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自主招生 > 正文

浅谈人力资源管理建设与创新:人力资源公司注册条件

时间:2019-01-1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中国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必须认真探索通过高等教育创新加快我国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步伐的途径与方式,不断提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水平。创新教育观念和模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是高等学校的光荣使命,也是加快科教兴国战略步伐的重要举措。本文着重探讨了如何构建推进我国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高等教育创新体系问题。
  关键词:人力资源能力建设 高等教育创新体系 创新人才
  
  开发人力资源能力,重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和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目前,我国正在积极实施人才战略,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努力形成人力资源优势。
  一、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现状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虽然我国的人力资源能力开发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仍然面临着人口众多、文化素质不高的长期矛盾和尖锐问题,给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带来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国家用于人力资源开发的投资比例较低,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所需的教育培训经费投入力度远远不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才流失现象十分严重。人才流失主要是通过学生和科研人员出国留学的方式进行。人才队伍集体创新能力相对薄弱,继承型人才多,创新型人才少,专业人才知识结构陈旧,缺乏对新理论、新科学的更新能力。
  二、高等教育创新的核心内容是人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高等教育创新是在高等教育领域内进行弃旧图新、破旧立新的创造性活动,是对落后于时代的传统教育进行改良与改革。在破除陈旧教育观念的同时,必须从创新角度重塑大学的新型教育理念,更新教育观念,把反映时代精神的新型教育观念融于大学人才培养的过程之中。 [1]改变我国现行大学教学模式对创新人才培养不利的因素,创造良好的创新人才培养条件,构建新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教学模式的内容和方法,是高等教育承担的重大历史责任,也是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和根本。
  三、我国高等教育创新体系模型框架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教育观念的创新
  教育观是教育者的灵魂,是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者所持的教育观、人才观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高等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高校要培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必须建立新的教育观、教学观和人才观,把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作为对人才基本素质的内在要求,从而在继承优秀传统教育思想的基础上,确立全新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2.管理的创新
  高等教育管理的创新包括管理制度的创新、学生管理的创新和教学管理的创新以及教师管理的创新。首先,高等教育管理制度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其次,学生管理应以学生为本,加大学生创新培养的资金投入,学校应设立相应的基金鼓励学生科学研究和发明创造。第三,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的创新,就是要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要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积极性,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第四,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教师应既具有高深的专业知识,又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在教学中应注重实践性,创新性。
  3.教育模式的创新
  教育模式是教育系统内部的构成部分和因素的表现方式和结合形式。[2]我国的高等教育应当以就业为导向,针对市场需要,调整教学大纲、课程安排、培养计划等等,培养社会急缺的人才。高等教育要以公平为首要前提,以创新为终极目标,构建多元智能的理论指导教育改革,争取最大程度的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4.评价体系的创新
  高等教育的评价标准包括教师的评价标准和学生的评价标准两个方面。在教师评价体系中应把教师的创新素质和教学研究能力以及奖惩结合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以此为导向,促使教师自觉养成创新意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将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组织能力、科研意识、创造能力等纳入考核的范围,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创造才能。改革考试方法,将考核的重点转向创新能力,把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作为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主要依据,建立“激励创新”的评价体系。
  5.环境的创新
  学校创新环境的建设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必要条件,要把学校创新环境的建设作为学校工作的中心来抓。高校应该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注重引导学生敢于设疑;还应提倡跨学科的学术交流,拓展新的学科方向和学科增长点,倡导活跃创新的学术风气。这些将能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氛围,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创造热情、创造兴趣、创造灵感,为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撑。
  参考文献:
  [1] 陈德玲,刘东燕,霍丹群.论高等教育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3;9:6:149-150.
  [2]崔秀莲.论和谐社会建设背景下的高等教育模式创新探讨.法制与社会[J],2007;6:643-644

标签:浅谈 人力资源管理 创新 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