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检举信 > 正文

高中化学校本课程开发【浅谈高中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

时间:2019-01-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校本课程开发是20世纪70年代在英美等发达国家中开始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与国家课程开发相对应的课程开发策略。它是指学校根据自己教育哲学思想,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自主进行的课程开发,它可涉及学校教育经验的各个方面。理论上“校本”旨在提出一些新的课程观点和理念,即:以学校为课程开发的基地,以学校为课程开发活动的基础和决策依据,以学校和学校的教师为课程开发的主体;实践上“校本开发”重在倡导一种自下而上的课程开发和课程改革的模式,呼吁新的课程管理体制的诞生,呼唤新型教师的出现。因此,校本课程开发作为国家课程开发的重要补充形式,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学校自身和社区环境,突出特色,培养特长,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更有效地促进学生个体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一、 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
  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其课程目标的确定要研究三个因素:一是学生的层次、要求和培养目标;二是社会的需要、形势和学校的自身条件;三是教师对化学学科掌握的程度和学科热点问题。由于各个学校的教育哲学与资源条件不同,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表现出多样性和差异性;因此,笔者根据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将其分为以下两方面:
  1. 学科资源开发
  主要以高中化学新课程内容为知识载体,结合学校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开发出化学科校本课程,其主要形式有:一是结合研究型课程的实施,引导学生进行化学知识模块的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探究化学研究性学习的实施途径与方法。如:《中学化学理论学习中探究型学习方式的可行性研究》、《环境保护与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的开发》等;二是结合新编高中化学教材提出的有关研究性学习问题和教材内容体系,指导学生选题、论证和探究。
  如:化学学科的拓展与延伸、教学实验的改革与创新、学科前沿知识探秘、与化学有关的生活和社会热点问题调查等,具体有:化学平衡中电离平衡的存在探究,盐类水解存在的探究,化学中守恒的探究等。
  2. 师本课程研究
  通过教师的教学实践、教学反思、教学经验交流、相互间教学评价等方式,建立高中化学校本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基本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体系,形成适合学校特色的高中化学校本课程教学模式。其主要形式有:① 教学事件的自我反思,反省探究教学活动中各个方面的问题;② 教学对话的同伴互助,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与提高;③ 教学问题的课题研究;④ 有效教学理念的教学设计等。
  二、 校本课程开发的模式
  校本课程开发过程可表示如下:发现问题→设计方案→方案实施→结果评价→总结提升。校本课程开发的问题可以是教师的教学问题、教材中的问题、学校本身的问题等,它可由教师或学生提出,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讨论与交流,制定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设想、构想,并付诸实践、得出结论,最终把这些问题提升为有价值的课题。因此,根据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过程可将校本课程开发具体模式有两种:一种是合作开发;一种是课程运行的自开发。
  1. 合作开发
  ① 校际合作。即学校与学校联合,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学校应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并注重吸收借鉴其他学校的优点,这样可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以此增强课程开发实力。② 专家―学校合作。课程开发实质是课程理论与课程开发实践不断发展、丰富和完善的过程。一方面专家拥有较丰富的课程理论知识,可为学校课程开发提供理论指导;另一方面,具有开发条件的学校为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提供了重要基地。 ③ 领导教师合作。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学校领导和教师是核心力量。他们熟知学校的优势与特色,而且直接承担着具体的开发任务。一方面,领导者的个人风格、办学理念、管理方略显示着学校的办学特色;另一方面,教师最知晓自己和学生,能真正贯彻校本课程开发中“以人为本”的目的。只有两股力量结合,校本课程开发才能完整地体现学校本位和以育人为目的的思想。
  2. 课程运行的自开发
  课程运行是指教师、学生、课程在教学情景中的互动关系。任何一种课程在这种互动关系中都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能更好地体现教师的能力和学生需求实际。其过程是:?① 教?师先要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初次课程设置;② 学生提供反馈和建议,教师自我反馈;③ 再进行课程设置;④ 教师专业能力相应提高,学生能力提高,从而课程开发的水平更高。
  三、 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还应当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 一致性原则
  校本课程开发作为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实现学校培养目标为其自身的根本任务,这与国家课程开发完全相吻合。国家课程开发在解决课程的基础性与统一性方面具有优势,是国家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基本原则性要求,其主体是忽略差异性而寻求共同性。而课程开发侧重于学校实际,谋求师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因此,校本课程开发,必须以国家制定的教育目标为课程开发活动的准则与导向,以防止校本课程开发活动偏离国家的教育方针。
  2. 适宜性原则
  校本课程开发,应因地、因时、因校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切忌盲目照搬。不同学校在地域特点、师资质量、学校经费、教学设备、社会物质环境及精神文化环境等方面不尽相同,而且不同区域的学校,学生的文化背景以及对校本课程的价值取向也存在着差异。为此,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时学校必须正确评估自身的优势与劣势,要依据学校自身的特点,尽量突出学校的优势,以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成功率。
  3. 过程性原则
  校本课程不是现成的教书,而是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学习机会,是师生互动过程中产生的经验。换言之,校本课程不仅包括了知识,也包括了学习者占有和获取知识的主体活动过程,校本课程知识正是在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和学生与社会之间社会性交往的过程中产生的,是对这个过程的经验总结和认识的升华。因此,不能把校本课程看成是学生必须完全接受的对象和内容,而更看重学生对开发过程的体验。
  4. 主体性原则
  校本课程既然是关于过程的经验,就要求教师更好地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引导学生全面参与这个过程,时刻关注学习者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和反省,这无形中拉近了校本课程与学习者生活世界的距离,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习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促进了校本课程内容的建构与发展。
  总之,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哲学思想,结合教育实际自主进行的课程开发,其主要特征在于充分考虑到教师的积极参与、学生的认知背景和需要、学校的主客观条件及其所处地区的经济与文化水平,凸现出学校自身特色,这是社会进步、科技发展、教育变革的客观要求,是国家课程开发的重要补充,必将给学校教育教学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给化学教育教学带来勃勃生机。
  (陈俊富 贵州省六盘水市第八中学 553000)

标签:浅谈 校本课程 高中化学 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