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三年级作文 > 正文

[学习迁移规律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19-01-3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学习迁移的实质是学习过的东西在新情境中的应用,学习迁移能力成为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在课程教学中应用迁移规律指导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而且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从具体的教学入手,阐述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迁移规律;概括能力;元认知能力;自我效能感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09-0152-02
  前言
  开展的新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中一次力度较大的变革,首先是课程体系发生了变化,增加了以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为目的的相关课程,明确提出了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课程的三维目标。应用经验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要通过学习迁移才能实现,如何更好地使学生学会迁移,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学会有效地解决问题,是每个学校和每位教师都要面临的问题。
  一、迁移理论概述
  迁移也称学习的迁移,是指已经获得的知识、动作技能、情感和态度等对新的学习的影响。通常根据迁移的效能和迁移是否发生,把迁移分成三类,即正迁移、负迁移和零迁移。正迁移也称积极迁移,指的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所产生的积极的促进作用。负迁移也称消极迁移,指的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的消极的促进作用。零迁移也称不确定迁移。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迁移,而迁移是否能够发生,迁移的量有多少,直接关系到学习迁移的成效。只有掌握了迁移的基本规律,才能提高教育活动过程中的“教”与“学”的效率。影响迁移的因素很多,有的因素对迁移有促进作用,有的因素对迁移有阻碍作用。我们可从主观与客观两个方面来分析与归纳迁移的影响因素。从学习者的主观因素来看,影响迁移的因素有学习者的概括能力、推理能力、自我效能感、动机水平等;从迁移学习过程中的客观因素来考虑,迁移的影响因素有学习任务与目标任务之间的相似性程度、学习任务与目标任务之间的迁移的远与近的程度等因素。
  二、迁移因素分析
  (一)迁移与问题相似
  许多研究已经表明,问题之间的相似性能促进迁移。通过运用对比案例(contrastingcases)方法的教学增强学生理解何时、何地为什么要用新知识。适当地安排对比能够帮助人们关注以前忽视的新特征,并且知道哪些特征对于一个特定的概念是有关或无关的。适当地安排对比案例不仅有利于知觉学习,同时也有利于概念学习。先后材料的共同要素重叠越多,相似性越强,迁移发生的几率越大,迁移的广度也会更大。
  (二)迁移与能力和动机
  通过心理学各种研究可看出,实现迁移成功首先需要学习者对(学习问题与目标问题所对应的)领域知识有足够的掌握程度;其次学习者对迁移问题本身的理解要达到足够的水平;再次是学习的方式不能死记硬背,而是要对学习的知识进行深度理解。因此,学习者的已有知识水平与学习能力是迁移成功的首要因素。
  (三)迁移与概括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Judd进行的研究表明,知识的迁移是存在的,只要一个人对他的经验、知识进行了概括,那么从一种情境到另一种情境的迁移是可能的。知识概括化的水平越高,迁移的范围和可能性越大。原理、原则的作用,因其具有普遍化的作用,可以适合于一切有关问题的解决,足以加速问题解决的步伐,增进学习迁移的效用。
  (四)迁移与元认知能力
  元认知能力是自我认知过程的认知能力,它表达了学习者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反思能力。学习时学习者对知识信息进行有效编码的能力是思维能力或元认知能力的体现。相似编码能够有效地使用更概括和更完整的相关图式来改进表征,从而促进学习的迁移。在学习和迁移中,元认知有两种:有关对自己已有知识的思考和如何调节自己的学习过程思考。一般具有高元认知水平的人会躬身自问:有关这个主题我已掌握了多少知识?我需要多少时间去学习这个主题?好的学习计划是什么?如何评测学习结果?如何修正学习步骤?如何查处错误?如何理解学习内容?这些自我意识的问题帮助学习者主动监控学习过程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评估自己对某一特定测试的准备情况,以促进迁移。
  (五)迁移与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为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如果人预测到某一特定行为将会导致特定的结果,那么这一行为就可能被激活和被选择。效能期望则指的是人对自己能否进行某种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即人对自己行为能力的推测。它意味着人是否确信自己能够成功地进行带来某一结果的行为。当人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会去进行那一活动。例如,学生不仅知道注意听课可以带来理想的成绩,而且还感到自己有能力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时,才会认真听课。人们在获得了相应的知识、技能后,自我效能感就成为了行为的决定因素。
  三、计算机教学中运用迁移规律
  迁移与动机的关系事实上是一个学习的非智力因素问题。问题过于简单会使人厌倦,难度过大的任务也会引起挫折感。这就要求我们的学习或教学过程更注重学习材料的难度,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巧设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有效地导入新课,引入主题,开放自主、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是引发学生直接学习兴趣的关键因素,可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起他们的浓厚兴趣。教师应该注意要经常采用提问的方式,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如在上《计算机基础》中硬件组成一节时,我想由故事引入是个好方法,有哪个学生不喜欢听故事呢?“这五大功能模块是怎么来的?由谁提出来的?”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于是自然就引入了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的故事。
  (二)游戏激发学习动力
  玩计算机游戏是大部分学生的兴趣之一。因势利导把游戏作为切入点,在设计课堂任务时插入一些游戏的例子也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兴趣。我在《汉字录入》上机练习时,允许学生利用软件的游戏,如“警察抓小偷”、“打地鼠”等游戏进行录入速度的练习,他们找到了乐趣,有了成就感,进而自觉学习。
  (三)实时点评,优化考核
  及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给予适当的考核,也是刺激学生学习的一种有效手段。比如在《网页制作》课程中,每节课都有要预期完成的任务,即制作一个相关网站。在学生按要求制作成功后,通过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学生示范并点评,指出哪些地方运用知识技巧恰到好处,哪些地方运用的比较合理,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等等。
  (四)现学现用
  现学现用是计算机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间接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之一。例如学习完Word表格制作后,让学生制作一个毕业生简历表。当大多数学生顺利制作成功后,就会信心百倍,会感到有新的挑战,新的兴奋点,这样既保持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形成良性循环。
  四、探析迁移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提高学生的概括和分析能力,促进迁移的发生。概括的基础是分析。分析就是把整体分解为部分,或把复杂事物分解为简单要素,或把过程分解为阶段,或把动态凝固为静态来研究的思维方法。提高分析能力是概括的重要因素,分析出问题的本质才能够正确概括。
  (一)教学中多采用比较的方法
  通过比较,可以区分出知识的异同,易于建立准确的概念,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通过比较,能够提高学生抓住事物本质的能力,防止负迁移;通过比较,能拓展学生思维,为今后的问题解决提供新思路。
  (二)教学中多设置开放性问题
  开放性问题没有固定答案,重视问题的思考过程和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与经验积极参与到问题的解决中,更具有探究性与创造性,可以充分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分析能力及学习迁移能力。例如,让学生利用Dreamweaver的知识设计一个个人或者班级网站。
  (三)教学中创设多样学习情境
  营造和谐的氛围,是创设积极参与的教学情境的前提;真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是创设积极参与的教学情境的重点;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是创设积极参与的教学情境的目标。学习的目的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多样的情境中学习更利于学生概括概念的相关特征,形成对知识更灵活的理解,在新情境或实际问题中有效地迁移。多样的学习情境可以来自于教材、课程标准、生活、实验,也可以来自学生的错误,还可以来自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熟悉及教学的感悟等。
  结语
  教学实践说明,教学中运用现代迁移理论,既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也有利于学生基础性学习、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培养。俗话说,教有法而无定法。同样,学有法亦无定法。为促使学习活动产生正迁移,教师的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动态学习心向。鼓励学生在面临新课题、新情境学习中灵活运用原理、法则解决问题。教会他们能经常“随机应变”、“另辟蹊径”的学习方法。许多教师在实践中也认识到,学生学习问题虽千头万绪,但只要把握住迁移,教学就可做到“教有条理”、“学有头绪”,使学生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良好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彭凯,李智.基于学习迁移的通识课程教学策略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1).
  [2]聂良佐.影响学生学习迁移问题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11).
  [3]杨振华.论学习迁移在林业院校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林业教育,1996,(4).
  [4]王梅.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正确运用学习迁移规律[J].现代教育科学,2003,(10).
  [5]杨红.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分析及促进积极迁移的策略探讨[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1997,(4).
  [6]任洁.定势对程序性知识学习迁移的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2).
  [7]齐冰.教学中促进学习迁移的策略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7,(12).
  [8]高迎浩.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J].文教资料,2008,(11).
  [9]任洁.影响学习迁移的几个因素的实验研究[J].应用心理学,1996,(1).

标签:迁移 规律 计算机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