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环保作文 > 正文

[金枷锁下的恶之花]似枷锁 金装玉裹

时间:2019-01-2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作者简介:练淑敏(1989--)女 河南省永城市人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 现当代文学专业          摘 要:张爱玲《金锁记》中将曹七巧塑造成了一朵在封建家长制、金钱、和情欲的枷锁下苦苦挣扎的恶之花,揭示了旧家庭对女性的压抑和扭曲。本文试图通过详细梳理曹七巧的变化过程,寻找出曹七巧命运悲剧的原因,并揭示出小说的现代意义。
   关键词:张爱玲;曹七巧;金枷锁;恶之花
   前言
   夏志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将《金锁记》称为“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1]。而张爱玲自己地这部作品的评价也很高,曾经在《自己的文章》中写道:“我的小说里,除了《金锁记》里的曹七巧,全是些不彻底的人物。”[2]
   本文试图通过曹七巧人生的不同阶段来揭示其悲剧性格的形成,并通过梳理曹七巧的性格变化过程,寻找出曹七巧命运悲剧的原因,及“恶”之花“恶”的根源所在。
   一、 性格的转变
   生活中的重大变故往往会影响一个人的性格,曹七巧的病态性格也是通过不同阶段的重大事件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在她魔鬼般丑恶的性格形成的过程中主要经历了一下几个重要的人生阶段。
   (一)由青春健康的麻油店姑娘到孤寂而绝望的妻子
   一桩“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式的婚姻使她堕入了精神生活的最底层。跨进了姜家门,名为“嫁” , 实为卖。姜家将她聘来只是为了传宗接代、延续香火。由于出身低微,姜公馆上上下下都瞧不起她,作为人的尊严无法得到维护。她的心理与精神开始不断走向扭曲,并挖苦挑衅别人和无端生是非获得短暂的心理平衡和精神满足。
   (二)从一个绝望的妻子到带着黄金枷锁的女人
   在尊严受挫、情欲不满中,七巧开始以有限的认识来寻找自以为的生活本质。作为一个欲求不满的女人,她把目光瞄向了姜家的三少爷季泽,想借着爱情的阳光慰藉自己受伤的心灵。可是姜季泽不愿越过叔嫂之防,让她意识到拥有金钱才会拥有一切。她开始疯狂地忘我地积聚财富,不择手段地守住她用青春、爱情、亲情、幸福、人格换来的家产。
   (三) 从带着黄金枷锁的女人到心灵扭曲变态的施害者
   年轻时七巧饱尝了男性给她造成的痛苦,情欲得不到满足,年老时她便凭借手中的一点母亲的权利,试图牢牢控制着她的子女。她对儿媳芝寿百般挑剔,使芝寿不能忍受,一病不起,含恨死去。儿子收房的绢姑娘也不堪忍受折磨,生吞鸦片而死。三十岁的女儿长安终于订婚了。而七巧则是恶毒的讥讽、挖苦,并设了一个圈套,彻底葬送了女儿的婚姻。
   人类最崇高神圣的母爱在曹七巧身上全消失得无影无踪。她已经没有了良知,没有了内疚,没有了羞耻,有的只是变态无耻。已经成为没有亲情,只有金钱的灵魂毁灭的疯子,精神走向毁灭之境。她最终扭曲了性格,泯灭了人性,成为一个变态狂。[3]
   二、 恶之根源 梳理整个曹七巧不幸的婚姻遭遇以及被金钱毁灭,到头来又毁灭他人的悲剧故事,我们不难看出,她的悲剧根源所在既有外在的客观原因又有内在的个人因素。 --!>
   (一)封建专制的毒害
   封建专制的毒害是七巧悲剧的深刻根源。一方面,“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和“父死从兄”的传统礼教是七巧必须遵循的清规戒律,哥哥曹大年为了能攀住姜家的高枝,答应将亲生妹妹“嫁”到姜公馆做骨痨二爷的“姨奶奶”。这就注定了她畸形的悲剧的一生。另一方面是周围人在道德思想、价值观念上对她的排斥蔑视。没有人关心,没有人尊重,处处受排挤,人人鄙视她,这使得她在姜家没有生存的尊严和自由。更重要的是七巧自身自觉不自觉地对封建价值观的恪守,使她根本认识不到自己该怎么做。七巧只是意识深处在践行着某个既定的“标准”。这个“标准”实质上是让人泯灭天良、 扭曲人性, 遵从这个“标准”的选择就必然会走向压抑、 走向变态。[4]
   (二)情欲压抑的反弹
   “食、色,性也。” 性欲是人的生存本能。七巧嫁进姜家府之后衣食无忧,可她的性需求长期处于饥渴状态。傅雷曾经这样评价曹七巧:“她是担当不起情欲的人,情欲在她的心中偏偏来得嚣张。已经把一种情欲压倒了,缠死心地来服侍病人,偏偏那情欲死灰复燃,要求它的那份权利。”[5]
   人之最本能的欲望不能满足,再加上封建礼教的压抑,使七巧对男女情事十分敏感。她强压情欲之火,始终没有得到正常的发泄。她渴望着三少爷季泽的爱,但风流成性的季泽却因抱定了不惹自己家里人的宗旨也不肯招惹她,不理会她的诱惑。弗洛依德认为,心理障碍是因为性紧张的累积所引起的。情欲的不满足和性压抑使得曹七巧情感指向虚无,生命的感觉变得迟钝、空虚, 情欲的丝把她缠得死死的,越缠越紧,直至扼杀了她正常的人性,最终导致了变态与疯狂。
   (三)黄金枷锁的禁锢
   对金钱的无法自抑的占有欲是造成曹七巧悲剧的最重要的原因。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我们知道,七巧生活在辛亥革命后中国最商业化的城市上海,由于中西文化激烈碰撞,封建主义与西方拜金主义在这里融合、积淀。在中西文化中的糟粕吞噬下,大多数人的心灵被蛀蚀、被毒化。她出生于小户人家,并且有一段“麻油西施”的经历,身上有的是小商品生产者的那种精明狡猾,锱铢必较。
   她对金钱具有强烈的占有欲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则是因为金钱毁了她的幸福。为了姜家的金钱,她放弃了自己的青春,和一个将行就木的残废生活十五年。为了金钱,她放弃了爱情,当知道姜季泽是为了自己的钱的时候,她果断地进行了拒绝,掐灭了人生当中的最后一点光亮。金钱是她命运的败坏者,然而当她奋力反抗对她的命运造成威胁的力量的时候,她又发现,金钱是这些力量中占主导作用的因素,她无法冲破这种种力量的她相信金钱就是自己的主宰和支撑,于是她深信不疑地把自身处境的改善,全部寄托于金钱。然而,这却使她为之付出了极其昂贵的代价:亲情、爱情、良知甚至整个人性。她堕落了,堕入了金钱铸成的深深的“黄金的枷锁”中,堕入了吃人的封建专制文化、专制思想、罪恶的拜金主义形成的无底深渊。[6]
   结语
   夏志清在评价《金锁记》时说:“七巧是特殊环境中所产生出来的一个女子。她生命的悲剧,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引起我们的恐惧与怜悯,事实上,恐惧多于怜悯……”这样的一个典型,我们可以说她是一个恶的典型,是金枷锁之下的一朵恶之花。
   最终,这个被金钱榨干了青春和蚀空了灵魂的悲剧人物终于在临死之前流出了干涩的泪。七巧本是个值得同情的女性,可事实上她既是可怜可悲的悲剧的牺牲品,也是可恶可恨的悲剧的制造者。[10]作者认为,本文是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初涉世事的女孩子们,能够看到曹七巧的人生经历,实在是一件相当重要的事情,是一堂十分必要的青春教训课,至少也会明白一个人应该如何走自己的路,能对于自己的现实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有一个相对正确的选择,这也是从《金锁记》中得到的最大的收获了。(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 夏志清《论张爱玲》,《中国现代小说史》,台北大地出版社,1997(3)
  [2] 张爱玲文集(四)自己的文章,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
  [3] 张爱玲.谈女人[A].流言[C].香港:皇冠出版社,1995
  [4] 王德成《此恨绵绵无绝期―张爱玲,怨女,金锁记》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5] 傅雷.论张爱玲小说[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
  [6] 唐文标《一级一级走进没有光的所在―张爱玲早期小说长论》,台湾《文季》季刊第3期
  [7] 林幸谦,荒野中的女体:张爱玲脑残星主义批评[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D(〗艺术之窗〖=〗〖=S(〗艺术之窗〖=〗

标签:枷锁 恶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