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读书笔记 > 正文

【组织公民行为与高职院校教学团队效能研究】影响团队效能的因素有哪些

时间:2019-01-12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高职院校为了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纷纷采用教学团队建设来代替教师个人的单打独斗,以弥补师资力量的不足。随着团      高职院校的发展速度之快是前所未有的,但师资队伍建设远远跟不上学生规模的扩张,生师比例高成为高职院校的普遍现象。为了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各高职院校纷纷想方设法提高竞争力,教学团队是在有限师资下提升教师效益的有效举措,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逐渐受到重视,并形成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教学团队。随着团队这种工作方式在实践中的广泛应用,对团队效能的研究也成为热点之一。实践证明,成功的组织往往离不开工作主动、积极进取的员工;同时,员工的努力程度和主动精神对组织的绩效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管理学家将员工所做的某一类超越基本工作职责要求的、对组织有利的主动行为称为组织公民行为(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简称OCB)。
   一、组织公民行为与教学团队效能的概念
   著名学者奥干(Organ)于1997年将组织公民行为表述为“一类不直接包括在员工的任务说明书中,但能够对组织的社会和心理环境提供维持和增强作用,进而支持任务绩效的行为”。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对组织的正常运作及持续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当组织中,经常发生互助行为,特别是老员工帮助新员工时,工作效率就会提高,学习培训成本就会减少;当组织中的人际关系比较和谐时,组织成员就会把更多的精力用在组织的发展和技术开发上,而不必为处理矛盾劳心伤神;当组织成员处处维护组织形象时,组织成员就会感到组织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从而使组织的竞争力得到加强。
   教学团队是专门从事教学和科研的团队。教学团队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完成团队所承担的各项教学和科研任务。由于教学团队存在创新性、风险性、时间性、协同性等特点,在完成团队目标的过程中,成员之间需要通力合作,相互信任,因此,衡量教学团队的效能除了看教学团队对各项规定的教学科研任务和指标的完成情况,还要看教学团队成员的满意度、团队稳定性等因素。
   二、组织公民行为与教学团队效能的关系
   从理论上讲,组织公民行为作为团队成员的特定行为表现,可以被理解成一种团队过程变量,对团队效能施加着动态的影响。然而,目前对组织公民行为与教学团队效能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却非常缺乏。第一个对组织公民行为和团队效能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的是加拿大学者卡莉巴亚(Karambayya)(1990)。她将来自12个不同公司的白领雇员分为15个组,测试了团队绩效和满意度与组织公民行为之间的联系,结果显示:高绩效团队中的雇员有着更高的满意度,表现出更多的OCB。根据学者波多斯科夫(Podsakoff)和麦克恩(Mackenzie)(1994)关于组织公民行为对团队效能的研究,笔者认为组织公民行为对教学团队效能的影响包括以下七个方面:提高同事的生产力,提高管理者的生产力,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团队成员之间以及跨团队的工作协调,吸引和留住高素质的团队成员,提升团队效能的稳定性,增强团队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综上可知,组织公民行为对提高教学团队绩效、提高教学团队成员满意度、增强教学团队稳定性有着比较重要的意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在教学团队的建设中时刻关注这些组织公民行为。
   三、如何在教学团队建设中增强组织公民行为
   目前,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亟须一些较好的方式方法,这对提高高职院校整体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教学团队的成员均是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能力的知识分子,自身素质较高,具有较强的判断力和执行力。如何提高教学团队的效能对于高职院校管理者来说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七个方面着手。
   1.高职院校要适时引入效能的概念
   在对教学团队业绩进行考评时,不仅要考虑团队完成项目的工期、成本、质量等短期指标,而且要考虑团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成员的能力提升和满意度等长期指标。
   2.高职院校管理者必须正视组织公民行为对教学团队效能的促进作用
   组织公民行为虽然不是岗位职责规定必须实施的行为,却对维持团队的有效运作、保持组织的持续存在和发展、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管理者必须通过多种途径来激发、维持和促进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注重激发员工的互助行为、人际和谐行为和信息分享行为等群体层面的组织公民行为。
   3.安排工作时,要注意工作的丰富化,增强员工的工作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
   工作丰富化可以使员工感受到工作的意义。实现工作的丰富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在决定如工作方法、工作顺序、工作速度等方面给予员工更多的自由,鼓励员工之间相互交流,让员工对其所承担的任务富有责任感,采取措施以确保员工能看到其任务是如何对学校的效益方面作出贡献的,最好在基层管理人员得到反馈之前把员工的工作绩效情况反馈给他们,让员工参与分析和改变工作环境的工作。
   4.针对不同难度的任务,采取不同的措施激发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
   在任务难度较大的时候,尽可能激发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营造一个既宽松又有序的组织氛围,让员工充分合作、互相帮助、献计献策、迎难而上,这样有利于增强员工的组织忠诚度;在任务难度较小的时候,可以让员工适当放松,增加员工之间的经验交流并进行内部培训,从而为下一阶段的攻关做准备,这也可以成为一个较好的良性循环,促进团队总体效能的提升。
   5.选拔人才时注意应聘者的人格特质、潜在的组织公民行为以及它与该组织的文化价值观的统一
   最能预测学校各方面是否优秀的因素是学校吸引、激励、留住人才的能力的大小,校园文化是提高这种关键能力最重要的工具,学校出类拔萃的关键在于文化。文化具有规范、凝聚、激励的作用,以人为中心进行管理是文化管理时代的理念,管理的重点由人的行为层次上升为人的观念,用群体价值观去影响和激励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发挥出高度的工作热情和创造精神,从而形成配合默契的团队,这是竞争力、凝聚力、组织活力的真正源泉。
   6.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管理者应注重加强制度建设,做到公平公正、科学管理
   公平感对于员工的绩效、组织承诺、工作满意度、组织公民行为等都会产生很大的作用,因此管理者要在管理中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系统和薪酬系统,做到分配公平;完善员工参与制度,提高员工的公平感;建立申诉制度,保障制度的严格执行;保持改革期制度的稳定性和循序渐进性,减少改革的阻力;建立上下级对话制度,缩小领导与员工的情感距离。
   7.学校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应采取综合措施,提高员工的忠诚度,营造积极、健康、向上、和谐的组织氛围
   如员工福利制度的建设和完善、组织文化的建设等,都可以改善组织环境。环境本身并不会直接影响管理行为,而是要通过对组织的影响来影响管理行为。积极、健康、向上、和谐的组织氛围可以促进人际关系的改善,促进团体凝聚力的增强,提高员工的忠诚度,促进工作绩效的提高,使团队充满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武欣,吴志明,张德.组织公民行为研究的新视角[J].心理科学进展,2005,(2).
  [2]张小林,戚振江.组织公民行为理论及其应用研究[J].心理学动态,2001,(4).
  [3]王雁飞,徐义雄,吴三清等.组织公民行为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0).
  [4]吴志明,武欣.知识工作团队中组织公民行为对团队有效性的影响作用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8).
  [5]易飚,陶亦亦,胡清.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2008,(6).
  责编:一 木

标签:效能 公民 团队 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