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情书大全 > 正文

[马赫诺的生平和活动简论] 生平活动英语

时间:2019-01-2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马赫诺是俄国无政府主义史和苏俄内战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很早就因参加政治活动而被判刑,后来彻底接受了巴枯宁和克鲁泡特金的无政府主义理论。苏俄内战时期,马赫诺领导乌克兰起义军同南俄白卫军队作过不妥协的斗争,又因与布尔什维克政见不同而爆发冲突,最终他的部队被消灭,本人逃往国外。本文兹就马赫诺的生平活动加以论述,力图揭示这位重要历史人物的真实面貌。
  关键词:马赫诺;无政府主义;乌克兰起义军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2)02-013-02
  
   熟悉俄国历史的读者都知道,苏俄内战时期乌克兰存在着一支马赫诺领导的游击队,这支部队坚持自己的独立政策,既不盲从红军,又不屈就白军,时而同红军结盟攻打南俄白卫武装,时而又因政见不和同红军兵戎相见。白军对之咬牙切齿,布尔什维克当局也把它定性为“富农武装”、“匪帮”等等,必欲除之而后快。①然而,对于马赫诺和这支部队,各种著作却总是语焉不详,其真实面貌一直扑朔迷离。本文试图根据所掌握的?料,对马赫诺的生平及其在苏俄内战时期的活动作一简要的阐述。
  一、马赫诺的前期活动
  1889年,马赫诺出生于俄罗斯帝国叶卡捷琳诺斯拉夫省的古利亚伊-波列村,这个乌克兰村庄规模颇大,一直是当地的农村中心。马赫诺命运悲苦,七岁起就靠为当地地主富农放牧维生,后来又进厂务工。长期的艰辛生活铸就了马赫诺桀骜不驯的反叛性格,早在1906年,他就参加了当地的一个无政府共产主义集团,两年后因刺杀地区警官而被判处无期强制劳动,从此身陷囹圄。他在狱中结识了阅历广泛、学识渊博的无政府主义者阿尔希诺夫,他系统地给马赫诺传授了巴枯宁和克鲁泡特金的学说,使之由一个简单的反叛分子变成了坚定的无政府主义者。②
  1917年的二月革命推翻了帝俄政府,马赫诺因此获释出狱。他迅速返回老家,不久被推举为古利亚伊-波列工农代表苏维埃主席,发展土地运动。但是第二年春季,布尔什维克当局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德奥大军旋即开入乌克兰。马赫诺被迫东躲西藏,最后于6月来到莫斯科。马赫诺拜见了他的偶像克鲁泡特金,更加受到鼓舞。随后又同列宁举行了会晤,但因信仰区别过大,未能达成共识,不过列宁答应帮助他回到老家。
  1918年7月,马赫诺重归故里后悲痛地发现,在他逃难的几个月里,母亲的房子被付之一炬,哥哥被执行枪决。他怒火中烧,几乎在一夜之间组织起一支游击队伍,袭击当地权贵,乌克兰的马赫诺运动由此正式拉开帷幕。
  马赫诺是一位英勇无畏、足智多谋的游击队领袖,他意志坚定,性格随和,深得士兵的喜爱和忠心。他的部队主要由骑兵组成,当地农民自愿为其换马备车、提供食宿,因此机动性非同一般,经常神出鬼没,在敌人的心脏地带制造恐慌。这支队伍在村民的支持下得以迅速发展,周边的独立游击队也慕名而来,集结在马赫诺的无政府主义旗帜之下,不久便形成了一支拥有三四万人的军队――乌克兰起义军。
  二、苏俄内战时期的马赫诺运动
  1918年11月的停战协定签订之后的几个月里,古利亚伊-波列及周围地区基本没有受到其他政治权力的干扰,马赫诺加紧利用这种安宁状态来按照自由的蓝图重组社会。
  政治军事方面,马赫诺分子举行了一系列农民、工人和起义者区域代表会议,其中心问题就是保卫这一地区,防止被外人控制。1919年2月12日在古利亚伊-波列召开的第二次代表会议投票通过了“自愿动员制”,还选出了一个区域农民、工人和起义者军事革命委员会,来贯彻定期召开的代表会议的决议。在新委员会的刺激下,各城镇和乡村都在选举“自由的”苏维埃。虽然马赫诺建立这些机关的目的是要摆脱政治权威,但是军事革命委员会以及与之并肩工作的区域代表会议和当地苏维埃,实际上在古利亚伊―波列周围的土地上组织起了一个松散的政府,而且权力的缰绳牢牢掌握在马赫诺及其司令部的手中。
  社会经济方面,马赫诺分子的主要工作就是建立无政府主义公社。每个公社大约拥有100至300人口。公社社员大多是当地普通居民,他们在完全平等的基础上管理公社,并把克鲁泡特金的互助理论当作自己的基本信条。区域代表会议下令没收附近贵族田庄的牲畜和农具,把它们分配给每一个公社,并根据公社成员的实际耕作能力,给他们分配足够的土地。实际上,这种公社就是自给自足的农民土地乐园。③
  文化教育方面,马赫诺团结起俄国无政府主义运动中的知识分子,想借助他们的帮助来给他的农民追随者讲授无政府主义学说的基本原理。1919年夏天,沃林、阿伦•巴伦和阿尔希诺夫一起为马赫诺运动编辑了一份期刊《通往自由之路》,并出版了《警钟》杂志,还组织了一个文化教育委员会。除此之外,知识分子还打算开办现代学校,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和自主精神;创立实验剧院,为农民和工人拟定成人教育纲领。总体来说,由于为时短暂,这些文教活动取得的成绩是相当有限的,但它却鲜明的反映出了马赫诺运动的思想核心:那就是对一切权威的敌视和对自由的崇尚。
  1919年的前几个月,马赫诺分子和布尔什维克的关系表面上是比较友好的。古利亚伊-波列的农民把大量谷物运给饥饿的彼得格勒和莫斯科工人,苏维埃的报纸也称赞马赫诺是一位“英勇无畏的游击队员”和伟大的革命领袖。1919年1月,马赫诺分子和布尔什维克当局签订了一纸协议,决定联合对抗邓尼金的白卫军,乌克兰起义军编成红军的一个师,仍保留自己的内部建制。④但是,鉴于双方的政治信仰大相径庭,这种亲密的合作关系注定是不能长久的。很快,布尔什维克认为马赫诺分子的区域代表会议是“反革命的”集会而加以禁止,当马赫诺分子公然蔑视布尔什维克的禁令、如期召开会议时,契卡甚至派遣特工暗杀马赫诺。苏维埃的报纸现在攻击马赫诺分子是“富农”和“无政府主义匪帮”,红军闪击古利亚伊-波列村,解散公社,这样,他们的关系便彻底破裂了。
  当年夏天,邓尼金的白卫大军从南俄出发,横扫乌克兰东部,向莫斯科攻去。红军和马赫诺分子均遭到严重威胁,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又草草建立起暂时的联盟。八、九月间,马赫诺的部队被迫退往乌克兰的西部边境,后来于9月26日在乌曼城附近的佩列戈诺夫卡村发动了一次成功的反击,给邓尼金的后方制造了巨大的恐慌和混乱。
  佩列戈诺夫卡大捷之后的数月是马赫诺运动的巅峰时期。10月和11月,马赫诺部队占领了叶卡捷琳诺斯拉夫和亚历山德罗夫斯克数周,他们释放犯人,发布通告,鼓励政治和言论自由,解散当地的原有政府,试图推翻任何形式的统治,把无政府主义的自治理想运用于城市生活。⑤但是,拥有集体主义精神的城市产业工人很难支持马赫诺的这种乌托邦计划,因为现代工业生产要求严明的纪律和秩序,而马赫诺的没有系统的“自治”只能导致混乱状态。就连马赫诺的拥护者沃林也不得不承认他们在城市工作的失败。
  1919年底,邓尼金白卫军败撤黑海沿岸,红军遂命令马赫诺开赴波兰前线。马赫诺分子认为这是布尔什维克企图在其占领区实现统治,于是拒绝执行命令,他们态度极其强硬,宣布人民不需要“政委的统治”,“我们将以暴制暴”。在接下来的几个月的冲突中,双方都损失惨重,直到1920年10月,最后一支白卫军在弗兰格尔将军的率领下从南俄出击,马赫诺分子才同红军再次缔结协议。这次,起义军编成了红军的一个半独立师,布尔什维克也作出让步,同意大赦在押的俄国无政府主义者,保证他们的宣传自由等。然而,仅仅过了一个月,红军在马赫诺的帮助下击败了弗兰格尔白卫军之后,便撕毁协议,同马赫诺部队全面开战。马赫诺在乌克兰游走了大半年,最后兵败山倒,逃往国外。
  三、马赫诺的晚年流亡生涯和对他的整体评价
  最后这十几年的流亡生活是马赫诺一生中最孤独阴暗的时期。1921年8月,马赫诺渡过德涅斯特河逃入罗马尼亚,后来辗转来到巴黎。此后的马赫诺虽然也参加无政府主义圈子里的一些活动,为流亡的俄国追随者制定纲领,但是作为一个现实的革命者,他的政治生涯已经完结了。他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写作上,为巴黎的期刊《工人事业》写下大量文章,完成了三卷本回忆录,详细记载了自己的思想历程和实践活动,1934年于贫病交加中在巴黎与世长辞。⑥
  纵观马赫诺一生的活动,有几个信条他是始终遵守的:自由、自治、对任何权威的不信任与反叛。他把自己界定为巴枯宁与克鲁泡特金的信徒和无政府主义革命家,和布尔什维克一道同白卫势力作了不妥协的斗争,却又不能赞同布尔什维克的无产阶级专政政策。马赫诺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是值得同情的,但是他的思想始终未能宏观地把握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在这种思想基础上制定的计划始终缺乏现实的可行性,正是这些致命的缺陷造成了马赫诺的悲剧结局。
  注释:
   ①(俄)列宁.列宁全集(第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477.
   ②(美)保尔•阿弗里奇.俄国无政府主义者[M].普林斯顿: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1967:209.
  ③⑤(法)亚历山大•斯基尔达.涅斯托尔•马赫诺――无政府的哥萨克[M].爱丁堡:AK出版社,2004:86;153-154.
  ④(美)迈克尔•帕利.涅斯托尔•马赫诺的无政府主义[M].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出版社,1976:184.
  ⑥(英)迈克尔•马利特.俄国内战中的涅斯托尔•马赫诺[M].伦敦:麦克米兰大学出版社,1982:183-192.

标签:马赫 生平 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