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道歉信 > 正文

发挥研究智慧,践行“成就教师发展自我”理念|智慧教育平台登录

时间:2019-01-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教育科研人员是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小学教学业务骨干,也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重要的师资力量。在新形势下如何提高教育科研人员自身的专业素养,以适应新课程的需要?我们认为教育科研人员要践行“成就教师发展自我”的理念,从行动反思中寻找科研智慧。
  今天在教育科研研究的文化中已经提出了“成就教师 发展自我”的办学理念,“双发展”变成教育科研人员职业生涯的内源性需求。笔者认为,按照“双发展”理念,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行动反思,应当是教育科研人员成长的阶梯,因为反思有利于促进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通过反思使自己的专业引领更为有效,通过行动反思可以让自己走出狭隘和偏执,走好专业发展和引领之路。下面就是我们在研究工作中的几点深入反思。
  反思一:研究工作的源头在哪里?
  一次统一检测。某学校理科综合成绩与市统计成绩出现了较大差距,区教委在“一诊”分析会上,提出“成也综合,败也综合”,必须打好综合学科攻艰战,确保高考取得佳绩。会后进修校领导便迅速召集综合学科教育科研人员,研究如何抓好高三复习工作的思路和策略,决定采取专题攻关。专题从哪里来?利用假日,我们组织了相关教师开展公关研究。最后确定了六个专题:1. 高考考纲五种能力的解读;2. 电学实验复习策略;3. 以“力和运动”贯穿后期复习的探讨;4. 以能量为主线的复习策略;5. 物理建模能力的培养;6. 怎样上好习题讲评课等。老师们普遍认为,通过集中研讨、专题突破,既解决了教学中实际生发的问题,又锻炼了教师,节省了时间,收获颇丰。这种科研方式,已成为我区物理科研活动的长效机制。
  我们得到的启示是:1.教师需求是研究工作的基本出发点。科研工作者,首先应当理清两个基本问题:科研工作的源头在哪里?怎样为教师服好务?这次科研活动所探讨的问题,是通过调查了解和反复讨论形成的,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生发的,是源于教师内心的需要,因此所交流的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老师们参与的积极性高了,交流中大家的心彼此贴得更近了。这更加让我意识到,只有把自己的双脚踏在课堂教学的土壤上,倾听教师的意见,把科研的根植到教学的第一现场,广泛调查,急教师之所急,谋教师之所需,解教师之所困,自己的工作才不会偏离方向,才会得到教师的真心支持和拥护。2. 主题科研能聚合能量,达到集中攻关。这次活动,通过专题研讨的方式来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使交流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科研工作切忌蜻蜓点水式的面面俱到,“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通过集中力量,“轰炸”重点,突破难点,联手攻关,研究工作才会有实际意义,进而使交流的问题横向有广度,纵向有深度。3.和谐、合作中实现了“双发展”。这次专题的开发,让几位骨干教师深度参与,并承担一个专题研究,通过任务驱动,联手攻关,既给骨干教师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和锤炼功夫的舞台,又达到了集思广益、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共享成果的效果,是利己利他的双赢策略。作为一名教育科研人员,专业引领要到位,但不可越位,与基层学校和一线教师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专业学习、思想交流、实践反思的共同体。
  反思二:谁是科研活动的主体?
  新课程背景下,我们深感教师个人难以面对新知识、新观念、新要球带来的严峻挑战。结合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问题进行突破研究。我们的具体作法是:根据学期教材内容从中抽取重点、难点课题,分解到各相应学校。各校物理组根据所承担的课题任务,先组织物理教师进行个人备课,然后组织集体讨论,形成初步方案,在此基础上,区进修学院物理科研室召集各校老师集中研讨,提出修改意见,各校再结合区上讨论情况,组织本校物理组将原方案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这次网络集体备课,将备课内容分成四大模块:教学设计、最小量训练、趣味物理、课外拓展。
  我们得到的启示是:从文本科研走向课程科研是实施新课程的必然。利用网络资源,聚全区物理教师的智慧,开展集智式备课,联合开发物理教学资源,让物理老师们在交流中互动,在互动中生成,达到了资源共享,为促进教师的共同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产生了积极影响。这项活动,给我留下的感受颇多,主要有以下几点:1. 教师是科研活动中的主体。在这次网络集体备课中,我作为教育科研人员,主要职责是制定方案、整体规划、协调各校、组织讨论,为教师的有效参与创造条件。在组织集体备课研讨中,充分尊重教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科研活动过程视为教师自我建构、自我发展的过程,营造民主的、自由的、和谐的研究氛围,教师们全程参与,是活动的主体,坚持让每位教师以独立思考为前提,合作交流、集智讨论为主要方式,以共同发展并服务教学为根本目的,充分发挥每一位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老师们在查阅资料、教学设计、互动交流中既得到锻炼和提高,又创生丰富的课程资源。2. 差异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各校在区上组织的集体备课讨论中,所表现的教学设计思路、表现形式、内容的选择、体现的风格等有较大的差异,真可谓异彩纷呈,各具特色,有很强的互补性。在交流中大家取长补短,很受启发。通过反复讨论修改,形成符合我区实际的物理教学资源。3. 从文本科研走向课程科研是实施新课程的必然选择。
  新课程背景下,教育科研人员应把自己工作的重心下移到学校、深入到课堂,进行“原生态”的观察和研究,最大限度地引领基层学校教师共同开发课程资源,通过开展网络集体备课,使过去单向的灌输转变为多维互动,不仅为广大教师的教学提供了重要的备课参考资源,更重要的是引导教师把学习和交流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支点,由以教材教法为中心的文本科研转向以研教和研学为中心的课程科研。
  反思三:一个涉及培训效率的话题
  本期来,学校组织了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第二轮校本培训与考核,在这历时三个多月的培训中,我不仅提高了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水平,更获得了一份“计划外”收入一一自己作为一名被培训者,亲身体验培训过程中的感受、需求和困惑。
  在接受培训过程中,几位培训教师,以娴熟的专业技能和耐心细致的讲解,’让我进步很快,每一次听课,我都能按照指导老师教给的动作和步骤进行操作,在操作室里,感觉已经学会了。但令我十分苦恼的是,每一次获得的“操作记忆”的保持是那么的短暂,多数情况不到第二天几乎忘得一干二净,特别是学的“FlaSh动画”那更是“猴子搬包谷”学点忘点,一度使我几乎想放弃这一板块的学习。怎么办?后来我对自己接受培训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认识到:在学习过程中,我是按照指导老师的动作,亦步亦趋的”照方抓药”,在课上能机械地操作便定义为“懂了”,其实没有真懂。后来我就改变了原来那种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对“FlaSh动画”的制作,我按照指导老师的要求,进行独立的探索,在这探索中也经历了一些失败,但我明白了每一动作的目的意义,对“关键侦”、“关键空白侦”、“库”、“图层”、“引导层”、“场景”等有了较清楚的认识,现在我不仅能独立地操作,“操作记忆”似乎也在脑子里扎下了根。
  我们得到的启示是:1. “做中学”不一定就是有效的学习。在这次计算机操作培训中,我是按照指导老师的动作和要求,通过自己动手进行学习,即在“做中学”。这在学习形式上虽然是在“做中学”,但这只是亦步亦趋地“按图索骥”,机械地记住了几个动作,这就好比学太极拳,学习的精髓不是简单地看他的“一招一式”,而是要看这“一招一式”背后体现的基本思想和目的在哪里。计算机操作是一种技能性学习,其中蕴藏着一定的思考技能,仅靠维持性学习和模仿性训练难以取得好的学习培训效果。2. 知识的获取过程是自我建构的过程。学习是学习者的经验体系在一定学习情景中自内而外的“生长”,任何学习,都必须经过自己的探索、反思和独立思考,才会建构起学习领域里属于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和教育科研人员在组织培训过程中,若仅仅是为了突出学习的形式,对学习活动进行机械地设计,然后组织学习者按部就班地实践或机械地经历探究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把受训者直接引向所要获得的学习结果,这其中既没有学习者对现象、事件和观点的质疑,也没有对问题的自主性探索和独立思考,也没有教师对学习者探索的智慧性启发和引导,这种探索就会演变成对学习者进行徒有形式的机械训练,将严重影响学习培训的效率。3. 探索“自主、合作、引领”的学习培训方式。培训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使受训者的相关能力和水平的提高为根本目的。在学习培训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参训者的主观能动性,变“单向灌输注入式”培训为“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变“背条文记结论”学习为“情景体验式”学习,让受训者成为活动的主体,成为知识的自我建构者,努力探索“自主、合作、引领”的学习培训方式。作为一名教育科研人员,我们要始终坚持以“成就教师 发展自我”为自己的不懈追求。通过创新机制,用心指导,以为本地区的教育发展带出一支过硬的师资队伍为根本任务。在工作中只有降低重心下深水,植根基层,才能开启科研工作的源头河水。在活动中把教师置于科研活动的主体,充分发挥教师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创设民主、和谐、自主、包容、安全的科研文化氛围,催生奋发向上的动力,为教师的持续发展奠基。
  (许列华 江苏省南京雨花台区教师进修学校 210000)

标签:践行 成就 发挥 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