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感恩作文 > 正文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浅析]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行为转变

时间:2019-01-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教师的教学行为关乎整个教学活动的成败,伴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新课程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也提出了发人深省的要求,深入探讨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的科学合理性,对切实贯彻课改精神,完成课改目标,达到新课程改革的最终的教育教学目的至关重要。?
  
  一、 影响教学行为的因素?
  
  影响数学教师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转变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教师的学生观、教学经验、对新课标与新教材的认识以及自身素质四个方面其主要作用。?
  1 教师的学生观?
  老师不同的学生观决定他的教学行为:或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或关注学生的分析应变能力;或关注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等,视角不同,对学生才取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不同,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2 教学经验?
  观察分析以下四位老师的教学行为:A老师、C老师、D老师都是教龄在10年以上具有高级职称的有经验教师,B老师的教龄只有三年。经过对四位老师的访谈发现:A、C、D三位教师习惯于传统的讲授法而B老师则尝试着各种自由式教学方法,课堂上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进一步分析得知,在实际数学活动中,三位教师已经形成了自己对数学、对学生、对数学教学的固有看法和理解.他们熟悉自己的教学操作程序,对教学内容有自己的安排,对教学方式的落实有自己的标准,这些习惯性思维在短时间是很难转变过来的。这与他们以往的教学经验有关,即传统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约束了三位老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相比而言,B教师教龄不长,经验较少,对教学还处于摸索阶段,于是容易接受并尝试新事物。?
  3 对新课标、新教材的认识?
  新课程标准己经将教学内容分为必修与选修两大部分,必修模块是全体学生需掌握的基础的知识, “面”广“点”多;选修模块则是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强调知识的深度。是对必修模块的深化和拓展,倾向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目前,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A版本)在以下几个方面给予了特别的重视:(a)讲背景、讲数学,讲应用;(b)讲历史,讲思想,讲文化;(c)改进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培养创新意识;(d)?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例如,在上新课程对数运算的第一节课前,某学校数学备课组集体备课时准备了两套方案,第一套方案是针对数学学习能力较强的班级,采用发现式教学:给学生发一张卡片,让学生自己代几组数值分别算出?log???a?M,log???a?N,??,??log???a?MN,?log???a?(M+N),?log???a?M/N,?log???a?(M-N),??log???a?M?+?log???a?N,?log???a?M-?log???a?N,?log???a?M??n?,n?log???a?M,(?log???a?M)??n?,然后归纳出对数运算规律,再进行严谨的证明、例题讲解和练习。第二套方案是针对数学学习能力较弱的班级,采用引导式教学:以一道练习题做为新课开始,已知?log???a?2=m,?log???a?3=n,求a??m+n?的值。学生根据对数的概念和指数运算法则很快可算出a??m+n?=6,然后要求学生将其化为对数形式:?log???a?6=m+n,再引导学生得出?log???a?6=?log???a?2+?log???a?3,再进一步引导得到?log???a?2*3=?log???a?2+?log???a?3,把2、3分别换成M、N,得到?log???a?M*N=?log???a?M+ ?log???a?N,让学生自己代几组数值进行验证。教师再由此公式变形得到其它两个公式。讲解两道例题后让学生仿照例题形式自己编写两道题并化简。上述做法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教材中增添了很多思考、探究的栏目,这些都为教师改变教学方式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价值,使教学内容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和掌握,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忽视教材的这些变化和变化所带来的教育价值,依旧按照原来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对新课标的把握不深、对新教材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研究不够,严重影响了教师向课改课堂教学行为的转变。?
  4 自身素质?
  新教材所涉及的知识较广,数学课知识涵盖了物理,化学,生物。新课程与旧课程相比,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评价上有很大的不同。新课程需要教师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从单一的接受式学习向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新型学习方式转变;这就需要教师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宽厚的人文知识等多学科基础知识,如新课程强调结合数学教学内容渗透数学文化知识,这对数学教师的基本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他们具有专业知识,还要教师具有相关科目的其他知识;需要教师在关注教学结果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给学生以科学准确的发展性评价。?
  
  二、 改善教师教学行为的对策建议?
  
  教师的教学行为决定教学效益,要提高新课程教学效益,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
  1 转变教学观念?
  课改是一个新事物,它带给教学的冲击,无论是管理还是业务,或者是观念,都是巨大挑战。种种的不适应会导致不利于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成败的关键取决于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而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首先是教师的教学观念的转变,必须从“以数学学科为本”的传统理念转变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理念,以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为基调。要因人因材施教,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教学的心理学基础已由行为主义转向了认知理论与建构主义。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不断优化旧知识、融合、同化新知识、建构新意识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操作和主动参与才可能是有效的;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树立坚定的自信心才可能是成功的。为此,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数学的情境,让学生通过感知、操作等活动来认识数学,同时还要为学生留有探索与思考的余地,提倡合作学习的数学课堂氛围。最后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将由“主导作用”转向“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
  
  2 教学实践的回归反思?
  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对课程标准的实施和对新课标的理解存在着沟壑,一方面教师觉得新课程的理念是正确的,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培养。但实施中却遇到了很多问题, 于是又继续走自己早己熟悉的路。 而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正是连接教师从“倡导理论”到“采用理论”之间的桥梁。教学反思就是要求教师借助于对自己教学实践的行为研究,不断反思自我教学行为、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数学教学的方法、手段、技能等,从而提升自身的职业水平,完善教学行为。这种数学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摆脱由长期“学与教”的经历所形成的数学教学“惯性”和“经验”束缚,使教师走出“经验型教学”的圈子,而走向“理性和创新型教学”的目标,即以理性的而非感性的,感悟的而非被动感觉的、反思的而非机械反应的方式去从事数学教学实践。因此,教师要善于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现象与问题进行研究与反思。?
  3 积极合作与沟通交流?
  新课程需要教师的合作、沟通与交流,需要“博采众长,兼容并蓄”。在M中学观察到教师们集体备课讨论,访谈中也了解到同事之间的合作给新课程教学带来了很多意外的收获,但是目前教师们合作的对象比较单一,范围也较小。教师只注重和同一年级、同一学科的教师合作,而课程的综合化趋势则需要教师学会与不同年级、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相互配合交流,从而使各学科、各年级的教学有机配合,相互促进。通过分享材料、计划和资料达到资源共享,提高效益的效果。同时也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精神。同时,教师还应注意与各种社会力量的合作,特别是注意与家长的沟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与家长不仅在教育观念、教育方式上是一致的,而且在共同关注着他们的成长问题。?
  4 优化课程顺序 提高时间效用?
  “内容多,课时少”是新课程表现的突出问题,按新课标规定每星期上4个课时的数学课,教师感到不易完成教材内容。对于刚刚升上高一的学生来说,难度确实比初中大了许多,且从初中到高中这个过度对学生来说还存在着跨度、内容衔接、学习习惯等问题,加上高一内容本身也比较难,于是学生接受起来速度较慢,这就使高一课时更加紧张。实践中应该灵活掌握讲课进程和内容,比如说,可以考虑只开一个半模块内容,(即数学必修部分的少部分内容),给学生一个适应的时间,以实现初高中学习状况的平稳过渡,而另外的三个半必修内容则放到高一下学期和高二上学期。?
  5 丰富教学资源 拓宽知识视野?
  加强开发与新教材配套的资源,是新教材的必要补充,建议组织专家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共同开发能体现《标准》和教材理念及内容的习题册,或专家与部分学校共同组建教学资源库,如“习题库”,“课件库”,“教案库”,“数学史资源库”等,供教师们参考与下载,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减轻教师既要备新课,又要找习题,做课件的负担。?
  6 注重知识更新 加强师资培训?
  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教学理念的更新与转变,课程内容的理解与把握,教学方式的探索与开发,教育技术的掌握与运用,对学生学习评价方案的制定与实施等等。通过培训应让教师明白“课改”改什么、怎么改、为什么要改的问题。培训工作应该更多地运用讨论与研讨的方式,辅之以专题讲座、专题报告、现场观摩、案例分析等多种方法,尽量创造机会让教师在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成长。同时学校应通过教研活动、课堂观摩、课例研讨、跟踪指导等帮助教师解决实际教学问题,促进教师把新课程理念转化为实际的教育教学行为。

标签:课堂教学 浅析 新课程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