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体检 > 正文

[实施“两个方式”转变,优化数学“导”与“学”]四年级数学优化思维导

时间:2019-01-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数学课程改革在实施中的标志性体现就是转变学习方式,而要根本性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关键是要彻底摒弃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构建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高效学习模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即由被动接受性学习向主动探究性学习转变。在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的基础上,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性转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新课程理念下的“导”与“学”谈几点籼浅的认识。
  
  一、转变教师教学方式优化数学新课程理念下的“导”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以知识为中心,把“告诉”和“训练”作为课堂的主要行为,这种教学方式因单纯强调知识、技能,而忽视了学生作为生命个体本身的情感需求。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过程中的“导”。
  
  1 启发引导――创设情境,设计问题
  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杰罗姆?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认为:在学习时,教师不要把教学内容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向他们提供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并由学生自己收集证据,让其从中有所发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教和学的过程变成研究和再发现的过程,努力创设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以问题的发现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点拨指导――探究学习,突破难点
  新课程倡导以探究为核心的主动学习方式,目的是还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发现学习过程,使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和提高。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活动时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们的需要,并针对性地进行点拨指导,引导学生用科学研究的本来方式学习科学。教师在课堂上可多让学生进行画、测、剪、拼、撕、折、旋转、平移、实验、想象、反思、体验等实践活动,将他们的眼、耳、口、手、脑都动员起来。使他们的各种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一起参与协同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对数学良好的感性认识。
  
  3 分层辅导――实践反馈,关注差异
  课堂教学是一个信息的输出、传递、接受和反馈处理的过程。因而及时地掌握学生学习情况,是产生良好教学效果不可缺少的环节。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每个人的智慧类型不一样,他们的思考方式、学习需要、学习优势、学习风格也不一样。因此每个人的具体学习方式是不同的。传统的教学在教学指导思想上总是强调统一性、同一性和标准化,这样做的结果显然不利于学生生成性思维的发展。为此,在新课程理念下进行的实践反馈,要求教师要善于依据教学目标多层次、多角度的设置实践,并要特别关注学生知识水平、认知能力的差异,在面向全体、发展共性的基础上,做到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分层辅导,以利于每个学生都处于自己的“最近发展区”,从而学有所获,学有所得。
  
  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优化数学新课程理念下的“学”
  
  学习方式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指学生学习时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传统学习方(即所谓的“接受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与掌握,冷落或忽视发现与探究,忽略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数学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课堂、书本为巾心的局面,没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的主体地位,从而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与实践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1 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心理学调查研究表明:学生是否主动进行学习是衡量课堂教学气氛是否优化的主婴特征。学生是具有主动能动意识的社会人,是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连续不断地同化新知识和构建新知识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主动参与和表现的机会,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如与学生一起讨论,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现象;与学生共同完成板书设计,改变传统教学中板书只是教师一个人在黑板上写,而学生则在下面“克隆”的现象;让学生参与动手操作实践,参与观察讨论,参与分析比较,参与归纳总结等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学习的热情,养成乐于参与、主动参与、积极参与的好习惯。
  
  2 让学生学会发现
  美籍匈牙利数学家波利亚认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规律能使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每个学生都有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是其独特个性的体现。在教学中,要做到在知识传授的同时,既重视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发现、概括总结,尽量让学生展示思维的全过程,又使学生通过操作、分析、思考,经历推导的过程。这样,学生才能领会知识的来龙去脉,更重要的是在知识的建构过程中促进了能力的发展。
  
  3 让学生学会创新
  创新精神是科学探索知识的动力源泉和灵魂。新课程倡导的探究性学习的最大优势,在于把学生的学习过程转变为学生的发现、探究的活动过程,使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切实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将学生的“学会”转化为“会学”。
  
  三、科学处理好新课程理念下“导”与“学”的关系
  
  新课程倡导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基于“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核心理念。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教学是影响学生学习方式的形成、完善以及改变的重要因素。因此,学生的“学”是在教师的“导”下转变的。教师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帮助每一位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每一位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即教学方式应当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导”要服务于学生的“学”。由此可见,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两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适应的。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充分体现好学生“学”的主体,发挥好教师“导”的作用,实现“学”与“导”的最佳组合,使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才能从根本上转变传统意义上教与学的方式,才能使“探究性学习”在体现出学生自主性、探究性的同时而不失其可行性、高效性,从而构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有效课堂。

标签:优化 两个 数学 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