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导学案 > 正文

醉翁亭记导学案

时间:2017-05-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醉翁亭记导学案及答案(示范课)

榆林八中学生自主学习导学案 班级组号姓名 ☆厚德载物 自强不息☆

榆林八中学生自主学习导学案 班级组号姓名 ☆厚德载物 自强不息☆

篇二:28 醉翁亭记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

2、重点词:

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②有亭翼然而临于泉上者: ....

③名之者谁: ④醉翁之意不在酒: ..

⑤野芳发而幽香: ⑥佳木秀而繁阴: ..

⑦伛偻提携: ⑧宴酣之乐:⑨觥筹交错: .......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千古传诵的名文,古往今来,多少人们对此文

百读不厌,津津乐道,感慨万千,沉醉于其中。那么人们为何而醉?本文有何独特的

魅力?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篇美文吧

板书课题、作者及写作背景:

欧阳修,(1007—1072),字______,号________,又号_________,_____朝文学

家,史学家,旧列“___________”之一,本文选自《欧阳文忠公集》。庆历5年( 1045),

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政治改革,上疏为其辩解而被贬为滁州太守。第二年,写了本文。28.《醉翁亭记》导学案 教师寄语: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 华罗庚 教学目标:

1、把握作者的思路,理出文章线索。 欧阳修写此文时不过39岁,文中所说“年又最高”“苍颜白发”,都是夸张的写法。

二、小组交流,逐段分析,探究鉴赏2、体会作者的旷达胸襟,学会正确看待挫折。

1、分析第一自然段:3、认识欧阳修“与民同乐”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齐读之后指导学生们思考:此段是概括写了亭子的环境和亭子命名的由来,写亭子

的环境,作者是从哪里落笔,如何观察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亭子的命名作者是如何一4、掌握全文的脉络并理解写景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步一步结合抒情的?教学重难点: 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总结:是从远山落笔,立足于滁州,先是定点观察环视,然后把焦点对准西南诸峰,

教材分析: 点出了望之蔚然而深秀的琅琊。接着动点观察,景随步移,山行六七里,先闻水声,

后见泉水,最后峰回路转,推出了泉上的醉翁亭,写出了亭的环境,按照_________的《醉翁亭记》是欧阳修被贬滁州时的作品。作者因参与政治改革而被贬,但表现出顺序,写完景过后层层设问,通过作亭者谁,名之者谁,引出了命名之意:醉翁之意乐观豁达的情怀。他寄情山水,与民同乐又自得其乐,以自己的行动实践着儒家仁爱的不在酒,在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

感情。社会理想把对山水对民众的爱倾注到这篇酒后的记游文字中,如诗如画。是一篇文质兼

2、分析第二自然段:美、脍炙人口的文章。 让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阅读课文弄清文意,思考:作者写了哪些风景?按照什么顺一、自主完成,检查预习: 序写的?你的感受如何?

1、生字 :总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滁( ) 壑( ) 琅琊 ( )潺( )酿( ) 僧(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第三自然段:辄( ) 暝( ) 伛偻( ) 觥( ) 筹( )翳( ) '一切景语皆情语'在作者的眼里,他周围的景物无一不美,这也说明了他的心情是

1

十分快乐的,我们看第三自然段共有四句话(一个也字一句),若每一句话为一幅图时,①名( )之者谁 ②有亭翼然()临( )于泉上 ....我们可命名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看课文分析:滁③醉翁之意( )不在酒④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 ..人游图中共写了哪几种人?太守宴图中有哪些佳肴?众宾欢图中,众宾的形为和神态⑤野芳( )发( )而幽香 ⑥临()溪而渔( ) .....如何?太守醉图中,太守的面目和神态怎样?⑦非丝()非竹() ⑧树林阴翳( ) 思考:为什么写太守宴图之前先写滁人游?....

总结:这就应了我们刚刚学过的《岳阳楼记》中的后天下之乐而乐,太守周围的⑨觥筹交错( ) ⑩已而( )夕阳在山....人情事物无一不让他愉悦动情,驼背弯腰的龙钟老人,天真活泼的少年儿童,络绎不11.林壑尤( )美12.泉香而酒冽( ) ..绝的游人,一切都那么有生气有色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望之蔚然( )而深秀()者14、得之心而寓( )之酒 ....4、分析第四段:15、佳木秀( )而繁阴16、伛偻( )提携() 在第四段中,作者用两个相同的句式点出了四种乐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杂然( )而前( )陈()者 ....思考:这些乐中谁的乐的涵义最丰富?其乐的涵义有哪一些呢?(可先做提示,结合二、翻译下面句子 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的政治生涯考虑)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总结:在这篇文章中,我们看到了作为一方太守的作者,目接山水之乐而乐,耳 听禽鸟之声而乐,眼见滁州游人之乐而乐。这种带有宽广襟怀正是宋人'后天下之乐而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乐'的高远理想的一种执著追求。但是这美好的人生境界毕竟只是在作者所治理的滁州 局部一方闪现,而在作者曲折的政治生涯和所生活的忧患从生的北宋生活中再现的则3、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是那种力不从心,年迈无力的感觉,这也正是他39岁便以翁自居的原因。 充满忧患的社会迫使作者在闲适生活中寻觅愉悦之境,而他所觅得的愉悦之境又4、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难以摆脱整个社会忧患阴影的笼罩,故意做出来的平静毕竟掩饰不住政治失意所带来 的凄凉心情,在冲淡纤禾农,疏野超诣的外在形式下,带有深深孤寂和凄苦、秀美的 山水之间悄然流动的是一股若隐若现的忧郁和悲哀,正是'先天下之忧而忧'。三、阅读下列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三、总结全文,深化主题1.文中哪句话概括描述了滁州地理环境的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顾全文,总结欧阳修的这篇《醉翁亭记》可谓是一篇千古名文,它有着浓厚的历2.文中表现醉是表象、乐是实质的是哪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史文化背景,打下了鲜明的时代印记,

醉翁亭记导学案

面对艰难的国运,欧阳修在逆境中不但努力治3.文中借释亭名来抒情,道出了千古名句。这个千古名句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 理滁州取得了可 观的成绩,而且还以精美的文笔给我们留下了文笔,给我们留下了这4、结尾部分把“醉”和“乐”统一起来,点睛之笔的句子是: _________ ________ 篇宝贵的文化遗产,真可令人赞叹。 5.根据文言文断句的常识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四、板书设计 ① 故 自 号曰 醉 翁 也 引入?? 滁洲 琅琊 酿泉 醉翁亭 作亭者 命名者 命名之意 ② 而 不 知 太 守 之 乐 其 乐 也 写景??朝暮 四时之景乐亦无穷 6.“醉能同其乐”句中的“其”指的是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醉翁亭记 写人??滁人游 太守宴 众宾欢 太守醉 7.“醒能述以文者”中的“文”指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来??太守归 宾客从 游人去 禽鸟乐 乐 8.文中能表达“太守之乐”的是哪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4)段共4句话,从原文中找出4个最能概括其意思的短语,依次写在横线上。 《醉翁亭记》小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2

篇三:28《醉翁亭记》导学案

28、 《醉翁亭记》导学案

主备人:刘利玲 执教者:

【学习目标】

1、 了解文中“而”的作用,“然”的意义。

2、 学习本文由景生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3、体悟作者“与民同乐”的社会理想和政治理想。

【学习重难点 】

1、理解段落层次,把握文章中心。

2、体会欧阳修的山水游记,将写景、叙事、抒情熔为一炉的特点。

【知识链接】

1、再说“记”。

“记”是古文中一种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体裁,多用来描写作者 的旅行见闻。它的取材范围极广,可以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瑰奇,可以记录风土 人情的诡异阜盛,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面貌,也可以记下一国的重大事 件,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类似的文章有:《岳阳楼记》《小石潭记》《始得西山宴游记》《满井游记》《桃花源记》等;类似的古文文体还有:“铭”(《陋室铭》) 和“说”(《马说》《爱莲说》)。

2、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 西吉安)人。他自称庐陵人,是因为吉州原属庐陵郡。

他在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诗人,与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苏洵、 苏轼、 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创作实绩亦灿烂可观,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

【预学环节】

1、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必要时可以在书上注音。

2、试读,处理好停顿、语速、语调,体味文章既有诗的韵味,又带有散文美感的特点。

3、此文“而”做连词共23处,贯通全篇,形成一种独特的语言风格。依据以下例子,加以体会。

溪深而鱼肥 表示并列关系,可不译 .

日出而林霏开 表示承接关系,可不译 .

杂然而前陈者 表示修饰关系,可不译 .

少饮辄醉,而年又最高者 表示递进关系,而且 .

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也 表转折关系,却 .

4、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试译课文。不会的做上记号,在小组内提出来讨论,小组内解决不了的,提出来共同解决。

5.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

水落石出 觥筹交错 风霜高洁 醉翁之意不在酒

【讨论环节】

1、在翻译的基础上,归纳各段段意。

第一段:写醉翁亭之所在,四周环境和亭名由来。

第二段:写山间朝暮、四时的不同景色,游山之乐无穷。

第三段:写百姓游玩、众宾宴饮、太守醉倒的场面。

第四段:写宴散人归,点明写作主旨。

2、再读课文,根据提示边读边圈画出写“山水之乐”缘起的句子,体悟醉翁亭所处的环境之美。

(1)山水相映之美:(第一段)

山 蔚然深秀

林 林壑尤美 环境秀美

泉 水声潺潺

峰回路转 环境清幽

亭 翼然临泉 外观飘然

(2)朝暮变幻之美:(第二段)

早:日出而林霏开 晚:云归而岩穴暝

(3)四季变幻之美:春夏秋冬相关语句。(第二段)

(4)动静对比之美:

蔚然深秀的狼牙山 静态

水声潺潺的酿泉 动态

树林阴翳 静态

鸣声上下 动态

3、品读文章,结合文后第二题,感受作者描写景物的角度变换。

4、品读第三、四段,讨论交流:

除了醉翁亭的“山水之乐”让作者“得之心”感到“乐亦无穷”外,作者还感受到怎样的“乐”?

(1)滁州人民游山之乐(衬托太守能管理好滁州,政治清明)

(2)太守与宾客宴游之乐(就地取材以供饮食、宴会中的热闹之情况)

(3)宴罢尽兴而归,各得其乐(禽鸟之乐:鸣声上下; 人之乐:从太守游而乐;太守之乐:乐其乐)

真谛在于:与民同乐

5、结合你对课文的理解,一起来总结:

(1)课文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周围的秀丽景色和变化多端的自然风光,勾勒了一幅太守在山林中游玩宴饮、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 排遣忧愁的复杂感情。全篇熔写景、叙事、抒情于一炉,表面上句句记山水,实 际上句句记亭,句句记太守。作者把自己的欣慰和悲苦之情,含蓄、巧妙地蕴藏在对自然风景的描绘和游乐气氛的渲染上。

(2)全文以“ 乐 ”字贯穿始终,各部分都紧扣主旨,层层深化,逐步推进。

(3)文章结尾,作者用“醉能同其乐”画龙点睛,点明“醉”与“乐”的统一关系,从而完成了文章主旨的表达。文中说“醉翁之意不在酒”,那你认为“醉翁之意”在乎山水之间,更在乎一州之百姓。作者的乐,真谛在于与民同乐。

(4)本文写法上的最大特点是由景生情,情景交融,写景与抒情有机结合。

【展示环节】根据讨论环节进行。

【拓展】

1、如果给每一段加上小标题,每个小标题中都有一个“亭”(醉翁亭)字 : 点出亭──亭外景──亭中宴──离亭归

如果小标题中含有“乐”字,该怎样归纳呢? 山水之乐──赏景之乐──宴酣

之乐(与民同乐)──醉归之乐(或自知其乐)

2、回忆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比较欧柳各自的胸怀意趣。

3.《小石潭记》、《岳阳楼记》、《桃花源记》与《醉翁亭记》一样,都是借景言情,感世抒怀之作。请根据提示,在空白处填上与文章主旨或景物特点相关的词语: 《岳阳楼记》四荡着 忧乐天下的恢宏之音。

《醉翁亭记》洋溢着 与民同乐的和谐之声。

《小石潭记》弥漫着 悄怆幽邃的凄寒之气。

《桃花源记》飘逸着 宁静祥和的理想之风

标签:学案 醉翁亭记 醉翁亭记导学案及答案 醉翁亭记课件及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