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寒假作业 > 正文

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时间:2019-01-1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一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创新能力对于整个社会和科学进步的重要性,而创新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前提,因此社会上对于人创新思维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所谓创造性思维能力,就是能创造性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地讲就是对未知的事物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或对人们熟悉或已认识到的问题从新的角度、新的途径重新进行思考,提出新颖、独特的见解。它在思维过程当中有大量的发散性思维参与,即能从多方面思考问题、探求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性。在语文教学当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主要是指导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去听、说、读、写,去进行课内的正常学习活动。换句话说,是把创造性思维训练寓于阅读与写作教学之中,寓于语文基本知识的传授和语文能力的培养之中。那么,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切实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下面我就谈谈自己是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
  一、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前提?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某项事业没有追求、没有兴趣,就不可能有什么创造与发展。学习兴趣是学会学习、学会创新的前提。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首先要启发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关键是要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为激发学生参与、思考、交流的积极性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心理学研究表明,权威式的教育严重挫伤学生兴趣、束缚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只有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才可能是一种多边交流、多向流动的过程。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不只是知识的传授,把自己对阅读的现存理解灌输给学生,而更重要的是应当把学生当作认识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在认识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由“被动”变“主动”,由机械的接收知识变有思考有选择的接收知识,指导学生自己去品读,并鼓励他们充分交流思想,发表见解,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从而激活创造性思维。?
  具体地说,在教学当中不能局限于教材本身,要把教材内容与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引用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来丰富和充实教材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并且鼓励学生大胆参与教学,这样学生才会积极思维,能力才会得到锻炼的提高。如有一位教师在《长江之峡》讲读课上,首先让学生谈谈对长江的了解、感受和认识。学生们纷纷发言。有的学生从历史角度讲了长江是历史兴衰的见证,有的学生讲了三峡两岸秀美的景色,有的介绍了它奇异的人文景观,也有的提到长江的洪水,沿岸的植被遭到严重的破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同学们的兴趣很高,发散思维异常活跃。?
  二、鼓励学生大担质疑,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关键?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因为“疑问”能使学生心理上感到茫然,产生认知冲突,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才可能实现创新。中学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应该在对教材作仔细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适时地把学生置于“问题”的环境中,引导、启发学生去质疑问难,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要鼓励他们大胆地提出问题,哪怕是幼稚的不成熟的问题。如果一个学生长期处于无“问题”的状态,说明他思考不够,学业提高不了,当然就谈不上“创造”,因此,“问题”是学生提高学习能力的基础,是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关键。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学习、思考并提供自主实践的实践和空间,学生才能理解内容。例如,《向沙漠进军》一文,第一句就说:“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这句高度概括的话,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⑴说沙漠是人类的自然敌人,它有那些具体的表现呢?⑵既是敌人就要向人类进攻,那它是怎样攻击人类的呢?⑶为什么说它是“最顽强”的自然敌人?它的最顽强有哪些表现?⑷我们有哪些办法来对付这个自然敌人呢?然后根据这些问题去阅读,全文的内容就基本理解了。?
  三、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发散思维是一种开扩思路、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思考问题、探求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性的思维形式。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发散思维训练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之一。只有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才能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仅仅是停留在对作品的原始创作的理解上,而能对作品进行再创造。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因素,为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搭桥铺路。在阅读中可利用某个情节设计发散性思维训练题。例如教学《皇帝的新装》可设计扩展性的练习,要求学生为皇帝的游行大典进行创造性复述,扩展其故事情节,让学生大胆去创造、去想象,使语文阅读变活。阅读中可利用文章中的某个细节描写,设计发散性思维训练题。如《小桔灯》一文中,可利用“她用小手在面前画一个圆圈,最后接到我的手上”这个细节,让学生说出这个细节的含义,学生也肯定会有许多不同的答案。有人会认为这个手势代表小姑娘一家一定会团圆;有人认为这个手势代表小姑娘的妈妈的病一定会好的,请“我”不要担心;有人会认为这个手势代表小姑娘示意“我”树立信心,眼前的黑暗是暂时的,光明一定会到来……这样的发散性思维,不但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而且使课文内容得到了再创造,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在训练中不断提高。?
  四、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想象、联想思维能力的培训,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想象和联想是创造思维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语文阅读教学重要的培养目标。结合阅读进行想象和联想能力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所谓联想就是事物间互相联系在人的头脑中的反映,常常表现为由此及彼,从甲事物到乙事物。在阅读教学中,培养联想能力最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学会联系:新旧知识的联系、语言文学与生活的联系、作品中的前后内容或人物间的联系等。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孔乙己》一文时,教师提出:孔乙己屡试不中,落得这般光景,反映了封建科举制对知识分子的毒害。你们能不能从另外的角度,借助其他材料,补充说明这个问题呢?这就需要学生展开联想,有同学就想到《儒林外史》中的范进,老年中举,惊喜而疯,表演了一出既可笑又可悲的闹剧,这也反映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这样就能更好的把握作品的主旨,并在此基础上发现问题,丰富理解,获得更多的启发。?
  所谓想像是指阅读中对语言符号所唤起的表想进行加工改造,进而创造出未曾知觉过的甚至是并不存在的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在阅读教学中,尤其是文学作品的阅读中,常常需要学生想象的参与。通过想象能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激发和培养想象力很重要的是利用和调动学生头脑中的生活表象。在具体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根据作品中生动形象的文字描写,唤起回忆追想,形成新形象。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找准课文中能促发学生思维的“想象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力。在教材中,有的文章词句蕴含丰富、耐人寻味;有的文章人物心理描写凝炼;有的文中省略情节;有的文章结尾戛然而止,留下悬念……对这些,教师可根据文章的不同情况,用不同方式来训练学生的创造想象力。例如:都德的《最后一课》,当最后钟声响起时,作者描写了韩麦尔先生一系列的言行,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想象此刻韩麦尔先生及小弗朗士的心情,从而深刻地理解文章主旨――爱国之情。?
  总之,追求教育的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还有很多,关键是我们能够树立创新教育的观念,引导得法,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标签:培养学生 创造性 思维能力 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