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导学案 > 正文

语文七年级上册的导学案的答案

时间:2017-05-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及答案

第一单元教学案及答案

1 春

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想象春的画面,体会作者情感。2、学会写景的方法——含感情,抓特点,用感官。3、进一步学习修辞手法,品味语言。 重点:反复朗读直至能够背诵。 难点:学会描写景物的方法和修辞。 第一课

语文七年级上册的导学案的答案

时一、预习成果展示: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朗rùn( ) wǎ(n )转 酝酿( )( )liáo( )亮 hōng( )托 应和( )( ) 2、 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欢欢喜喜的样子。 ()(2)、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 (3)、比喻姿态优美。 ()(4)、舒展、活动。()3、本文作者( ),字( ),是我国现代著名( )家、诗人,民主战士。我们曾学过他的散文《 》。答案:1、润 宛 yùn niàng 嘹 烘 ha2、欣欣然 呼朋引伴 花枝招展 舒活 设题意图:七年级新生仍然有识记字词的任务,此题加强记忆,巩固字词。 二、整体感知课文:1、听朗读

2、自读课文,填写下面的表格,理清课文的思路。第一部分(第1段): _______春

第二部分(第2-7段): _______春宏观勾勒(第2段): 具体描绘(第3—7段): 春_____ 图、 春______图、 春______图、春_____图、春_____图第三部分(第8—10段):_______春 3、用简洁语言概括全文:提示:每个层次总结一句,概括格式:人(物)+事件我盼望的春天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思考讨论具体分析:1、再读课文,寻找文中生动形象的句子,在课本上勾画。2、简单谈谈某个句子为什么生动形象。提示:对句子的赏析可以从句子的修辞、词语的使用等方面入手。常用的修辞有比喻、拟人、引用、反复、排比等,优秀词语可以找句子中的动词、形容词。 3、小结: 排比的作用:节奏感强,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反复的作用: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增强旋律美。 四、课尾检测:

仔细揣摩下列加点词语,简析其表达效果。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3、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4、 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答案:1、反复:把作者“盼春”的急切心情表现了出来;拟人:形象,准确地表达出了春天还未到来。表现了作者殷切而又喜悦的心情。

2、“偷偷”二字写出不经意间,小草悄然而出的情态,也表现出作者的惊喜之情。“钻”则写出小草破土而出的挤劲,显示其旺盛的生命力。

3、“散”字生动地描绘出野花的多及分布的星星点点、不集中。“眨”字生动地描绘出野花随风摇动的明丽之态。

4、排比:写出了春雨的细密、闪亮、绵长的特点。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学会写景的方法——含感情,抓特点,用感官。 2、背诵优秀段落。学习过程: 师生互动 小组讨论

一、 朗读课文,选择段落进行写景简析。1、春风:

(1)、这一段中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方法?(2)、作者从哪些感觉写春天的风? (3)、春天的风有什么样的特点?2、春雨:

(1)、作者在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2)、作者还写了雨中的什么景物?是用了什么方法、顺序?为什么要写这些景物呢?

(3)、春雨有什么特点呢?

小结:写景时,要抓住事物特点,饱含感情,多方位调动感官,多使用多种修辞,才能写得生动形象感人。

二、小组展开朗读竞赛, 反复诵读课文,直至背诵。三、课尾检测:

(一)、课内阅读:

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②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③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④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1、“酝酿”一词的原意是:_______,本文指___________________,还经常用来比喻事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吹面不寒杨柳风”一句出自________ ________,杨柳风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整个诗句运用了______ _的修辞方法,“杨柳风”运用了______ _的修辞方法。

3、春风本是无形、无味、无声、难以捉摸的,但作者笔下的春风却形、味、声俱全。请给本语段划分层次,并说说作者分别是从什么角度观察、描写春风的?答: ① ② ③ ④

4、这段文字突出表现了春风( ) 和() 的特点。

答案:1.造酒 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逐渐达到成熟 2.南宋志南和尚的《绝句》 吹动杨柳的春风 引用 借代 3.①‖②‖③④ 触觉 嗅觉 听觉 4.和煦 温暖

(二)、古人描写景物,由于观察入微,写了许多佳句。有的一字传神,生动地表达了某种感受。试指出下列写春的诗句中的加点字是从人体感觉的哪个角度写的。

1、春风又绿江南岸( ) 2、两个黄鹂鸣翠柳 ( )

3、踏花归来马蹄香( ) 4、一枝红杏出墙来 ( )

5、处处闻啼鸟 () 6、天街小雨润如酥 ( )

四、背诵并默写课文

2《济南的冬天》教学案及答案【学习目标】

1.识记作者和代表作品,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习重点】

识记作者和代表作品,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学习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学法指导】朗读法;自主合作交流法. 【知识链接】

1.走近作家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 市人。1912年入北京师范学校,爱上了文学。1924年应聘去英国伦敦东方学院教中文。1930年回国,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任教。1937年,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这是一首“旧时代的葬歌”,小说被译成十几种外国文字,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老舍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从1950年至1965年,仅剧本就写了十多部,其中影响最大的如《龙须沟》(1951)、《茶馆》(1957)。1951年1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2.写作背景 老舍1924年只身应聘去英国伦敦东方学院教中文。他身居异国,饱尝了寄人篱下的孤 独之苦。他在另一篇文章中写过这样的话:“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想北平》)为了结束这“没有家”的寂苦生活,他终于在1929年夏动身回国,但因路费不足,又在新加坡留了半年,直到1930年春才回到上海,同年夏应邀到山东济南齐鲁大学任文学院副教授,并编辑《齐鲁月刊》。由于这样的经历,老舍回到祖国,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便抑制不住强烈的爱国之情,写下了《济南的冬天》。【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济南( )伦()敦.( )暖和.( ) 发jì( )看.( )护妇镶.( )嵌 露.( )出 狭窄.()水藻.() zhù()蓄

2.文学常识: 老舍(1899~1966),原名______,字______。北京人,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现代著名作家。是语言大师,被誉为 “____________”。著名作品小说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和戏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话剧《___________》被西方人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老舍于1929年离英回国,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

篇二: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答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全诗,积累“痴想、隐秘、喧腾”等词语。

2.探究“山”与“海”蕴含的意义。

自学指导

1.用5分钟朗读诗歌两遍,借助工具书,扫清阅读障碍,要求认准字形,

读准字音,并将其积累在摘抄本上。给加点字注音。

痴想( chī) 凝成(níng) 喧腾(xuān)...

诱惑(y?u) 一瞬间(shùn) ..

2. 运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诗。要求读准字音,并注

意重音、节奏、语气,并体会诗中的感情。

合作探究

诗中“山”与“海”仅仅指吗?想一想,谈谈你的见解。

不仅仅指现实生活中的山与海。山指的是重重困难,海指的是理想境界。

课堂展示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合作探究的结果。

课堂检测

1、诗中运用“山”与“海”这两个意象分别象征了重重困难和 理想境界。【注:组内自查自纠。】

2、生活中的哪些事物我们常常赋予它们一定的象征意义,请你举出几

个例子。

鸽子---和平玫瑰---爱情龙---权利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品味诗歌语言,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

合作探究

1.很多优美的诗歌都饱含了作者浓浓的思想感情,其中常常蕴含着一定

的人生哲理,只要我们细心品味诗句,就能感受到诗人睿智的思想,并

能感受到深刻的启迪。你从这首诗中获得了哪些有益的人生哲理?

2.联系上下文,品味下面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我常伏在窗口痴想(这个词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

(2).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这是写山的颜色吗?) ....

(3).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山顶”的诱惑力在哪里?) ..

(4).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枯干”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

课堂展示

展示探究的结果。

课堂检测

1.“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运用的心情。

3.有意象,还要有情感,诗以情动人,感受这首诗的语言魅力,以“我

终于见到了大海”为意象,写一段诗,相信你也会成长为一名诗人!

例:今天,我终于看到了大海,它是如此甜美,滋润了我的心怀。我要

向世界呼喊:翻越重山,就可以拥抱大海!

我说:

课后反思:

2.走一步,再走一步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学习正确对待困难,不馁不躁沉着应对困难的精神。

自学指导

1.用7分钟默读课文,标上段号,画出生字词注音并释义。

(1).注音

训诫( ) 陡峭( )嶙峋() 耸立( )啜泣( )目眩().......

迂回( ) 纳罕()小心翼翼() 闷热()屡次()......

(2).联系上下文解释。

纳罕:嶙峋:啜泣:

(3). 文中有许多优美词语,至少找五个抄在积累本上。

(小组内互查互纠)

2.朗读课文,注意语速、语调、停顿、重音,整体感知课文。

合作探究

1.当“我”迈出走下悬崖的第一步时,那种恐惧心理克服没有?从文中

找出关键词语证明自己的看法。

2.找出“我”心理状态变化的语句,导致“我”心理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你在生活中曾经遇到什么困难?当时你是怎么对待的?结果如何?若

现在碰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

课堂展示

1.每组选派同学在班内朗读课文,可以选自己喜欢的段落评比。

2.每组选一名同学,板演生字词,解释词义。

3.展示合作探究的问题。

课后反思:

2.走一步,再走一步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的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方法。

2.理解“我”的脱险经历带来的人生启迪,理解课题的含义。

自学指导

1.跳读课文,画出心理描写的语句,想一想这些语句表现了“我”怎样的

心理。

2.从9~21段中找出文中“我”攀爬悬崖时的动词和描写“我”感受的词

语,体会细节描写的好处。

合作交流

1.如何看待“父亲”对“我”的帮助?

2.如何看待杰利和另外四个孩子的行为?我们在生活中应当如何对待遇

到困难的朋友?

3.如何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

课堂展示

1.展示合作交流的1、2、3题。

2.在人生的道路上,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请写出一些关于克服困难

的名言警句。

课堂检测

1.“我”明知道这座悬崖是“不可登临的”禁地,为什么还要去攀爬?

2.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悬崖上,将怎么办?

(组内互查)

课后反思:

3.短文两篇

《蝉》

学习目标

1.揣摩词语,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他们对生命的感悟。

3.通过联系自己的经历、见闻加深理解课文。

自学指导

阅读《蝉》

1.轮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认准字形,标出正确读音。 (组长检查)

(1)、注音:收敛( ) 颤动( ) 聒聒() 宽恕( ) ....

(2)、释义:收敛: 聒聒:宽恕: 知知不休:

2. 整体感知文意。

句式:作者用欲扬先抑的手法,由引发了对 _________的感悟:不管生命是短暂还是长久,都应该积极面对,全情投入,好好

的生活。

合作交流

1.默读课文,画出文中能表达对蝉的感情的词语,说说这些词语能表达

作者的什么感情?组内交流。

2.文章开头就用“知知不休”和“烦”两个词语表明作者对蝉的厌烦态

度,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组内交流。

3.这篇课文蕴含着怎样的人生哲理?组内交流。

课堂展示

展示合作交流的1、2、3题,可互相补充。 (一二组展示第1题、三

四组展示第2题 、五六组展示第3题 )

课后反思:

篇三: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及参考答案

1

3

4

5

标签:语文 答案 学案 七年级数学导学案答案 七下语文导学案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