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决心书 > 正文

中国改革开放40年变化【新跨越:河南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抉择】

时间:2019-01-12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在中原崛起的大背景下,河南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 “科教兴豫”和“人才强省”战略,高等教育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为今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十二五”以及今后10年,乃至到21世纪中叶或更长一个时期,河南要通过深化改革实现高等教育的新跨越,就必须认真思考,找准特色,探索新途径。
   关键词:跨越式发展;高等教育;科教兴豫
  
  当前,在中原崛起的大背景下,河南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科教兴豫”和“人才强省”战略,高等教育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为今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十二五”以及今后10年,乃至到21世纪中叶或更长一个时期,河南如何通过深化改革实现高等教育的新跨越?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思考。
   一、新跨越:河南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思考
   1.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
  推进高等教育改革、促进高等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坚持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河南省委、省政府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豫”和“人才强省”战略,取得了巨大成就。河南教育事业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全省人民的整体素质,促进了全省科技创新、文化繁荣和社会和谐,为河南高等教育实现新跨越、中原崛起和民生改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办好今天的教育,才能成就美好的未来。
   2.教改任重,河南亦然
  当前,我省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的关键时期。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省成功实现了由经济落后省份向全国重要经济大省、由温饱不足省份向全国第一粮食生产大省、由传统农业省份向新兴工业大省、由文化资源大省向全国有影响的文化大省的历史性转变。面对历史发展的新要求、国内外的新形势、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盼,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省高等教育的发展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优质教育的要求,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任重而道远,河南更是如此。
   3.中原崛起,教育先强
  河南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规模较大,因此要求教育结构要优化,教育质量要提高,教育效益要更好。实现“科教兴豫”和“人才强省”战略,“规模大”是前提和基础,“结构优”是关键和保证,“质量高”是核心和要求,“效益好”是目标和方向。河南省政府于2010年9月16日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公布了《河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纲要》),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实现河南高等教育事业新跨越。中原崛起,对国家发展至关重要;教育先强,对中原崛起至关重要。
   4.教育改革,河南优先
  对于河南经济社会发展而言,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尤为突出。河南地处中原,资源丰富,几乎不存在地理限制。文化和科技是河南人民最需要的,没有哪项事业能比教育更直接、更深远地带动河南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也没有哪项事业能比教育更迫切、更宽泛、更有优势地领航河南人文科技实现愈来愈强的发展。
   二、新跨越:河南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特色
   1.立足省情,正确引导
  河南人文底蕴深厚,大河横贯东西,陆路交通发达,但并没有明显的区位优势,也没有更多的领潮产业,在优先发展教育、落实“科教兴豫”和“人才强省”战略中也没有多少倾斜政策。从某种意义上讲,河南省情就是中国国情,河南就是中国的“袖珍版”和“浓缩版”。
  近年,在河南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的过程中,一些高校盲目追求“大而全”,存在办学定位不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学科与专业设置不合理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高校创新发展的活力。
  2010年8月10日,省委书记卢展工在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座谈会上讲话时指出,教育存在“四难”,即“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质量怎么保,学校怎么办”。卢展工书记的讲话为河南高等教育实现新跨越指明了方向,吹响了推动教育优先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省、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的号角。
   2.科学规划,破解难题
  河南高等教育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科学规划、全面推进。
  (1)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
  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先发展教育,实施“科教兴豫”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
  (2)坚持国家的教育方针
  教育的核心问题就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要着力提高学生服务人民报效国家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坚持科学有序地推进
  要正确引导、稳步推进、科学规划、合理确定、分类管理,以学科建设为基础,加快高水平大学建设步伐,优化结构,破解教育难题,在不同层次上办出特色,形成风格。
  (4)兼顾两大主题,发挥两个积极性
  要兼顾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两大主题,发挥政府和高校的积极性,用有限的财力办“大教育”,宏观把握,统筹兼顾,实现教育公平与社会效益的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政府要提高政策和决策的及时性、针对性和有效性,高校要结合自身实际,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确保决策和部署落到实处。
   3.集思广益,重点突破
  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涉及千家万户,事关全局、影响深远,因此决策要在深入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愿望、虚心请教专家的基础上,结合省情实际、教育规律、高校特点,把握方向和重点,破解热点和难点,要在有基础、有优势、有带动力的教育方面,依托地区优势,凸显重点学科、明确重点高校、抓实重点项目、筑牢服务平台,以更新的思路、更好的措施着力发展高等教育,进而带动教育全局。
  平庸者往往把简单问题复杂化,睿智者常常将复杂问题理析化。在中国,高等教育是教育体系的旗帜和风向标、旗手和领跑者,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是“纲”,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问题解决好了,所有层次的教育和相关领域的变革才能顺利进行。
   三、新跨越:河南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途径
   加快河南从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从人力资源大省向人力资源强省迈进,实现河南高等教育新跨越,要把握改革发展的根本目标、基本规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实现战略目标的新途径。
   1.抓好发展机遇,培养一支河南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专业化队伍
   祖籍河南洛阳的唐代诗人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文明的古音直接启迪了今天河南人的灵感。河南高等教育要实现改革发展,首先要锤炼一支高水平、专业化的领导队伍,坚持在实际工作中锻炼、培育和提升,坚持在改革中发现问题、在实践中探索道路,坚持用发展的眼光解决前进中的新问题。这支队伍要有使命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等;要有战略眼光、全局观念、敢为人先的胆识,要懂教育规律,能准确把握高等教育发展普及化和终身化、国际化和信息化等趋势;要承担推选大学校长的任务,把握三个要点:教育专家、学术高标和筹钱能手。实现新跨越,特别要注重加强教育交流,特别是国际化交流,及时充分地借鉴、吸收国外先进的理念和研究成果。
   2.复归教育本性,不断激发河南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生机与活力
   现代大学要树立“以育人为根本、以人才为基础、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先导”的办学理念。基础教育的本质是“教人”,不是教出“会考试的人”,而是教出“兴趣人”“全面人”“潜力人”;高等教育的本质是“育人”,不是育出“能就业的人”,而是育出“思想人”“特色人”“创新人”。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高等教育并没有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注入太多的“人本”和“创新”理念,提升“儒商”内涵和“大商”境界反倒熏染出不少“商儒”和“商师”。
   英国教育家约翰?亨利?纽曼(John Henry Neman,1801 ―1890)认为,理想大学教育的唯一目标是使学生在精神上成人。提高教研质量是教育本性的内在要求和基本准则,注重教育规模的发展不是淡化教育本性的借口,而是要营造“允许失败,作假可耻,禁忌急功近利”的教育环境,要胸怀“育大才出名师,备千而取一”的开放的、包容的育人战略。匪夷所思的是,个别施教者居然告诉学生追求上进的理由是“成绩不好就不能赚大钱、娶美女”,这实在偏离了大学品格,与教育的本性相去太远。
  复归教育本性,激发河南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生机与活力,必须明确教育本身不可触及的红线――“三不”原则:不忽视、不干预、不扼杀教育的创新权利和学术灵魂。
   3.彰显办学特色,实现重点学科、项目和实验室的高层次突破
   大学特色和教研实力是高校生存竞争的资本。实现河南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必须围绕办学特色和“三重”建设(重点学科、重点项目、重点实验室),斥巨资广纳贤才,实现重点领域高层次突破,要目标准确、科学定位,要鼓励高校在不同层次上办出自己的特色,克服同质化倾向。
  办学科学定位不是简单选择一个科研或教学的标签,而是形成一种办学的战略思想,并使之成为学校发展中投资管理、人才引进和规章制定等重大决策的导向和指南。科学引进人才和使用人才是高等教育中的一门大学问。
   4.提升教研质量,完善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监控和评估体系
   教育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教育质量问题比过去更为突显,教育工作者在千方百计提升服务社会的水平的同时,还要一心一意考虑教学,聚精会神搞好科研。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教研都将是大学教育中最重要的中心活动。教学水平和科研精神就是高校教师的形象,会直接传递和辐射到整个教育领域乃至全社会。
   纵观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凡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的国家都无法避免高等教育的质量危机问题,这是教训和警示。在2006年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美国斯坦福大学校长约翰?亨尼斯和英国剑桥大学副校长伊安?莱斯利都提出了这样的建议:扩大招生易,孕育与培养一流的创新型教师难,至少需要20年至30年的时间,急不得,要有可持续发展的卓识远见。因此,整合高等教育资源,树立科学的教研质量观,建立客观公正、合理完善的教研监控和评估体系,发挥学生、社会、专家和政府的监督和评估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河南亦然。
   5.调整投资格局,探索高等教育多样化投资途径
   高等教育要发展,教育投入是保障。
  河南人均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相对不足,省属地方院校普遍存在发展资金短缺、融资渠道狭窄、债务负担较重等困难,与快速协调发展的现实需求极不相称。教育具有投入高、见效慢、风险大和持续性强等特点,不受市场经济的青睐。但是,如果市场经济攀附上了“圣洁的教育殿堂”,那么教育一定出了问题;如果不解决“攀附”的问题,那么教育一定会被市场经济拖进“庸俗的泥潭”。
  创新教育投资思路是实现河南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关键点。政府是有限的、导向的、灵活的投资,坚持突破性、公平性和长效性原则,要科学监控和依法协调,智慧的大学要有“今天花前天筹到的后天的钱”的战略思想,避免使政府成为高校债务人,建立健全高等教育收费、大学生奖贷助补和毕业生借贷转换机制等切实可行的措施,逐步形成“自我发展有决心、政府投资更顺心、社会融资更放心、资金使用更细心”的良性循环。
  我们期待河南高等教育在新的跨越式发展中,成为科技创新的“高峰”、人才培养的“高原”、精神文明的“高地”,成为人民满意、社会和谐、持续发展的教育“高标”。
   6.促进教育公平,继续合理规划教育扩大的规模
   教育、医疗和住房是当代中国社会的三大民生问题。教育公平涉及千家万户,关乎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教育公平作为教育民主化的原则之一,是衡量一个国家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1990年世界全民教育大会宣布:“每一个人――不论他是儿童、少年还是成人――都应能获益于旨在满足其基本的学习需要的受教育机会。”这表明,教育公平已开始成为全球化的目标追求。
  对河南人来说,由于历史、政策、地区、身份等原因所造成的接受高等教育机会不均等问题,实在太多也太久了。2010年,我省高考采取“三知”(知分、知线和知位)和多组“平行志愿”的方式,这一科学决策表明我省在促进教育公平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圆所有渴望接受高等教育的河南年轻人的大学梦,就要思想有新解放、思路有新拓展。
   总之,河南高等教育实现新跨越要抓好机遇,大胆创新,落实“科教兴豫”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使河南成为名副其实的“人文强省”“科技强省”,成为世界文化科技的“输出大省”,领跑全国、享誉世界,成为享受文明的“幸福大省”。前景是美好的,困难也是客观存在的。但我们相信,只要解放思想,方法就总会比问题多,困难是暂时的,发展则是永恒的。“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易经》之理,《为学》之道,发人深省。教育是人类永恒的事业,教育事业永恒的法则在于不断的变革。
  
  参考文献:
  [1]邹友峰.稳步发展高等教育 全面提高办学质量[N].河南日报,2010-12-08.
  [2]盛连喜等.新世纪教育理念:“尊重的教育”笔谈[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5).
  责编:一木

标签:河南 教育改革 抉择 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