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设问句 > 正文

评判性思维 挖掘学生的错题,让学生成为评判的主人

时间:2019-01-1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随着安阳市名师工作室小组的活动,我带着年轻的区的骨干教师李老师到到内黄县送课下乡。李老师执教的《角的度量》一课,对教材的把握和对新课程理念的领会深刻,教学方法把握得当,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特别是她利用巧妙的提问和学生的认知需求,生成了量角器的教学,令人激动不已。
   认识量角器以及学会用量角器量角是本堂课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李老师改变了以往直接给学生出示一个量角器,让学生观察、认识的做法,而是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利用精巧的预设,巧妙的提问,将学生一步一步引入一个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创造空间,让学生的认知冲突一次一次激化,从而让学生自主完成了一个发明创造――量角器,强化了本堂课的重点,突破了难点。如:课一开始,老师出示了角1和角2,让学生比较大小,学生意见不一,老师接着马上追问:“有什么办法知道到底哪个角大?”这一下子就激起了孩子们探究的兴趣,猜想、推测、小组合作、动手实践一系列活动便开始了,而当学生通过拼角的办法得出角2比角1大一个小角时,老师的提问并没有就此止住,而是进一步深入:“用这些大小相同的小角去拼比起来更加精确,黄色小角能比的确实精确,可这样一个一个零散的小角使用起来感觉怎么样?一个一个,能不能想个办法,既保留黄色小角比的精确的优点,又改进它使用不方便的缺点,使它方便我们使用呢?”多么令人思考的问题呀!“一石激起千层浪”,把小角拼成半圆――尝试用初步完成的量角工具量角――为量角工具设计数字等等,一系列具体、有序、有效的自主活动,层层深入,让学生真正在自己的操作中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让本来枯燥呆板的认知活动升华到一种以学生为主的、充满智慧的创造性活动,这些环节的推进,一点牵制的感觉都没有,都是学生在积累认识的基础上自然上升到的层次。我认为在李老师对“认识量角器”这一目标的教学可谓是本课设计的一个亮点,也是一个非常出彩、有效教学的过程。人人动手,主动探索,去经历、感受、发现使他们获得真实的学习体验。相信这些孩子的学习的感受是难得、难忘的。
   课堂是一种缺憾的艺术。在听课中的几个小细节,引起了我的思考。比如在研究如何度量角的环节中,同学们在讨论一个角到底是110度还是70度时,有个学生说是120度,老师说“乱了乱了”,没有理会这个同学,结果一直到讲解完之后,仍然有同学认为是120度。我想这个问题的挖掘力度是否要更强一点,因为有些孩子在数角的时候可能不是从0度起而是从1也就是10度数起的。老师可以在这里稍留时间让全体学生进行讨论,甚至可以适当地激化两种意见的矛盾,让学生成为评判的主人,在不断的辩论和反思的过程中产生思维的火花,从而突破这个难点,这样是否会使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呢?另外,在讨论度量角时,,李老师问:“什么时候看内圈什么时候看外圈呢?”一个不起眼的小女孩答道:“开口朝左时看外圈,开口朝右的时候看外圈。”多么精彩的回答!可惜的是我们的李老师放过了这一闪而过的智慧之光,可能是这个孩子的回答与老师的设想不尽相同吧!更遗憾的是李老师在下一个男孩子回答出他理想中的答案:“角的一条边与哪圈的零刻度线重合了,就看哪圈”之后,还不忘记提醒小女孩到:“你知道了吗?”小女孩在无可奈何地点头时,恐怕在嘀咕:“我说的也可以嘛!”想想孩子们操作的时候,即使碰到了开口朝上或朝下的角时,往往把本子转到开口朝左或朝右来测量的,要是当时李老师竖起大姆指来一句:“多么有感觉的孩子,真是一个富有创意的好方法!那黑板上有个角开口朝上而黑板又不能转动,怎么办呢?”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去评判,赏识了少数有独特思维的孩子,又启发了其余的孩子要善于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让课堂生成体现得更为淋漓尽致!
   总之上一节好课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精彩的课堂,与平时的积累和钻研是分不开的,只有精心挖掘学生的“错题”,让学生自己成为评判的主人,才会有收获。希望我们不断的去摸索,去探究,去反思,祝愿我们每个人的课堂越来越精彩!

标签:学生 评判 挖掘 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