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导学案 > 正文

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导学案

时间:2017-05-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川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学案

成都市高新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上期八年级历史学科 总第1课时

课题 鸦片战争

【课时目标】

了解鸦片输入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记住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时间及意义;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性质;记住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掌握《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对《南京条约》《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等一系列条约内容及影响的分析,讨论鸦片输入的严重危害、总结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的原因和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提高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学生认识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明确“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爱国热情;认识鸦片作为毒品对吸食者的伤害,自觉地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预备知识和方法】

1、上册所学知识;

2、阅读、分析、归纳等学习方法;

【新知探究与学习流程】

一、预备知识检查:

二、课题引入:

学生阅读本课导言,知道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 。

三、新知识点:

(一)虎门销烟:

学生阅读课文2—4页第一子目的内容,思考解决以下问题:

1、英国为什么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结合第一段课文从中英两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对 外关系等方面情况思考,认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2、英国最初想用商品敲开中国大门,但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长期处于 地位。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将 大量走私到中国。

3、鸦片走私给中华民族带来了什么危害?

(1)经济上:

(2)政治上:

(3)军事上:

4、上书给道光帝,力主严厉禁烟,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到查禁鸦片。

5、虎门销烟: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全部当众销毁。

6、虎门销烟有什么重要意义?怎样评价林则徐?

(二)鸦片战争:

学生阅读课文4—5页第二子目的内容,思考解决以下问题:

7、

8、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是:年月——月。

9、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的原因有哪些?

(1);

(2);

(3);

其中,第 点是战败的主要原因。

(三)中英《南京条约》——中国近代史上第 个丧权辱国的 条约: 学生阅读课文5—6页第三子目的内容,思考解决以下问题:

10、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时间是:年

11、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有:

(1

(2)赔款:;(影响:

(3)五口通商:开放、、

通商口岸,英国可以在通商口岸派驻;(看地图找到五个口岸位置,认识 其分布,影响: )

(4)关税协定: 征收 货物进出口关税由两国协商;(影响: )

12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和《,

作为《南京条约》的补充,从中获得的特权有:(1)、(2) 、(3)、

13、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严重影响?

(1)签订《南京条约》

(2)中国逐渐成为,开始解体;

(3)中国开始沦为

(4)鸦片战争是的开端。

四、过关练习:

1、鸦片战争前,在中英贸易中,导致大量白银流入英国的主要商品是( )

A.呢绒 B.布匹C.鸦片 D.茶叶

2、中英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

A.虎门销烟B.英国开拓殖民地

C.清政府对鸦片贸易的过激政策D.帝国主义国家的怂恿

3、“弱国无外交”是中国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给我们的警示。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 )

A.中俄《尼布楚条约》B.中英《南京条约》C.中英《天津条约》D.中法《黄埔条约》

4、中英《南京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是 ( )

A.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B.广州、厦门、福州、杭州、上海

C.广州、厦门、定海、杭州、上海D.广州、厦门、定海、杭州、天津

5、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逐步沦为( )

A.封建社会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殖民地D.资本主义社会

6、中国近代史开始于( )

A.1624年 B.1689年C.1771年 D.1840年

7、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屈辱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抗争的历史。揭开中国近代史序幕的事件是 ( )

A.虎门销烟 B.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五四运动

8、在中国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基座上镶嵌了八块汉白玉大型浮雕,第一幅反映的是19世纪30年代末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这个事件是 ( )

A.虎门销烟B.金田起义 C.义和团运动 D.五四运动

8、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为了 ( )

A.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B.割占中国领土

C.打开中国市场(转载自:www.dXf5.cOm 东星资源网: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导学案) D.挽回鸦片被销毁的损失

9、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主要是因为 ( )

A.中国首次遭到西方国家的侵略B.它开创了以条约形式掠夺中国的先例

C.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D.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10、道光帝接受林则徐等人禁烟的主张是因为( )

A.鸦片摧残人的身体B.坚持闭关锁国政策

C.鸦片输入威胁清朝统治 D.整顿吏治的需要

11、中英《南京条约》中规定的“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这一规定严重破坏了中国的( )(1、2、6、7班重点掌握)

A.贸易权 B.司法权C.内河航行权 D.关税权

12、英国获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造屋,永久居住等特权,是通过下面哪些条约( )

①《南京条约》 ②《虎口条约》 ③《中英五口通商章程》 ④《北京条约》

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D.①④

13、读下图《鸦片战争形势图》后,回答问题。(1、2、6、7班重点掌握)

(1)请写出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以及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

(2)请写出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的条约的名称及此条约签订的时间。

(3)请写出ABCDE这五处鸦片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的名称。以及在这次战争中被割占的地点F的名称。

(4)请说出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有哪些?

【课后反思】

1、在本课的学习实践中,你认识的重点知识是:

2、你仍然存在的问题和困惑是:

成都市高新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上期八年级历史学科 总第2课时

课题 第二次鸦片战争

【课时目标】

记住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和结束的时间及标志;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知道外国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了解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的情况;讲述英法联军抢劫并火烧圆明园的暴行;列举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主要事迹。学生通过对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根本原因的分析,提高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学生学习“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培养从历史表格和地图中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学生通过学习,体会勿忘国耻,努力学习,振兴中华,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

【预备知识和方法】

1、上节课所学知识;

2、阅读、分析、归纳等学习方法;

【新知探究与学习流程】

一、预备知识检查:

1、支持林则徐禁烟的清朝皇帝是( )

A. 康熙帝

A. 关天培

A. 台湾B. 道光帝 C. 光绪帝 D. 咸丰帝C. 林则徐C. 伊犁D. 戚继光 D. 辽东半岛 2、领导虎门硝烟的民族英雄是( ) B. 郑成功 3、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割占的中国领土是( ) B. 香港岛

4、在《南京条约》附件中,英国取得的权益不包括( )

A. 在通商口岸建立租界B. 片面最惠国待遇

C. 关税协定权 D. 领事裁判权

5、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

A. 鸦片战争是中国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第一次较量

B. 鸦片战争以中国的战败而结束

C.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6、鸦片战争以清政府失败告终的根本原因是( )

A、清王朝政治腐败

二、课题引入:

学生阅读本课导言,认识英法俄侵略中国的史实。

三、新知识点:

(一)火烧圆明园:

学生阅读课文8—10页第一子目的内容,思考解决以下问题:B、清朝经济和军事技术落后 D、清朝闭关锁国 C、道光帝举棋不定,忽战忽和

篇二:(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同步导学案【95页,word版】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学习目标】

1.知道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会议的内容;、记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了解开国大典的过程,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掌握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和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版权所有

2.分析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从而进一步得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历史结论

3.对我们伟大的祖国进一步了解,树立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的信念。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教学难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和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 【学法指导】合作学习、体会“论从史出”

第2课 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学习目标】

1.了解美国侵略朝鲜,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史实和黄继光 邱少云等英雄事迹。 2.了解土地改革前中国的封建土地制度,分析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知道《中华 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版权所有

3志愿军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被誉为“最可爱的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中国农民在两千多年来所憧憬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终于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祖国是值得我们热爱的。

【重点难点】:

重点:抗美援朝战争和土地改革运动 难点:抗美援朝的必要性和历史意义 【学法指导 】:阅读法 合作探究 自我展示

篇三:最新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导学案

最新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导学案

第1课 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

【课时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的基本史实,简述“开皇之治”“贞观之治”的表现分析其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秦朝、隋朝两个朝代相似之处,让学生学习运用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式学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国家统一和社会进步安定团结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

4.重点:开皇之治;贞观之治。难点: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及政策。

【预习导学】

1.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内容,独立完成下列预习题:

(1)隋朝的起止时间?建立者是谁?都城在哪?

(2)什么叫做“开皇之治”?结果如何?

(3)隋朝统一的时间?唐朝建立时间?建立者是谁?都城在哪?

(4)唐太宗采取哪些政策来治理国家?

(5)什么是贞观之治?有何意义?

2.组内互查,订正预习情况,并记录疑难问题。

【课堂学习研讨】

1.以小组为单位,展示预习成果。

2.组内交流预习中发现的疑难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如不能解决师生可共同探讨。

3.教师展示自己在备课中设计的研讨问题:

(1)隋朝与秦朝有何相似之处?

(2)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3)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之一,请说说他为什么著名?

4.小组探究交流,以组为单位展示研讨成果,如有错误,教师更正、补充。

5.教师指导学生对本课内容进行小结,建立知识框架。

【课内训练巩固】

1.隋朝一举灭亡江南的陈朝,结束分裂局面是在( )

A.581年 B.589年 C.626年 D.618年

2.隋文帝时,国家富庶,社会繁荣,史称( )

A.“贞观之治” B.“开皇之治” C.“开元盛世” D.“文景之治”

3.下列哪个朝代和隋朝最相似?( )

A.秦朝 B.汉朝 C.明朝 D.清朝

4.隋朝走向“极盛”是在( )

A.581年 B.589年 C.开皇年间 D.隋炀帝继位后

5.李渊起兵反隋的地点是在( )

A.范阳 B.晋阳 C.大同 D.长安

6.隋朝灭亡的时间是在( )

A.581年 B.589年 C.618年 D.649年

7.贞观年间,向唐太宗提出意见或建议最为突出的是( )

A.魏征 B.长孙无忌C.房玄龄 D.杜如晦

8.鼓励少数民族贵族子弟到长安读书的是( )

A.杨坚 B.杨广C.李渊D. 李世民

9.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的是( )

A.杨坚 B.杨广 C.李渊 D.李世民

10.唐太宗改善民族关系的政策是( )

A.和亲 B.封赏 C.派兵剿灭 D.恩威并施

11.夏桀、商纣、周厉王是按同一标准归为一类的,下列人物中与此标准一致的是(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12.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下面问题。

“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1)材料中的“朕”指谁?

(2)这句话体现了当时的什么政策?

(3)这种政策的效果如何?

13.简要答出唐太宗治理国家的一系列开明务实的政策。

【拓展延伸】

1.怎样评价隋炀帝?

2.试评述唐太宗李世民的历史功绩。

第2课 走向全盛的唐朝

【课时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武则天和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的情况,能够概括“开元盛世”的社会现状,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会使用教材中的插图,使学生学会从图片中感知获取历史知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唐朝前期统治者有关用人的史实的了解,让学生明白用贤则昌,失贤则亡的道理。

4.重点:开元盛世。难点: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及政策。

【预习导学】

1.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内容,独立完成下列预习题:

(1)说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的姓名、称帝时间及国号。

(2)归纳武则天的治国措施。

(3)唐玄宗的姓名、登基时间及年号?

(4)开元盛世起止时间?出现的原因是什么?结果怎样?

2.组内互查,订正预习情况,并记录疑难问题。

【课堂学习研讨】

1.以小组为单位,展示预习成果。

2.组内交流预习中发现的疑难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如不能解决师生可共同探讨。

3.教师展示自己在备课中设计的研讨问题:

(1)怎样评价武则天?

(2)说说“开元盛世”局面是怎样出现的?

(3)从经济、政治和结果等方面比较一下唐太宗和唐玄宗的政绩。

4.小组探究交流,以组为单位展示研讨成果,如有错误,教师更正、补充。

5.教师指导学生对本课内容进行小结,建立知识框架。

【课内训练巩固】

1.唐朝进入全盛时期是在( )

A.开元年间 B.武则天时期 C.唐太宗时期 D.唐高宗时期

2.唐太宗死后继位的皇帝是( )

A.武则天B.唐高宗李治 C.唐中宗李显 D.唐玄宗李隆基

3.大唐王朝的“二圣”是指( )

A.唐太宗和唐玄宗 B.唐太宗和武则天 C.唐玄宗和武则天 D.唐高宗和武则天

4.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年号是( )

A.开元 B.天宝 C.贞观D.开皇

5.武则天称帝时废掉的皇帝是( )

A.李显 B.李旦C.李治 D.李隆基

6.开元年间唐朝进人鼎盛时期,史称( )

A.“贞观之治” B.“贞观遗风” C.“文景之治”D.“开元盛世”

7.下图是哪朝都城的平面图?( )

A.汉朝B.唐朝 C.周朝D.秦朝

8.下列唐朝统治者在位的先后顺序应是( )

A.唐高祖——唐太宗_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

B.唐高祖——唐高宗——唐太宗——唐玄宗——武则天

C.唐高祖——唐太宗——武则天——唐高宗——唐玄宗

D.唐太宗——唐高祖——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

9.武则天82岁时被迫交出权力,还位于( )

A.唐高宗 B.唐中宗 C.唐太宗 D.唐玄宗

10.开元年间全国耕地达到( )

A.6亿亩B.7亿亩C.8亿亩D.9亿亩

11.把“贞观之风一朝重振”的皇帝是( )

A.武则天 B.唐高宗 C.唐中宗 D.唐玄宗

12.识图作答:

(1)图中的人物是________。

(2)她是我国历史上________的女皇帝。

(3)她在位时,多方招揽人才,发现和提拔________、________等很有才干的人。

13.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下面问题。

“忆昔开元全盛时,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1)这几句诗出自谁的什么诗作?

(2)“开元”是哪个皇帝的年号?

(3)这几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4)这几句诗的内容反映了什么史实?

【拓展延伸】

列表比较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统治时期在政治、经济等方面采取的相同治国措施。

第3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课时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情况,了解科举制度给隋唐带来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及讨论,想象自己作为一个唐朝考生参加科举考试的情况。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感知制度创新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

4.重点:隋唐科举制度产生、创立和发展。难点:科举制度的发展及作用。

【预习导学】

1.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内容,独立完成下列预习题:

(1)三国到南北朝实行什么制度选拔官员?隋文帝为什么要废除它?

(2)科举制度创立时间?当时的皇帝是谁?

(3)什么是科举制度的完善时期?当时有哪些皇帝比较重视发展科举事业?

(4)科举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唐朝科举制主要可分为哪两类?

(5)科举制度的影响是什么?

2.组内互查,订正预习情况,并记录疑难问题。

【课堂学习研讨】

1.以小组为单位,展示预习成果。

2.组内交流预习中发现的疑难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如不能解决师生可共同探讨。

3.教师展示自己在备课中设计的研讨问题:

(1)与世袭制、九品中正制相比,科举制度有什么进步性?

(2)科举制度的实施与唐朝的繁荣有何关系?

(3)唐代为什么会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4.小组探究交流,以组为单位展示研讨成果,如有错误,教师更正、补充。

5.教师指导学生对本课内容进行小结,建立知识框架。

【课内训练巩固】

1.科举制度创立于( )

A.三国时期 B.南北朝时期 C.隋朝时 D.唐朝时

2.科举制度正式创立时的皇帝是(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高宗 D.唐太宗

3.开创“殿试”先例的皇帝是( )

A.隋炀帝 B.武则天 C.唐高宗 D.唐玄宗

4.唐朝时,皇帝要选择有特别技能的人应通过( )

A.明经考试 B.进士考试 C.殿试 D.制举

5.进士科是什么时候开设的?( )

A.隋文帝时 B.隋炀帝时 C.唐高祖时 D.唐太宗时

6.唐朝时,选择人才、官吏主要是通过( )

A.明经科 B.进士科C.征辟制D.举荐制

7.明经考试的主要内容是( )

A.儒家经书B.诗赋D.书法、算学 C.时务策

8.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一“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材料二 一位唐朝官员说:“国家取士,远法前代,进士之科,得人为盛。"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时期的什么选官制度?

(2)材料二中“前代”指哪个朝代?从材料二你能说出唐朝占主导地位的考试吗?

标签:下册 八年级 教版 人教版八下历史导学案 九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