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六年级周记 > 正文

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包括哪些【浅谈化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时间:2019-01-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在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传授学生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外,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深化化学教学改革的核心,是素质教育所面临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教师应该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笔者针对日常的化学教学工作进行了归纳和总结,现将化学教学中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建议归纳如下:
  
  一、培养兴趣是激发创新能力的前提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教师要创设各种情景,运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去研究、去实验,去讨论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对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从中提高动手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氨气的喷泉实验时,学生对于实验现象非常感兴趣,就会认真观察。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喷泉的原理是什么?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明白喷泉的原理后,马上再提问,Cl2、CO2在NaOH溶液中、乙烯在溴水中、SO2在酸性KMnO4溶液中能否形成喷泉?喷泉的实验装置我们可以如何去改进?学生马上能运用原理,发挥创新思维能力,进行解释和总结,把喷泉实验知识点落实到位。
  对于这些现象的好奇,能使学生的情绪亢奋、激动,从而在传统的思维之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二、阅读指导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好的教学方法,不仅是使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法。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首先,必须在培养学生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必须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读书要有要领、有体会、会概括、有收获,力求解决问题,最好还能提出问题,通过再阅读,再思考解决新的问题。
  例如:对“化学键”的概念,在阅读时必须抓住“相邻”、“原子”、“强烈”、“作用”这些关键的字词,得出化学键的重要内涵。理解“化学键”是响铃的原子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如果是非相邻原子间的作用就不是化学键;如果是相邻分子间的作用也不是化学键;如果相邻原子间的作用不强烈也不是化学键。让学生习惯于在阅读时能看准关键性的字、词、句并能反复推敲,不断领悟,解决问题。
  其次,必须培养学生在通过阅读、领会、理解的基础上质疑的习惯。
  例如,对“化学键”的概念理解的基础上应进一步思考:(1)化学键的类型有哪些?(2)如何用化学键的观点分析化学反应的过程。这样学生掌握了阅读的方法,能不断地通过阅读、思考、质疑进行探究学习,能不断地拓展知识层次。
  在实际上,有的学生在阅读试题和资料的过程中,不能敏捷地接受信息,面对试题感到无从下手,思维的针对性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加强阅读方法的训练,有助于优化学生的思维过程,有效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转变教学方式。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提高创新能力
  
  在学习中,学生可以质疑教师的权威,通过共同学习和相互合作,学生的潜能将逐渐被激发,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培养。师生关系的交往不再是单向的信息传递,应体现平等主体间的对话与合作。学习中的师生,要求教师成为一个好的倾听者和交往者,而不仅仅是好的讲解者。教师积极主动地去倾听学生的想法,重视和观察学生心理变化的过程,消除学生的紧张、害怕的心理,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建立起一种新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好奇、喜探究的天性充分发挥出来,从而乐于学习。如讲到过氧化钠黄色固体,要联想到s也是黄色固体;讲到CH4气体燃烧的焰色时联想到H2,CO气体燃烧的火焰也是淡蓝色;讲到CH4气体的实验室制取时,联想到用这套装置还可以制O2、NH3气体;讲到硬水的软化时,联想到水壶为什么易起水垢;讲到浓硫酸的强腐蚀性时,联想到皮肤沾了浓硫酸如何处理。
  从以上例题可以看出,思维进入活跃期后必然存在导向问题,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进入思维的殿堂,在教学中还可创设演讲、悬念、试误、竞答等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提高分析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加强的问题。
  
  四、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验具有真实、直观、形象和生动的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激发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实验为学生创设了有效地获取知识的学习环境,是对学生进行创造意识训练和科学方法训练的有效途径。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同时要重视实验的创新。常规教学往往使在讲解某一概念、性质时,插入演示实验,再解释实验现象,这样学生是被动地思考。若采用开门见山地先演示实验,让学生记录实验现象、讨论、看书、得结论等,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很活跃,不但能较快地解决有关问题,而且培养了他们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
  演示实验本来是由教师在课堂上做并指导学生观察的实验,在初学时,这种演示实验必须由教师亲手去做,它对于以后的学生实验有着示范的作用。到了一定阶段,在学生们做了几个分组实验之后,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将演示实验转化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的演示实验。学生的好奇心强,富有参与精神,很乐于自己动手做实验,而且每次实验的成功都给他们带来无比的欣喜。一些学生在前面做实验,下面的同学也仿佛自己在做实验,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一起,使得整个课堂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动手做实验的学生由于是在全体同学面前做实验,注意力特别集中,收效特别好。这不仅创造和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也锻炼了他们大胆、心细、勇于表现的良好品质。
  
  四、指导学生学会思考,充分发挥创造潜能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吕叔湘先生说:“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有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会受用一辈子。”由此看来,学会方法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学会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的方法。发散思维是一种善于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方向和层次去思考问题,去选取和重组信息,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看问题,从而发现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和不同方法。当学生学会引导自己进行创新思维时,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经常作这方面的训练,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等,这些都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良好途径。考试也应鼓励创新,凡有新颖解法和独特见解,即使答案不完整、不全面,有不准确之处也应酌情给高分。这样不仅拓宽了学生的思维,而目,能求异,达到创新的境地。
  
  五、开放性试题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措施
  
  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开放性问题的解决没有现成的模式,有的问题先前经验即可解决,有的则须多加思考和深入探究才能有结论,但无论哪类问题都离不开实验、观察、估计、分类、类比、假设、归纳等基本的方法要素。在教学中应针对题目对学生写出的具体应用情况进行相应的科学方法的引导和训练。在开放性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素质。开放性化学问题迁移了学生各方面的乐趣,使学生增强了学习化学的自信和兴趣。开放性化学问题的教学形成了交流、讨论的良好氛围,改变了学生以个体为主的单向训练模式,出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问的平等参与关系,教师面对学生提出的各种情境,一起讨论和补充。教师和学生一起进入问题情境,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从中寻找方法、规律,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在“做”中懂,在“应”中尝,全方位地提高素质。

标签:浅谈 创新能力 培养 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