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保送生 > 正文

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_媒介素养教育

时间:2019-01-1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一、媒介素养教育的内涵及现状   1.媒介素养教育的内涵   媒介素养起源于西方,1992年,美国传媒素养研究中心将其定义为:人们面对传媒的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制作能力以及思辨性回应能力。而媒介素养教育就是对公众进行媒介认知能力方面的教育,其目的是帮助公众正确认识传媒的性质,提高对各种媒体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正确使用媒体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
  2.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
  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起始于20世纪30年代初英国、加拿大等国家,80年代很多国家把媒介素养纳入到学校课程教育体系;90年代以后,教育思想又有新发展,重点是培养青少年接受、处理与鉴赏传媒信息的能力。目前,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已将媒介教育正式纳入正规的教育课程,印度等第三世界国家也开始实行媒介教育。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刚刚起步,大多数大学生从来没有接受过媒介素养的相关教育。虽然近几年随着社会的逐渐重视,开展普遍、系统的媒介素养教育呼声越来越高,但总体情况不容乐观。根据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等地对大学生媒介素养所做的调查表明:媒介道德规范的认知与自律能力还处于较低的阶段,具有明显的实用、功利性倾向,思想上尚有许多模糊认识;媒介消费仅仅处于娱乐的低端层次,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内容缺乏应有的关注,不愿花精力思考一些有思想深度的社会新闻;对媒介现象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大学生对媒介知识的学习尚处于自我判断、自我接受阶段,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总体来看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仍处于较低水平,亟待必要的引导,需要提高理性辨识能力、对信息的分类和整理能力和利用有效信息促进个人发展的能力。
  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给高校学生党建带来了挑战也提供了机遇,是高校学生党建的新视阈,本文试图从媒介素养教育方面展开,对如何创新思维、开拓思路、卓有成效地开展学生党建工作进行探讨分析。
  二、媒介素养教育对学生党建的重要意义
  1.高校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
  大众传媒是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一方面大学生开拓了的眼界,丰富了生活,方便了学习;另一方面,对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尚未形成的大学生来说,媒介信息的良莠不齐又会带来非常恶劣的影响。大众传媒给学生党员的思想道德与行为带来了广泛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也置身于新的媒介环境之中。因此,如何使学生党员在错综复杂的传媒环境里保持健康心态,正确对待媒介信息,利用媒体技术提高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成为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命题。如果运用得当,媒介信息集知识性、政治性、趣味性于一体,图、文、声、像各种手段并举,这些教育资源的合理运用,可大大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增强其影响力。
  2.学生党员抵御大众媒介负面影响的现实课题
  首先,大众传媒增强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随意性,导致信息繁多但却无序,以致虚假信息、不良信息泛滥,甚至出现一些与党和国家政策相悖的舆论宣传。学生党员在成长过程中容易产生对权威信息质疑排斥的心理,对虚假或不良信息产生的猎奇心理。在不良信息的诱导下,一些学生党员可能急功近利,说假话、套话,甚至触及社会道德和公众价值观的底线。其次媒体有较强的隐蔽性与私密性,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方式。尤其是在QQ、MSN、博客等沟通环境中,非正式的文字表达方式在反映出真实的情感的同时,也不至于出现面对面交流中造成的心理戒备,这就使学生党员的思想观念面临更多的载体和内容。如果一个环节没有处理好,就会导致学生党员良好思想观念难以形成,影响教育效果。最后,对经常接触媒介信息的大多数学生党员来说,基本还停留在简单接收和传播上,缺乏对信息的批判性解读。绝大多数学生欠缺媒介判断与反思意识,只有少部分学生党员能够对媒介所传递的信息保持警觉性,并能主动反思传媒的背后意图。因此,必须加强学生党员的媒介素养教育,使其自觉抵御不良信息的干扰。
  3.创新党务工作的必然要求
  目前,党建工作队伍尚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虽然很多党建工作者具备较强的政治意识和丰富的党建工作经验,但却不太熟悉媒介信息技术,缺乏利用媒介开展党建工作的信心和能力。大量党建工作基本上还是通过民主生活会、文件传达等各种传统的工作方法,而这种单一的工作方式,内容单调,缺乏吸引力,效果不好。因此,党务工作者必须充分认识现代传媒的性质、功能和评判标准,真正把握传媒对学生党员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充分了解各种传媒的舆论导向和运作机制。党建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媒介,积极宣传党的知识,建立党建理论研讨阵地,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学生党员关注理论新成果和焦点问题。促使学生党员在优质的媒介服务中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党建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实现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工作的全员化、全程化。
  4.适应高校基层组织新变化的需要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弹性学制的实施,班级、年级概念的不断淡化,以班级为主要建制、以教室为主要阵地、以集中活动为主要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原有模式受到冲击,大大增加了开展学生党建工作的难度。思想政治学习很难深入,组织生活难以保证,党员素质得不到有效提高,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得不到有效的发挥。通过媒介素养教育,高校党建工作者可以利用先进的媒介技术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行培养积极分子、发展新党员、预备党员转正、党员教育与管理等工作,提高党建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基层党组织学生党建工作媒介系统是传播信息和知识,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舆论阵地,学生交流思想、进行自我教育的园地,沟通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桥梁。深入广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与学生党员良好的互动,媒介素养教育有利于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5.学生党员自我教育的需要
  大学生不是被动的教育客体,而是教育的主体。现代媒介具有交互性的特点,在传媒环境中,可以变单向灌输式为双向交流互动式,变传统的教师“教”为主,学生被动接受为学生自主学习,变一次性学校教育观为社会化的终身学习观。作为高校就是要积极的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加强学生党员的道德自律,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在接触媒介行为的过程中进行自觉内省和领悟,学会利用媒介完善自我,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把外在的影响内化为自己的品质。
  三、创新媒介素养教育方式,提高学生党建的时效性
  1.建立媒介素养科学培养体系,提高学生党员媒介素养水平
  提高学生媒介素养最科学、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高校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活动。具体做法包括:一是开设媒介素养教育公选课,使学生获得基本媒介理论知识、提高媒介素养;二是充分开展学校内部调研,有针对性地举办媒介素养教育讲座,深入剖析媒介教育案例,培养学生党员独立批判媒介能力;三是建立完善的制度和评价体系,制 定具体的媒介素养教育培养计划,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使媒介素养教育制度化和正常化。通过全面系统的学习,使学生党员了解大众媒介的基本知识,能够辨别媒介信息的真伪并能判断其意义,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水平。
  2.注重实践,充分利用校园媒介文化的资源
  校园文化建设是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载体,对大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的作用,高校要把媒介素养教育作为校园文化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探索建立完整科学的媒介素养教育体系。要把媒介素养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中,由学校相关部门统一协调部署,在对学生媒介素养状况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编制媒介素养教育实施方案;要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党员的媒介素养,鼓励他们利用媒介本身进行实践,探索自我教育、约束和发展的路径。例如可以利用学校的网站、广播台、校报等校内媒体,通过制作互动类的节目如党建聊天室、党建论坛等形式,让广大学生党员参与节目制作与传播过程,在实践中提高道德责任意识。
  3.加强媒介信息全程监控,营造健康的育人环境
  由于媒介信息的庞杂多样,具有很强的虚假性、隐蔽性、复杂性,增加了学生党员鉴别是非、真假的难度。高校应根据“充分利用、积极建设、加强管理”的原则,建立功能全面、多级防范的媒介管理体系,严格监控管理,净化媒介环境,确保媒介安全,营造健康的校园媒介文化。同时,做好宣传教育,唱响主旋律,争取主动权,针对学生党员的心理特点,因势利导,以正确的思想引导学生选择媒介信息,规范媒介行为,形成一种惩恶扬善的媒介舆论环境。使学生党员自觉遵守媒介法规和媒介道德规范,树立自律意识和自尊自爱的优秀道德品质,帮助学生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世界中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
  4.加强高校党建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提高学生党建工作成效
  目前大学生最受青睐的传播媒介是网络,高校应当充分认识到党建网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整体布局,建立一个自上而下,贯穿各个方面的党建网络平台。一要建立专门的党建工作网站,以服务党员师生为宗旨,以弘扬主旋律和发挥教育功能为主要任务,利用校园网的强大平台优势,不断更新教育内容和拓展教育途径,为党建工作提供优质的网络信息服务。二要探索网上党校、远程党课等党员教育新模式,利用网络完善党员培养教育工作体系。党建网络平台的建设,应该和媒介素养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科学理论的说服力、典型事例的感召力、客观事实的雄辩力进行积极地引导、教育。三要开发和应用党建工作信息化软件,实现办公自动化和电子党务,创新党建工作方式方法,提高党建工作效率。

标签:素养 媒介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