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说课稿 > 正文

比的意义说课稿

时间:2017-05-2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修订《比的意义》说课稿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说课稿

各位老师:

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第十一册48-49页“比的意义”,下面,我从以下三方面对教材进行解说。

一、关于教材

1、内 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48-49页“比的意义”。

2、教材分析:“比的意义”这节课是开启课,比与除法以及分数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以后的学习有深远的影响。

3、教学重点、难点:比的意义这节课的知识点比较多,内容也比较复杂。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比的概念的建立。教学难点是: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4、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a、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

b、学会比的读法、写法;

c、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之间关系的过程,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比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自主学习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

分析、概括的能力,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关于教法

1、情境导入法

借助富有教育意义的“神五”飞天的情景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其能自主地探索新知,解决问题。在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爱国热情的同时,又能比较自然地引出比的两种运用。最后通过让学生回忆、观察,总结出比的意义,使学生把比的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

2、讲练结合法

引导学生学习比的读写;又用自学的形式让学生认识比的各部分的名称以及比值的求法;

3、分组讨论与合作探究法

通过分组讨论与合作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对比与除法和分数进行详细的对比,使学生对原有的知识进行重新建构,既加强了知识间的联系,又增强了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并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三、关于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各个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是有差异的。比的概念较抽象,中下生难以理解,上课时要多关注这部分学生的掌握情况。通过分组讨论、阅读教材等形式,使学生都能主动学习新的知识。

四、关于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利用“神舟”五号升空这一现实素材自然地引出“比”,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另一方面可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

主义教育。

(二)探究新知

在比较分析中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比”和除法的联系,加深对同类量与不同类量比的意义的理解,对比的概念形成较为清晰的认识。

(三)自主学习,加深认识

1.自学比的相关知识。

自主学习也是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在抽象概括出比的意义的基础上自主学习比的相关知识,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发展。

3、沟通联系

在讨论交流中,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四)巩固知识,应用拓展

1.P49“做一做”第1题。

结合具体情境帮助学生巩固比的概念,为以后学习比例打下基础。

2.P49“做一做”第2题。

通过练习,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比和除法的关系,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练习十一第1题。

在具体情境中,教师充分挖掘习题资源,引导学生从量与量的关系这一角度去认识比,明确两个量(多个量)的比表示的是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进一步加深对比的意义的理解,深化对比的认识。

(五)回顾总结,交流收获

师:说说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或问题?

板书: 比的意义

15÷10→15 :10

10÷15→10 :15

42250÷90→42250 :90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15:10 = 15 ÷

用字母表示:。 32 ┊

篇二: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意义》说课稿

比的意义说课稿

藉口小学 陈其明

一、教材分析:

教材在安排比的意义的学习时,分为三个阶段:比的意义、比的各部分名称、比与分数及除法的关系。比的意义教材是从日常生活中的相除关系的例子中引出的,通过对具体例子的讨论,明确了比的概念是建立在除法的意义基础之上的,揭示了比与除法之间的本质联系,是一种以“倍比”为基础的比较关系。

教材在介绍比的各部分名称时提出了比值的意义,它既是一个知识点,又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是本节课的又一教学要点,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对后继学习特别是综合应用各种知识解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理解比的后项不能为0的认知基础。 比的意义是由除法发展而来的,与除法,分数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正因为如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确定如下:

1、基础性目标

(1) 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和求比值的方法。

(2) 弄清比同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2、发展性目标

(1) 联系比的意义教学,贴近生活实际,增强学生对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

的感受,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2)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帮助他们在自

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重点:比的意义的理解,比同分数、除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在现实生活中发现比、感受比。

二、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用创设情境法,激发学生对比的知识的研究兴趣。从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能够发现数学问题。运用知识之间的联系,在除法的基础上教学比的意义,目的使学生对比有整体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练习形式多样,使学生从多种方式理解比的意义。

三、说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激趣引入

从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导入新课,能发现比在生活中的应用,从中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

二、体验合作,自主探究。

(一)教学比的意义

第一步给出长方形的长和宽两个条件,请学生解答长是宽的几倍和宽是长的几分之几这两个问题并列式,根据学生列的除法算式,明确是长和宽两个量在比,启发学生思维,除了用以前学的除法知识对两个量进行比较外,还可以用一种新的方法进行比较。然后展开“比的意义”教学活动,说成长与宽的比是多少比多少。第二步看算式,运用新知识说说。(说明:从学生身边的数量中提取数学问题,从而引出新知识,运用旧知识进行迁移。)第三步,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00千米,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让学生用两种求速度的不同方法,使学生初步知道两个不同类的数量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用比来表示。在上面两个例子的基础上,让学生概括出比的意义。

(二)教学比的读写法、各部分名称、求比值的方法及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

比的读写法、各部分的名称,让学生看书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然后组织同学们汇报学习成果,引导学生介绍求比值的方法。知道后,并引导学生运用方法,计算出比值,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在汇报过程中,寻找比值的规律,即可以是分数、整数,也可以是小数。

比与除法、分数都有着比较紧密的联系,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和区别是这节课的难点,我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回忆、思考、讨论等活动,在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的基础上,找出了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和区别。看电脑屏幕,用“相当于”一词来说明比、除法、分数的联系,促使了原有知识的重新建构,加强了知识之间的联系。

三、交流比

1、小强身高148厘米,小明身高12分米,小强和小明身高的比是148﹕12。

2、5÷4又可以说成5比4,又可以写成5/4。

3、星期一六(3)班,实到人数48人,缺勤3人,缺勤人数与全班人数的比是3:48。

通过这个环节的教学,使学生明白两个量之间的比要统一单位,并且要搞清楚是谁和谁比。

四、小知识:解答足球赛中的2﹕0现象。

若学生不能自动解决教师将指点:2﹕0的意义只表示某一队与另一队比赛各得的进球分数,不表示两队所得分数的倍比关系,这与今天学习数学中的意义不同。

同时从2﹕0这个比出发,根据求比值的方法,2﹕0=2÷0=?这个问题,根据除法中除数不能为0和分数中分母不能为0,得知比的后项不能是0。

五、拓展知识

介绍黄金分割的知识,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有了更深的体会,并通过介绍黄金分割的妙处,让学生有更强烈的学习欲望。 教学课后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本节课我从除法应用题入手,通过复习同类量相除,不同类量相除的内容,引出“比”的概念,培养了知识迁移能力。在理解比的意义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出比的意义,使学生不仅获取了新知识,也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课后练习,重在加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及时反馈了学生掌握概念的情况。

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数学来自于生活,又必须回归于生活。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能赋予活力与灵性。教学中的教与学联系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比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由于“比的意义”内容繁杂,在一开始,根据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比,初步感知比,使学生对比感兴趣,非常乐意探究知识,巧妙地导入新课。在出示例题后,组织学

篇三:《比的意义》说课稿(1)

《比的意义》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小节《比的意义》。

一、说教材分析

比的意义”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教材中第四单元的一节课,“比的意义”是关于比的知识的开启课,对以后的学习比的知识有着深远的影响。教材在安排比的意义学习时,分为三个阶段:比的意义、比的各部分名称、比与分数及除法的关系。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后,从具体日常生活中的相除关系的例子中引出的,通过对例子的讨论,明确了比的概念是建立在除法的意义之上的,是一种以“倍比”为基础的比较关系。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对已有的两个数相比的知识得以升华、拓展,同时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应用和比例的相关知识等后续学习平坡架桥。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五年级学生的特点本节课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比的读法、写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并掌握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掌握求比值的方法,会正确求比值。

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从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概括出比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在具体的情境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确定: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比的意义,会求比值。

而本节课的教学

比的意义说课稿

难点是:理解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情况,结合新课标的教育理念,本节课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

1.情境法。

2.探索法。

3.合作法。

4.激励法。

以上这些教法、学法将会在我下面的教学过程一一体现。

四、说教学流程

这节课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比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学中应当努力创设源于学生生活的现实情境,因此,在课的开始环节我创设“神九“在太空中,执行此次太空漫步任务的女航天员刘洋在飞船舱内向人们展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情景。以国旗的长是15cm,宽是10cm。这两个信息。作为引入比的切入点。既激发学生学

习比的兴趣,产生了解比、认识比的心理需求,为本节课的学习创设一个良好的研究氛围,又使学生体会到比是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又一种数学方法。

第二环节:引导探究,认识比。

本环节通过对“长和宽的倍数关系、宽是长的几分之几、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得到了3个除法算式15÷10、10÷15、42252÷90后。给足时间让学生仔细观察、相互讨论,完后我请学生反馈、我猜想学生可能这样回答:老师:这三个算式都有除号、老师:这三题用的都是除法计算等等。对于学生的每种看法我都给予肯定、表扬XX同学你真是个既爱动脑,又爱眼观察的好孩子,老师爱你!XX同学你的想法真独特,值得同学们参考等等。设计以上这个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目的是让学生得到这三个算式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是两数相除。并引导学生根据这个特征归纳概括出比的意义是: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本环节还安排学生深入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这部分知识我结合15︰

10=15÷10=3/2向学生介绍比号、前项、后项和比值。

在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区别环节我。结合例题15︰10=15÷10=3/2,采用表格式的方法,让学生着重理解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课件出示表格:

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探究解题的能力。在本环节中,我让学生自学课本,自己找找比的其他方面的知识,使他们认识到比与比值是互相联系而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

通过“试一试”使他们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发现两个数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但要注意的是写成分数形式的比仍要按照比的读法来读。

最后,组织学生对“比的各部分与除法、分数之间各部分间的关系”和“比的后项可以是0吗?”展开讨论,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对比的认识更加透彻,认识结构得以进一步完善。

第四环节:多样练习,应用比

课堂练习是在学生自我建构基础上的巩固,是学生个体对知识所进行的自我解读,更是对前面各个教学环节实施效果的检测。因此我设计了以下一些练习题型:

填空题。

就是根据条件和要求写出比并求比值的填空题,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

判断题。

设计这这题是为了让学生在理解比的意义的基础上,联系以前所学过的数学知识,沟通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活题。

通过向学生介绍黄金比,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生活中的美的能力。 以上练习的设计我遵循“循序渐进”的梯度性原则,采用形式多样的练习方式,帮助学生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经历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最后通过精美的课件展示令人赏心悦目的“黄金比”。既帮助学生加深了对比的意义的理解,又积累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大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数学思考能力。

第五环节:总结概括,拓展比

通过概括本节课所学内容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通过自我评价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通过质疑使学生查漏补缺完善自己的认知。通过课后调查比在生活中的应用,把学习空间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 ,又回归生活的基本理念。

五、说板书设计

比的意义

标签:意义 说课稿 比的意义说课稿最新 人教版比的意义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