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英语 > 正文

浅议中学德育实效性管理|如何增强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实效性

时间:2019-01-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愈演愈烈,市场竞争趋势也愈发明显。同样,作为中学教育工作建设,为了顺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诸多要求与时势变化,加强了德育工作建设的教学执行力度,取得了一定教育建设成果。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中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等的定位往往处于过渡阶段,较之以往发生了较大变化。
  【关键词】德育建设 实效性 管理 中学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体制体系逐步已经走向完善态势发展,即改革开放以后各行业纵深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同时生活的各个领域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随之而来的人们生活观念、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都已经发生了根本改变。所以,面对当前社会背景下的形势变化,我国中学德育建设工作又该怎样发展,才能满足当前知识经济时代下的一系列客观要求?答案不置可否,摆在我们面前的德育建设工作所面临的艰巨任务只会更大,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去认真看待。
  一、目前德育工作建设所面临的困境
  (一)过度偏重政治思想教育,忽略道德身心教育
  强化中学青少年思想教育建设工作,一直以来是国家教育事业所极力关注的大事,同时也是党的一贯主张。邓小平曾经强调过:“毫无疑问,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也就是说,抓好青少年的思想意识建设,树立先进的个人政治思想意识对促进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在我国实际德育建设工作进程中,学校往往高度重视的是校内党团建设、班级建设等,而道德品质与心理辅导却往往被客观忽视,这显然与国家所倡导的德育建设执行方针有所不符。另外,我们知道中学阶段的学生,其思维模式已经达到了发展阶段,故而这一时期的学生人际交往关系交往逐步走向频繁,对社会外界的新事物认知、事情道理的认知等都有了一定的分析能力。所以,仍然以呆板的思想意识灌输模式进行德育施教,其必然会适得其反,不仅使得学生价值观与人生观得不到正确认知,还加剧了德育建设工作的开展压力。也就是说,德育建设工作必须立足于学生,同时需求学校的高度重视,才能逐步使德育工作向正轨路线发展。
  (二)封闭式教育模式根深蒂固,开放式实践教育被忽视
  一直以来,我国德育建设工作的开展操作方法多数倾向于说服性为主,其最大特性就是封闭性体现尤为明显,企图封闭学校课堂,沿用传统教学方式向学生灌输思想意识,以求得学生自身能够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但实则不然,当今时下的中学生往往接受事物信息、接收陌生事物的信息程度要比过去强很多,所以一味的封闭式教育管理必然会造成学生产生逆反心理,造成教师与学生沟通不利的被动局面形成。另外,封闭式施教模式,学生久而久之也会失去对道德定位思考的习惯,即道德判断能力与价值观分析得不到有效把握与提升,并最终导致学生一问道理则“头头是道”,而在实践行为落实过程的这一阶段却“南辕北辙”,在学校是品质优良的“三好学生”,一到家中则是固执蛮横。因此,教育形式对学生的能力养成非常重要。
  (三)学生自律性差
  中学生心理发育正处于懵懂、过渡的一个心理年龄阶段,往往在某些事情的处理不能完全考虑出事情的全面结果,同时自制能力也较差。所以,中学生的惰性比较严重,需要来自外界制约,自我严格约束的性质较难养成。也就是说,虽然有着外界因素的制约,但实际上真正起着主导作用的是内在因素。而实践表明,如果德育工作建设的作用发挥未能使学生真正了解到德育工作的积极教育含义与情感体验变化,最终也只会使学生停留在表面,即深知道理,但落实到行动中依然不能有效服从。另外,从教育建设工作本身教育模式看起,我国的德育道德建设模式始终遵循的是他律的教育模式,即对学生主体的施教方式往往采用硬性接受规则、品德知识理论满堂灌的桎梏模式,从而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对外界的正确认知、能力都大幅度减弱,并最终演化成德育施教与学生受教的严重脱节。
  二、加强中学德育施教时效性的实行对策
  (一)转化教育观念
  正确思想是指导行为做出有利表现的先决条件。同样,在中学德育建设中,如果不能在施教过程中融入自觉而有效的施教观念,必然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不利作用。另外,当前国家教育事业观念的变革与现代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对德育建设工作同样提出了较高要求。为此,如果不能将德育建设工作的发展同社会经济发展路线有效结合,势必会产生难以估量的不利影响。所以,对中学德育建设工作而言,不论是校内学习阶段,还是家庭环境中,或是学生在外界社会中,都应当高度重视德育建设工作,彻底扭传统意义上与当今中学德育建设落差较大的传统施教观念。
  1. 领导的办学思想和教育理念必须彻底地从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上来。领导特别是校长要重视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着力进行德育系统工程建设:如制定全面系统的德育目标,合理安排智育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形成多种德育途径相结合的合理网络、德育环境、建设校园文化等。只有领导重视,才能切实提高德育的实效。
  2.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质量观,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教育教学是培养人的活动,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应当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的发展。“往车上装货不如给车子加油”,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从以教师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从以传授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改变“以考分取人”的学生思想品德评定方式,变单项评价为多项评价,多把尺子量学生,鼓励更多的成功者。应形成这样的认识:知识全面、成绩优异是好学生,个性突出、品德高尚也是好学生。另外,还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机制,把政治理论水平、育人效果、师德水平作为衡量教师的重要内容,而不是单凭考试成绩论高低。
  (二)加强教务人员的从业素质
  德育建设工作开展的整体质量高低所取决的是人力因素。而教务人员作为从事德育工作的主要载体,他们的从业素质高低与德育建设工作的最终成效有着直接关系。为此,作为一名从事德育工作的优秀教师,必然会在理论课业知识、思想意识、心理等方面有着卓越的素质体现。但不可否认的是,从事德育建设工作的教务人员,还应当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培养。首先,坚持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并杜绝好逸恶劳、本位个人主义等迂腐思想。其次,贯彻“德高为范”的师风理念,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性格性情、心理素质等因素去加以分析,对各样学生做出心理辅导,辅助其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与价值观、人生观等。再次,业余时间的课业进修安排。德育工作教师在课业闲暇时间内,应积极参加自学培训、函授进修等活动,真正意义上实现学以致用与自身素质的养成。最后,还要保持自身思想意识先进,即不迂腐、不消极,始终保持乐观心态。
  (三)坚持严格要求自身,真正意义上实现言传身教
  严于律己是德育建设工作的起点,同样高尚的品德素质也是德育建设工作的落脚点。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严格的要求,就难以对学生言传身教。与此同时,在德育工作“言传身教”的同时,还要对学生们充分信任,旨在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与信任,让学生觉得师生之间地位平等。同样,即使学生犯了错误,要有耐心的给予指导与帮助。
  结 语
  总之,学校德育建设工作责任重于泰山,是一项艰巨的教学事业工作任务,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学生共同努力,才能逐步在未来逐步提高我国德育建设工作的整体质量与水平,摆脱国内德育建设工作一直低效的困境,在未来为国家培养出一批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冬梅. 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德育实效性初探[J]. 基础教育研究, 2007(04) .
  [2]姚黎. 中小学德育的实效问题研究[J]. 现代教育科学, 2009(04) .
  [3]叶雷. 未成年人德育实效性低迷原因的系统要素分析[J]. 江西省团校学报, 2004(03) .
  [4]詹浩波. 创新德育管理 提高德育实效[J]. 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版), 2010(01) .
  [5]李宝海. 浅谈中小学德育实效性的涵义及评价维度[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5(04) .
  [6]王俊婷. 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对策[J].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 2006(04) .

标签:德育 实效性 中学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