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作文 > 正文

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叶澜_新课改背景下让化学课堂焕发创新活力的策略

时间:2019-01-1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方式,是诸多方面教育因素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发展,落实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而创新教育则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因此,实施创新教育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课堂教学上。那么,怎样才能让化学教学焕发创造活力呢?
  一:改进教学方法,诱发创造兴趣
  我国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好乐之者。”这个“乐”就是乐趣。兴趣是求知的动力,是激发创造力、开发智力的催化剂。因此,在化学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首先就要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化学课的兴趣。
  1.  巧妙运用化学史。在化学教学过程中,适当地穿插化学史,可以使教学不局限于现成知识的本身的静态结论,而可以追溯到它的来源和动态演变,使学生从发展的高度全面的把握知识。例如:讲原子结构时可以联系人们对原子的结构的历史,其中经典力学与量子力学的争论,从多种假设,到最后确定原子结构,都是同学感兴趣的生动的史实。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发展的观点,而且能使他们在认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中得到一定的启迪。例如:讲硝酸时,引入《是什么力量支持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故事。早在1913年之前,人们就发现德国有发动世界的可能,便开始限制德国进口硝石,这样满以为世界会太平事了,1914年德国发动战争后,人们又错误的估计,战争最多打半年,原因是德国的硝石不足,火药生产受到限制。然而,战争却打了四年多,德国为什么能打这么久的战争呢?这就是化学。原来,德国在大战之前,已经掌握合成硝酸的技术。串讲这些小故事,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  创设实验美,增强学生兴趣。化学实验教学是创造化学美的源泉,经常让学生实验教学过程中,欣赏与感受化学美,就会激发他们探索化学的浓厚兴趣。例如:讲授氯气性质时,而是设计一个有趣的演示实验,将一朵带着露珠并发出淡淡清香的花朵,放在预先收集好的集气瓶中,瓶中放有潮湿的氯气,一会儿,鲜艳的花朵失去了应有的色彩。实验引起了他们的兴趣,这时同学们很安静,很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在水到渠成的时候,我讲:“要解开这个谜底,答案就在课本的某页里。”同学们争先恐后的打开课本,比平时认真百倍的看着,之后,加上老师的适当点拨,最终找到了答案。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情绪下,把“强制性”的教学活动变成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
  3.  介绍生活小常识。平时我搜集了大量的材料,授课时穿插一些生活小常识,同学们是特浓,往往是过“耳”不忘。例如,讲重金属的危害时,告诉大家,不应常吃油条,因为专家告诫我们,油条中含有大量的铝;也不要使用铝制品,在发达国家,铝制品已销声匿迹,因为铝制品能引起小孩多动,注意力不集中智力与免疫力下降,老年后能引起老年痴呆;应常打扫房间,因为灰尘中含有大量的铅,由于铅尘常离地面1米远的地方,带幼儿上街应将孩子抱在身上,购买书本、陶瓷制品,一定要先用正品,避免铅含量太高。有了生活化教学,学生怎能能记不住化学的好处呢!
  4.  现代教学媒体演示法。多媒体教学形象逼真,具有声、光、形、色同时再现的特点,能变枯燥为生动,变静态为动态,能够对知识加以形象化展示,就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难点,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起着独特的作用。例如:我在讲“氯化氢分子的形成”时,我就精心制作了这么一个课件:用两个可爱的“卡通人物”分别代表氯原子和氢原子,他们周围分别环绕着7个和1个顽皮的小电子,在“找呀,找呀,找朋友”的儿歌声中,他们蹦蹦跳跳地走出来,当他们彼此看到对方时,机灵的大眼睛转了转,而后,他们各有一对小电子伸出了可可爱的小手,于是,两个小卡通手拉手、肩并肩站在一起,成了一对好朋友。此时,再配以氯化氢分子的电子式及分子模型,使整个教学过程科学严谨,又充满趣味。
  二.鼓励质疑求异,激活创造思维
  实践证明,老师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标新立异,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与独创性。
  值得强调的是,情景问题的设置要把握好“度”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要把学生能在“跳一跳”的努力下摘到果子,视为理想境界。具体说来就是把握好几个度――“难度”:把问题设置在“最近发展区”(现有水平和潜在水平之间);“跨度”:问题的设置应有主次、轻重之分,紧扣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注意问题的内在联系及知识的前后衔接;“坡度”:问题的设置要由易到难,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参差度”:面向多数学生,兼顾两头。只有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和求异创新能力。
  三.营造空间,激发创造潜能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体验到的最大快乐,莫过于自己发现问题,又经独立思考解决了问题。为了让学生多体验创造的快乐,笔者在教学中坚持为学生营造自由的创造的气氛
  1.营造宽松的创造心理空间。教师如果正言厉声,学生就会噤若寒蝉,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心理闭锁,创造潜力就难以开掘。在课堂教学中,我精心设计了,激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启发学生从思维障碍中冲出来,为学生创造力提供表现和发展的机会。
  2.营造广阔的创造心理空间。在化学实验过程中,我有意识地让学生收集各种废弃的矿泉水瓶,自制一些简单而实用的化学仪器,这样,既为教学带来了方便,又能取得良好的实验效果。如在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时,由于反应生成的碳酸钠是易溶天水的物质,反应前后没有明显的现象,难以使学生通过现象来确定中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而若换一个充满二氧化碳的矿泉水瓶,向其中加入少量的浓氢氧化钠溶液,并迅速盖紧瓶盖,振荡,就可以马上看到塑料瓶变瘪,并伴有“佟佟”的声响。由于该现象非常明显,会给学生们留下极深的印象。化学来源于生活,又离不开生活。
  总之,要在化学课教学中渗透创造教育,让学生“换一双眼睛”看问题,“换一副脑子”思考问题,换一种方法解决问题,把基本知识的学习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教与学才会碰撞出创造性的思想火花,学生才会学得生动、学的活泼、化学教学才能焕发出创造力。

标签:焕发 新课改 课堂 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