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高中周记 > 正文

“减负”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社会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

时间:2019-01-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现如今,学生学习负担过重被视为一种顽疾,与科学的教育理念所倡导的和谐教育背道而驰,使教育方向出现了偏移。由于教育关联着千家万户,这一顽疾自然受到社会、家庭、学校、媒体、家长、教师、学生等各方面的普遍关注。多少年来,任凭减负的呼声一波接一波,却一直收效甚微,“顽疾”久治不愈,有的甚至犹如前几年的股市和现今的楼市一般,出现越“治”越“火”的局面。新一轮减负潮可谓波涛汹涌,效果如何还有待事实说话。
  为学生减负,教师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也是教师的心愿。作为专业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先进的科学教育理念,不断增强责任意识,不断地钻研、探索提高教学效率的途径,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快乐,快乐学习,快乐成长,身心得到全面健康发展。但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因为学生的学习负担并不简单是学生的课业负担,学生的课业负担只是标不是本。对教师提出“严格”的要求是完全必要的,教师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 ,己不正何以正人?!但仅对教师提出“严格”的要求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社会的激烈竞争形势、工作压力、就业危机、社会风气,家庭成员的素质、成才观、期盼值,教育部门的政绩观、考试指挥棒等等,迫使方方面面最终都把“宝”押在作为教育主体的孩子(学生)身上。这方方面面的一片片不乏“善”意的“苦”心 ,导致了孩子(学生)的负担越来越重。
  教育方向的偏移,会导致教育的缺失和被教育者的畸形,从而影响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减负势在必行。这势在必行的减负应该减的是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何为“过重”?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对这个问题应该辨证地分析。
  1. 勤奋好学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崇尚科学、崇尚知识的优良传统,出现过许多诸如“头悬梁、锥刺骨”“凿壁偷光”“车胤盛萤”等等脍炙人口的勤学经典。虽然以现代教育理论来分析,其中有些做法还值得商榷,但这种勤奋好学的精神绝对是可嘉的,是必须弘扬的中华文明。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有句名言:“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就精辟地道出了读书、学习对于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学习是创新的基础,为了适应时代的飞速变革和发展,现代人提出了终身学习的理念,认为学习应该伴随人的一生,学习应成为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唯有终身学习,人生才能完美。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学习对人的成长如此重要,社会公民的素质水准将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为了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造就学生的美好人生,社会、家长、教师对学生寄予厚望,希望他们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好好学习,要求他们立志成才,刻苦勤奋,学业有成。这些都在情理之中,无可厚非,而且都是十分必要的。很显然,这并非加重学生的负担。如果连这样的负担也认为“过重” 而被减,那减负就会蜕变成放纵,而放纵只能生就那些无志、无知、无为的人,少年弱则国弱,少年败则国败,这样的人是社会所唾弃的!将来只能被社会所淘汰。
  2. 学生对学习负担的感受是多种多样的。
  每个学生都有各人的特点和个性,有先天的遗传,有后天的打造,导致他们对学习感受迥异。
  对于天资型的学生,似乎天生就是学习的料,聪颖、敏锐、机智。他们视学习为乐事,甘愿投入,自我加压,从学习中获得乐趣。学习是他们的爱好,压根儿就没有把学习看成负担,也就谈不上负担过重了。
  对于勤奋型的学生,学习是一份责任。在责任感的驱动下,他们积极认真地投入学习。其中有的天资聪颖,学习能力较强,学习效率较高,感觉有学习负担,但能够得心应手,故并未觉得学习负担有多重;还有的学习能力一般,但坚信勤能补拙,从而潜心投入,他们感觉负担较重,但不畏缩,虽苦犹乐;再有的学习能力较差,学习通常跟不上趟,掉队又不甘心,感觉学习负担沉重,更多是心理压力大。
  对于随波型的学生,多凭着自己的意愿,跟着感觉走,缺乏明确的责任意识。他们通常也不会完全放弃学习,但学习有时只是他们的生活佐餐。其中那些聪慧的,有自己的见地,学得较轻松,成绩不拔尖也不会很差,自我满足,所以也不感到学习负担有多重。有些则会顺其自然,虽学习平平,感到有负担,却不太放在心上,显出那份“悠闲自在”。
  对于厌学型的学生,他们对学习任务的多寡、难易都已无动于衷。每天到校上学只是个形式,课堂上的他们只是个摆设,能不扰乱正常教学秩序已属造化,再轻的学习负担他们都感觉过重。有的还会发展到逃学、辍学、寻衅滋事,成为社会的隐患。其实,他们更重的负担是精神负担,他们亦是受害者。人之初,性本善,每一个这样的学生身后都有一段不平常的经历,造成他们的精神畸形。
  3. 家长的教育与孩子的负担
  现在的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对于每一个家庭,孩子的未来都是一件大事。给孩子设计怎样的发展前途,又如何有效地付诸实施,成为家长们考虑最多的问题。通常家长的期望值都比较高,希望孩子能超越自己,去实现自己曾经失去或追求过的梦想。俗话说“孩子都是自己的好” ,这是因为从小到大的交流中,每个孩子身上总会有让家长感到骄傲的地方。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成才,而且相信自己的孩子一定能成才。因此,许多家长会搜肠刮肚,倾其所能,从各个方面为了孩子做着自己认为应该做的、或是自己都认为不该做却也在做的事情。其中有科学的,也有不科学的,甚至有伪科学、反科学的。家长们所做的最终能否如愿以偿,能否对孩子的全面健康地成人、成才起到积极作用,那就因人而异了,有的甚至会出现结果与初衷大相径庭。
  明智的家长会根据自己孩子的客观条件,合理地安排孩子的学习,给孩子提出的要求较高,但并非高不可攀。通过家长的引导、老师的教育和孩子的努力,孩子能够不断地从学习中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不仅在校内的课业学习中达到应有的水平,孩子的个性特点也在校外(含家庭的、社会的)的学习中得到培养和张扬,孩子的童心不泯,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在这些家庭,家长的自身素质较高,对孩子教育的理性思考,加上科学的方法,言传身教,因势利导。孩子感到有负担,有压力,有责任,但不压抑,不消极。这些孩子是幸运的,幸福的,他们能够以良好的心态,塑造着健康的人格,努力完成各种学习任务。即使有些时候孩子或许也会感觉辛苦,那也不算负担过重。
  有一些家长是一味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顾孩子的实际,提出可望不可及的要求,孩子即使作出了努力也无法实现。太多的失败体验,会使孩子的自信慢慢丧失,对学习缺乏兴趣和热情,逆反心理加重,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甚至把合理的负担也看成过重的负担而拒绝。而遇到这种情况,通常这些家长还会认为: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你好,不求让你感恩,你还不听话,不用功,真是太不象话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矛盾加剧,进而导致恶性循环。殊不知这些家长的失策已殃及到孩子的正常成长却仍不放不弃,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再有一些家长则是听之任之,放任纵容,放弃了自己应该担负的监护责任。这种情形往往都出现在一段不和谐的过程之后。由于各种各样主观或客观的原因,如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上意见分歧(溺爱或严厉无度),或是出现家庭的危机时缺乏理智,或是工作繁忙无法顾及,或是自身的言行不正、品行不端,等等。这些原因导致家长与孩子之间不能及时沟通或沟通困难,对孩子的教育无法到位,家长的监护行同虚设。这些孩子由于缺乏管教或承受不了情感上的伤害,将精神的空虚转嫁到学习上而产生厌学心理。此时,如果家长仍一意孤行,缺乏自省,还是一味地认为是孩子不懂事,不争气,不再对孩子抱有期望,错误地放弃对孩子的监管和教育,这无异于再次将迷途的孩子推向邪路,甚至染上恶习而不能自拔。这些家长给孩子造成的精神负担已使孩子不堪重负,学习负担只是小巫见大巫。
  事实上,对孩子的教育,家长是第一任老师,家庭是第一课堂。真正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必须转变落后观念,不忘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必须学会尊重和信任孩子,为孩子创设一个温馨和谐、健康向上的家庭氛围;必须以自己良好的言行举止和人格魅力,言传身教,潜移默化,使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为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稳定、坚实的心理基础。这样,我们的孩子就会热爱生活,热爱学习,即使遇到困难,也能勇敢从容地面对,走好他们的人生之路。
  总之, 无论从教育的社会意义,还是从造成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种种原因,都注定了“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完成这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健康发展,人民安居乐业;需要更新教育理念,重视人格教育;需要提高全民素质和全民教育意识;需要科学的评价体系;需要和谐的教育环境。孩子是我们的未来,孩子是国家、民族的未来。让我们从自己做起,还孩子童真,还孩子健康,还孩子自信,还孩子责任。
  (符天耀 江苏省南通市虹桥二中226006)

标签:减负 系统工程 社会 是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