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倡议书 > 正文

[中国古代寓言的产生发展及特点]寓言的特点

时间:2019-01-1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寓言是一种用比喻的方法,借简短生动的故事来体现某个抽象的文学形式。它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特定的社会环境中产生的,并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    我国寓言最早来源于民间的口头传说。自从原始公社瓦解到春秋时期,由于社会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生产关系的改变,人们对客观世界有了新的认识,他们往往借助一些生动形象的小故事,反映自己对事物的看法,或生产劳动力的经验体会,或生活中的趣闻教训,或对社会丑恶 的揭露和讽刺。这类小故事寓意深刻,它们能发人沉思,启人智慧而深受人们喜爱,并在民间广泛流传。这些民间创作中的一部分收入诸子著作或史书保留至今。?
   到了战国时期,由于当时社会大动荡,政治斗争日益尖锐,列国诸侯世卿争先养"士",要他们出谋划策,应付时局。这些士子们从他们各自的立场和统治集团的需要出发,提出各种不同政治主张和学术观点,游说人主或著书立说:为了驳难对手,申述已是,需要高度的语言技巧,使人易于理解,乐于接受,于是寓言这种借生动的故事寄寓抽象道理的表达方式,由于论说的需要而被广泛采用了。可以说寓言到了战国时代,经过诸子的广泛和加工提高,也就成了"百家争鸣"的一种艺术手段,发挥了它巨大的社会作用。?
   先秦是中国寓言的黄金时代,不但数量多,而且大都十分精辟生动,《庄子》、《孟子》、《韩非子》、《吕氏春秋》及《战国策》等书中,都保存着许多寓言,《列子》虽成书在后,也有广传先秦的寓言。?
   我国古代寓言虽无独立专著,只是作为论述手段散见于上述各书中,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一种独立文学形式,分析它的艺术特点,我觉得主要有一下的几个方面:?
  一、整理与形象的结合?
   整理与形象的结合,是寓言的一个重要性。寓言的要义不在故事的本身而在它所寄寓的道理,它是借具体的形象来某个道理或某种用意。如《刻舟求剑》的故事,看是很简单,但它不只是为了表现求剑者的迂腐可笑,更重要的是它有力地讽刺了那种墨守成规的人,说明凡事必须根据客观形式的变化,因时、地理而异的道理,使他们发挥思想的光辉。《愚公移山》正因它说明了坚持不懈必定胜利的道理而获得长久的生命。《拔苗助长》说明主观急躁,不按客观规律办事必然失败的道理而使人深受教育。因此可以说,深刻的道理,正是寓言的生命;没有它寓言便失去意义和光辉。然而寓言的深刻道理,又必须借生动形象的故事来表明,否则就会变成枯燥乏味的说教。?
   二、寓理于短小故事中的理性美?
  寓言,有所寄托或比喻之言,它所寄托或比喻,就是说明某种道理,给人更多的是理性的思考,所以作品所叙述的不是纯故事,而是借简短的故事揭示深奥的哲理。美的产生是人在实践中,以对真的认识和掌握为前提,所以说,寓言提示的哲理,真理,其实就是揭示了美产生的前提。当然,寓言不是在空洞的说教,而是借用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将道理揭示出来,真理(哲理)寓于短小的故事之中,给人以理性美。?
  中国古代寓言,都基本上揭示了一个道理或者多个道理。《东施效颦》,提示了不顾条件生搬硬套的学习方法,是要失败的;《涸辙之鱼》从实际出发,升斗之水就可以救活鲫鱼一条命,而不从实际出发,要去"西江引水"这显然是救不了鱼的,由此可见,从实际出发是非常重要的。《郑人买鞋》,把书本道理看成是僵固不变的教条,而不相信现实生活中的东西,是不利于社会和生活的。《画蛇添足》、《刻舟求剑》、《掩耳盗铃》等揭示了真理的存在,真理的重要性。《困石据蒺》,揭示了偶然与必然的关系;《纪昌学射》揭示了基础与成绩的关系;《盲人摸象》,揭示了片面认识给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论带来的危害;《井中捞月》告诉我们,办一切事情都有要从实际出发,出发点必须是现实的,而目的也必须是可能的;《空中楼阁》告诉我们,违背了事物的规律,是做不了一切的,等等。这些寓言,看起来是一则故事,一则笑话,然而更多地是看到了这些寓言理性美。?
  三、比拟和夸张?
   寓言的取材范围极广,天地间的一切事物都可以用来作为题材,运用比拟手法,借以说明道理。有的寓言是假托人类故事,截取生活中某一件事、某一现象、某一人物加工而成,如《扁鹊见蔡恒公》、《郑人买履》等,但也有相当多的寓言是假托动物,植物或其他无生物的,比拟人化的手法,使它人格化。如《狐假虎威》、《井底之蛙》等,虽然读者明知这些都是幻想虚构的东西,但他们被赋予人的行为,性格和思想,便栩栩如生,让人读取来不仅不觉得它荒诞虚假,反而更觉得亲切有趣,因为它们确实道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道理,或影射了社会上的某种现象。 ?
   夸张不是任意的捏造,而是根据事物固有的本质特征进行艺术夸大或渲染,赌物如山来突出纪昌学射精神的高度集中,无不带有夸张的色彩,经人以奇特寓言的这种魅力,是和它精炼而又丰富的语言艺术是分不开的。例如《?有两口》(《韩非子。说林下》:"虫有?者,一身两口,争食相龅也。遂相杀,因自杀。人臣之争事而亡起国也,皆?类也。"三十多心字,有形象、有活动、有因有困、有述有议,高度概括地说明了争权夺利自相残杀的危害。
  

标签:中国古代 寓言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