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体检 > 正文

迟开的花朵 让迟开的花朵勇敢绽放

时间:2019-01-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但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们都会不由自主地只关注那些学习优秀的学生,而忽略那些在学习上暂时有困难且成绩落后的学生(以下称学困生)。课堂上,学困生似乎只成了优等生的陪衬,完全体验不到丝毫成功的喜悦,就像迟迟不敢绽放的花朵。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让这些迟开的花朵勇敢绽放呢?
  
  一、课堂活动的人文化策略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因此,教学设计时应强调以感受、体验、领悟、创新等手段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通过教师高度的责任感,细心和耐心,营造一种和谐的教与学的情境,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情感,实现知识、能力的迁移与拓展,以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1.赏识化策略――让学生在成功体验中成长。
  有研究表明,一个人没有受到激励,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其能力可以发挥到80%~90%。因此我们要不断地给学生以有效赞美,以激发其学习兴趣,累积其成功体验,培养其自信心。
  正因为是学困生,所以更需要我们帮助他们创造条件,使他们有机会体面的表现自己,在“表扬→努力→成功→自信→再努力→更大的成功”的过程中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不断蒙发上进的心理,产生主动学习的愿望。“赞美是儿童精神世界的阳光!”让积极有效的赞美、及时的鼓励温暖学困生的心灵,给学困生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使得每一位学困生都能充分地展示自身的价值。
  2. 重点化策略――让学生在关爱体验中成长。
  有些教师将学困生划入另册,利用课外的时间对他们进行“填鸭式”的灌输补习,不仅加重了学困生的学习负担,还会使他们产生厌烦、逆反的心理。因而必须将“学困生”的教育工作落实在课堂教学中。这就要求老师教学时特别照顾学困生,使学困生能在“最近发展区”上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能。
  3. 合作化策略――让学生在展示自我中成长。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是新课标对师生在课堂中的地位更加科学的诠释。但在教学中,学困生往往缺乏主动参与的精神,他们不会思考,或懒于思考,在课堂中人云亦云,甚至不言不语。我们要经常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在时间上给学困生参与课堂提供可能。同时在班上设置多样化小组,如作业检查组、作业评价统计组、墙报编辑、卫生监督、生活服务小组等,并安排学困生担任部分职务,为其提供自我展示的机会,树立其自信心。
  
  二、作业设计的典型化策略
  作业应做到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新颖多样、要求灵活自由,让学困生在兴趣盎然中自觉地完成作业,在心情愉悦中主动地巩固知识、培养能力,达到想做、爱做、会做之境地。
  1. 作业内容多样化,让学困生见了就想做
  传统的作业内容机械重复,形式单一,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时学困生不得已而为之或干脆不为。要激发学生作业的热情,必须丰富作业内容。设计有趣的作业,激发其作业兴趣;设计实用的作业、将其引向家庭、社会、生活;设计开放的作业,发挥其主体精神;设计操作的作业,使学困生看了就想做。
  2. 作业形式人文化,让学困生看了就爱做
  当心存爱意地待人处事的时候,陌生的会变得亲切,艰难的会变得容易,平淡的会变得神奇,琐屑的也会变得可爱起来。因此作业的形式尽量体现人文精神,让学困生看了就爱做。例如根据不同内容用亲切并带有激励情感的语言,将题目设计为“我是一个小老师” “比比看”“不做小马虎”“你能行”“小小设计师” “瞧,我多棒” “小作家在行动”等。
  3. 作业要求弹性化,让学困生跳了也能做
  我们提倡因材施教,作业既要依课本内容,又要看学生的志趣指向,尽量让每一个学生在作业中都拥有一片自由的“空间”,有选择的余地。比如每次作业都适当安排基础题、扩展题、思维训练题等,分为必做和选做两种。学困生起初则可选基础题做,接着老师不断地以“你这段时间作业完成的很好,进步的很快,你完全有能力赶上其他同学。”等话语鼓励他们,进而引导他们向扩展题、思维题“跳一跳”。让学困生在“跳一跳”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习能力,获得学习的乐趣。
  
  三、学习评价的发展性策略
  我们知道,一个孩子如果总是受到负面评价,就会产生自我的“负驱动”,自暴自弃。如果说学困生象一杯没倒满的水,我们不能总是看到“一半是空的”,而要总看到“一半是满的”,这样变消极评价为积极评价。从而在更高层面上提升学困生内心世界渴求进取、向上、完美的崇高欲望。
  1. 日常作业――评价的基本途径
  作业评价作为重要的教育手段之一,其目的在于激励学生认识自我,不断进步。教师要通过科学评价去点燃学生希望之火,使评价成为激励学生成长的推动手段。比如批改中把“×”改为“O”“_”“.”等符号,再加以“你一定行”“真棒!下次会更好”“又进步了,老师为你高兴”“加油啊”等语言。这样冷静的符号评价与热情的语言评价相结合,凭借滚烫的话语、热切的期盼,打动学生的心,激活学生的情,真正体现出评价的激励性特点。
  2. 阶段检测――评价的重要方式
  树立正确的评价观,记牢检测的激励功能,完全能将它从“学生的负担”转变成“学生的期盼”。
  (1)让检测成为学生自我展示的平台
  检测的内容一定要依据课程标准,杜绝偏题、怪题、难题;充分体现课程开放性原则,注重解题策略的多样化,答案的不唯一性,尽量使每一个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都能理解得了,解决得了;多设计一些附加题、选做题,让学困生也有机会获得高于优的“优+”“优☺”“优☼”等成绩。这样的检测谁不欣然为之呢?
  (2)提供”二次评价”的机会
  “二次评价”指的是对测试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在批改试卷时,对学生做错的地方不打“×”,而改用打点,在发卷子前提前让他订正,学生订正好以后再把点改成钩,然后记上改正以后的成绩。这种做法告诉全体学生,学习有快慢是允许存在的,一次考试的失败并不意味着这位学生就被贴上“坏”的标签了。这种“推迟判断”淡化了评价的甄别功能,突出了学生的纵向发展,能让学困生真正体验到自己的变化、成长和进步,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新的学习动力,极大地提高了学困生的学习自信心,造就了良好的班级氛围。
  3. 成长记录袋――评价的有力补充
  建立成长记录袋能有效地记录考试(笔试)所测验不出的内容,让学困生感受到学习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这将有助于培养学困生的学习自主性。那么哪些材料可以放入成长记录袋的“语文广角“呢?一是贴上美观星的学困生的作业,贴上创造星的有创意的作品;二是每两周在班级中评出“学习之星” “进步之星” 课堂“倾听小能手” “发言小能手”等若干名,发给 “喜报”,让学生带回家炫耀以后,下周一放入成长记录袋;还可以放入学习过程的照片,让学困生感到兴致盎然。然后引导学生定期整理作品,使学困生在回顾进步历程的过程中,增强学好语文的信心。
  当然,学困生的转化是一个艰苦而又复杂的过程,但只要我们教师有滴水穿石的韧劲,抓反复,反复抓,就一定能让这些迟开的花朵勇敢绽放,让他们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标签:花朵 绽放 勇敢 让迟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