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初一周记 > 正文

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学生,语文课堂真正的主人]

时间:2019-01-1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在教学中,只有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那种教与学的割裂状态、静止状态转变为教与学的互动过程,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运行体系,才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学生封存的记忆,开启学生幽闭的心智,放飞学生囚禁的情愫,那么,如何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参与
  
  兴趣总是与人的愉快感情相伴出现,相互作用的。它是一个人倾向于注意认识某种事物和研究某种事物的一种心理活动。作为智能活动的动力系统能使大脑神经过程敏锐、灵活,长久维持大脑的优越状态,有利于发现事物的新线索并进行探索创造。教育心理学的实验研究表明:兴趣与学习的关系非常密切,满怀兴趣就会全神贯注,执着一念,专心致志,变被动吸收为主动进取,由完成任务到迷恋醉心,满腔热情地进行钻研,不会觉得学习是一件乏味的事,甚至还可以弥补智能的不足。例如,拉扎勒斯在语文课教学情境中,将高中学生分为智能组与兴趣组,智能组学生的平均智商为120,但对于语文的阅读与写作不感兴趣,而兴趣组学生平均智商只有107,但很喜欢阅读与写作。这两组学生皆必修“阅读与写作”这一课程,在一学期的学习过程中,两组受同样的测验,待一学期结束时,两组总成绩相比较,兴趣组远优于智能组。这个实验很好地说明了中学生是满怀兴趣去学语文,还是怀着厌恶的心情去学语文,其质量和效果是大不相同的。
  为让学生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感兴趣,笔者首先创设了“梦想演播室”导播情境,学生对此显得十分好奇,而后告诉大家这档节目是对“模拟科技新闻发布会”进行现场录制,每一环节由全体同学推荐一名主持人来主持这一版块,并请三位同学模拟摄影师进行现场拍摄、采访、必须佩带记者证及话筒(事先准备好)。在整个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完全沉醉在模拟的空间里,他们对自己所向往的这些主持人、记者、摄影师可以说是模仿的惟妙惟肖,我清晰地记得班上的三位“摄影师”跟着主持人来回跑,一会儿对准观众,一会儿拍记者,一会儿又给主持人来个特写,他们那股认真劲儿,让我真正体会到课堂里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人。
  在兴趣释放的过程中,学生完全由被动走向主动。在模拟实践中,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以至于在那一周的周记里,当过主持人的那位同学写道:“我原来以为自己很胆小,但那一环节主持以后,我突然感到胆大了许多,其实面对同学和老师讲话也不过如此,我真为那天的主持而高兴。”让学生从课堂中找到感觉,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和成就感应该是一节语文课真正的成功。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探究
  
  教学情境对学生来说,是思维的导火线,学习的内驱力。它可以使学生的求知欲望由潜伏状态转变为被激活的状态,而对教师来说,它则是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手段。紧紧围绕探究目的而设置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探究动机的基础。科学设置情境就是要让学生产生兴奋点,将所学知识运用于新情境,激起探究兴趣,明确探究目标,确定思维方式,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探究目的是开展探究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而探究动机是促使学生自觉探究问题的内在动力。因此,教师要认真准备,精心策划,巧妙设计,设计出栩栩如生、情真意切、令学生轻松愉悦或悲愤激昂、或精神焕发、或心弛神往的情境。
  例如,教学课文《故乡》,这样导入新课:“中国人对故乡有一种割不断的情思,一旦远离故乡多时,往往就生出思念故乡的愁绪。你听,崔灏站在黄鹤楼上高声吟道‘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你看,李白漫游祖国还‘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当 夕阳西下’时,走来的便是马致远,他因思念故乡而‘断肠’;辗转外乡多年,迅哥儿满怀喜悦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带给他的倒是满怀愁绪,那么,他的思想深处受到了怎样的触动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故乡》,找出原因吧。”这样才能“抓住”学生,让他们带着真情实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学生才会紧紧围绕探究目的,发挥自己的主动能动性。
  
  三、激活人性,让学生展示风采
  
  “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终生受用不尽。”这句话道出了语文素质教育的真谛。它启迪我们要改变传统教育观念,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是一种发展人、完善人的教育,其核心是促进入的个性民展。个性发展的核心是养成健全的人格,即具有自主性、独立性、责任心以及创造精神。开发这种潜质,就是发挥教育应当发挥的功能所在,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主阵地。可以说,没有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的发挥,就不可能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四、因材施教,进行层次教学
  
  根据教学情境发现和提出问题是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第一步。设置的问题是否具有吸引力,能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来说有没有探究的意义,是否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能否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等,是组织探究性教学能否成功的心理基础。由于我们现在仍采用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班额的大小不同,即使是同一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发展水平也不平衡的,有的班级甚至差别很大。因此,在设计和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时,要因材施教,既要考虑同一年级学生的个性差异,还要结合探究内容的不同侧重点,设置具有不同层次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站在高处,从整节课,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系统化的问题,先易后难,循序渐进,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
  如教学《变色龙》一文,教师可以设置这样有层次的问题:①奥楚蔑洛夫的性格是什么?②他“善变”的特征有哪些?③他虽变来变去,但有一点?变,那是什么?④是什么原因使他一变再变?⑤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样的一个形象?
  这些问题具有不同程度的难度,可以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水平参与,通过努力都能完成自己的探究任务,为下一步的小组讨论奠定了基础。
  因此,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学应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尤其是把学生的评议学习同他们的校园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以此缩短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自己的舞台。

标签:主人 语文课堂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