方面控制信贷投放过快扩张;另一方面,针对当前利率仍然偏低的情况,继续提高利率水平,抑制货币需求。
  (三)进一步完善外汇结汇制度
  外汇占款过高会导致央行被动地向市场投放基础货币,这将产生一系列经济问题。随着汇率机制改革的深化,中国的强制结售汇制也将向自由结售汇制过渡。此外,货币当局可以在实行意愿外汇结汇制度的基础上对采取不结汇的居民和企业实行一定的奖励措施,从而增加居民和企业手中持有的外汇,进而通过货币乘数的作用减少货币流动性。
  参考文献:
  [1]戴国强.《货币金融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2]李莹.《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及其政策效应分析》.《东北财经大学硕士位论文》,2007
  [3]朱蕾,刘丫丫.《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的现状及效果分析》.《经济金融视察》,2007
  (责任编辑:段兰)

标签:准备金 存款 效应 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