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作文题目 > 正文

草原水乡 草原水乡的魅力

时间:2019-02-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多伦又称多伦诺尔,蒙语“七个湖泊”之意,她地处锡林郭勒盟东南部,是一座风景秀丽、美丽与发展同步的塞北小城,素有“草原水乡,生态多伦”之美誉。总面积3773平方公里,人口10.5万人,蒙、汉、回、满等多个民族融居于此。多伦诺尔300多年的历史积淀了她的辉煌和沧桑,她有过康熙皇帝会盟蒙古王公的壮丽史诗,有过旅蒙商开创“漠南商埠”的辉煌,有过一百年前富庶繁华的记忆。
   2011年,多伦县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54.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45亿元以上,地方财政收入突破5亿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96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824元。全县主要经济指标跃升全盟前列。三次产业比重预计调整为11.9:70.6:17.5,总体上完成了由传统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历史性转变,形成了以工业经济为主导,农业、服务业协调发展的新局面。
   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努力实现生态保护与发展双赢,积极构建有利于生态保护的多极支撑城镇体系,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以发展盟市所在地中心城市为重点,着力打造一批规模适度、宜居宜业的区域中心城市,加快构建多极支撑的生态型城镇体系。
   2011年,自治区做出在多伦县建设锡盟南部区域中心城市、进而把多伦打造成全区面向京津冀开放的“桥头堡”的重要决策,要求“2年形成框架,5年初具规模,10年基本建成,到2020年,形成20万人口左右、30平方公里城区的锡盟南部区域中心城市”。这一宏伟蓝图,为多伦县的科学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生态之基舒展宜居城市
  
   上世纪末,当沙进人退的现实打破了多伦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美梦时,当肆虐的沙尘疯狂地逼近首都时,在生态系统极其脆弱的紧急关头,多伦县委、政府确立了“生态固基”的总体思路。多伦十万人民紧紧抓住国家实施生态建设的大好机遇,坚持国家投资与群众投工投劳、发动社会化造林相结合,采取“封、飞、造、禁、移、调”等措施对沙化土地进行综合治理。2003年在锡盟地区率先实行全年全境禁牧;2006年提出了“生态立县”的目标;2008年在生态全面好转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利用5年时间消灭荒山荒坡荒地的“灭荒”工程;2010年启动了全区第一个百万亩樟子松基地项目。目前全县累计围封沙化土地面积210万亩,林地面积由2000年的54万亩增加到2011年的205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000年的6.8%提高到2011年的30.5%,实现了从“沙中找绿”到“绿中找沙”的巨变,有效遏制了沙化土地的扩展蔓延,沙尘天气逐年减少,在京北筑起了一座稳固的绿色屏障。同时也为多伦区域中心城市的建设提供了优良的生态基础,使这个北方小城人均拥有绿地面积达到了22平方米。
   2012年,多伦县再次把实施生态强县战略,打造“生态文明示范县”放在全县工作的首位,继续推进百万亩樟子松造林工程,促进生态效益向生态和经济效益并重转变,逐步形成林业发展、农民增收、生态良好的发展态势。借助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扎实做好京津风沙源治理、灭荒、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开发等重点工程,坚定不移地执行禁牧政策,提高群众执行政策和保护生态的自觉性。把环境保护放在首位,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理念贯穿于发展经济的全过程。加大排污企业及矿山企业周边环境的整治力度,加强水源涵养地的保护,抓好城镇垃圾和污水处理,努力实现工业化、城镇化与环境保护互动共赢。
  
  发展新型工业做大经济
  
   多伦县依托自已的优势和潜力,做出了实施“工业强县”的战略决策。多伦境内常年性河流众多,黑风河、吐力根河、额尔腾河、蛇皮河等汇入滦河,使多伦成为滦河上游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也是整个锡林郭勒盟的丰水区。多伦举全县之力,先后于1997年和1999年在滦河上游修建了库容分别在2600立方米和1亿立方米的大河口、西山湾两座水库,多伦县还有锡林郭勒盟储量丰富的大煤田做“靠山”,这些都聚集了多伦发展工业不可或缺的资源。同时多伦还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优势,她是京津冀经济圈拉动带和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的双重受益区。从未来发展看,多伦将是自治区促进“锡赤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沿阵地。依据这些优势,多伦引进了一批能够拉动发展的项目:总投资在220多亿元,建设规模为年产46万吨聚丙烯的大唐国际多伦煤基烯烃项目;总投资11亿元的中国大唐大西山风电项目;投资5.7亿元的香港协鑫井工煤矿项目;投资3亿元的伊利婴幼儿奶粉项目;总投资上亿元的氟化工项目……随着工业入驻项目的增多,多伦县在2007年建设了占地面积40.5平方公里的新型工业化经济园区。
   在已经初具规模的工业化基础上,多伦县将立足于扩大总量、优化结构,促进产业多元和延伸,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为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筑牢产业基础。培育新型化工、现代能源、农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高新技术等产业,围绕项目建设,着力发展三条产业链:一是煤―电―化工―聚丙烯下游产品延伸产业链。主要依托胜利煤田优质褐煤和本县丰富的水资源,通过锡林浩特至丰宁铁路运输通道,把煤输送到大唐煤化工一期、二期项目基地,形成年产46万吨聚丙烯、二期年产100万吨PTA及华电褐煤热解年加工300万吨煤产能,再经过聚丙烯下游转化,生产各类塑料产品,形成每年当地转化三分之一以上的聚丙烯能力。二是萤石―氢氟酸―氟化工下游产品延伸产业链。主要依托本地的萤石资源和大唐煤化工副产品硫磺,经过加工生产出无水氢氟酸产品,再延伸生产出氟化物等化工产品;三是农畜产品基地建设―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链。主要通过培育壮大“肉乳菜薯林”五大主导产业,依托伊利乳业、大元牛业、速冰蔬菜和薯片薯条加工及山野菜加工等项目,着力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目前随着煤化工、氟化工项目的投产,华川塑业、金鑫、钰荣、鑫鑫、索伦、宏业、吉泰等煤化工下游产品深加工项目均按计划推进,大部分企业与大唐煤化工同步生产。多伦初步形成了化工、能源、矿产品开发、农畜产品加工、建材五大优势特色产业。
  
  文化建设提升软实力
  
   多伦县十分注重挖掘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先后出版了《多伦汇宗寺》、《多伦文史资料》系列从书和《康熙会盟》、《多伦诺尔史话》、《漠南商埠》等一批历史文献作品。创编了歌舞剧《姑娘湖》等文艺精品,充实了多伦文化的肥沃土壤,文化发展作为最积极的因素不断被传播出去,带动了多伦各项产业的发展,不断提升着多伦的知名度和文化内涵。
   多伦文化的发展更像是“无烟工业”在潜移默化中增加着多伦的软实力,仅旅游业一项,近5年就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20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7亿元。2008年多伦诺尔镇被国家文物总局、国家城乡建设部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在多伦大街小巷随处可以寻找到宗教历史文化、旅蒙晋商文化、红色文化、伊斯兰文化、生态文化的踪迹。
   有了文化的滋养,多伦的旅游业发展迅速,多年来一直坚持在草原山水之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特色、打造天堂草原南大门等方面做文章,环多伦湖公路自行车赛、多伦诺尔冰雪节和多伦诺尔文化庙会等品牌活动展示出旅蒙晋商文化的内涵、汇宗寺的宗教传奇以及生态自然景观的风光旖旎。值得一提的是“多伦玛瑙”已经成为游客钟情的名牌旅游产品。“多伦玛瑙”、“姑娘湖”、“多伦会盟”等多个文化品牌已经是在国内外颇具知名度的文化名词。
  
  发展成果惠及百姓
  
   大跨越大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多伦县人民得到实惠,让发展成果惠及千家万户。一是准备利用两年时间,加大区域中心城市公路、铁路建设,破解多伦基础设施建设的“难题”。省道308线、锡盟进京通道多伦连接线、呼海大通道多伦连接线3条高等级公路的建设,使多伦形成了“五横五纵八出口的公路网络。铁路建设围绕全盟“三横五纵十支线”铁路网布局,打通多伦至唐山曹妃甸铁路运煤通道,建设锡林浩特至多伦、多伦至丰宁铁路复线,实现货运、客运双通目标,筹建多伦到克什克腾旗工业园、多伦至围场四合永铁路连接线,形成铁路网“十字型”骨架。随着南部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启动,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改善,多伦具备了承接新兴产业转移的条件。二是与区域中心城市相配套,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壮大现代物流业,打造锡盟南部地区物流集散中心和全盟能源化工产品交易中心。同时还将打造中国北方著名的生态景观和人文历史旅游胜地,推动健身、家政、养老、社区服务等朝阳产业的发展,提升商贸、餐饮、娱乐、科教、文卫等服务档次和水平。三是财政“蛋糕”会更多地向改善民生倾斜。多伦县委、政府坚持富民与强县并重,富民优先,把增加居民收入作为改善民生的首要任务,创造条件让更多居民拥有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用更多的财力去支持农牧业生产和新农村建设。
   在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指引下,多伦人民将在这块宝地上规划、建设自己的美好未来; 多伦县这个富有无穷魅力的草原水乡,必将以一个新的风貌崛起在锡林郭勒盟草原上。
  (多伦县委宣传部供稿)
  (编辑/孙东尘)

标签:水乡 草原 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