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谈判技巧 > 正文

【“地方特色文化与民俗文化进校园”观察与思考】中国北方地方特色民俗

时间:2019-01-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地方特色文化,是范型化了的母语中的母语,是身处该地域中的人们引为自豪的精神之家,而民俗是一个民族的集体抒情诗,把地方特色文化与民俗文化内容融进学校教学活动过程之中,是一项光前裕后的工作,不仅能使祖国语文生态保鲜,更使之永远处于生长发展的状态之中。很多有教育眼光的学校校本乡土教材建设尝试和民俗文化进课堂的努力,不少学校把地域的民间特色文化进行课题立项研究,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取得阶段性成果,赢得口碑,笔者为之兴奋。可经过调查摸底,发现在操作上还存在不少盲点误区,留有遗憾,需要从“点”的归纳中,找到“面”上的共性缺憾,作个通报,以期注意纠正或避免。
  
  一、校本乡土教材建设――眼花缭乱应景
  
  当校本乡土教材建设成为时尚后,以高邮为例,多所学校以本土特色文化资源为依托,追踪溯源,广搜博采,编写校本乡土教材。高邮实验小学的《中国邮文化校本教材开发和利川研究》为江苏省规划办重点立项课题。全国有两千多个县市,而高邮市唯一以“邮”命名的县市。全国共有古驿站四十六处,沿着京杭大运河,高邮就有两处驿站,一是界首驿站,一是孟城驿站。而盂城驿站是全同保存得最大最完好的明代驿站,是闫宝级文物,高邮被命名为邮文化之乡,集邮之乡,中国第一、二、三、四届邮文化节都在高邮召开,可谓高邮邮文化渊源之深,历史之久、资源之半,特色之特和凸。高邮以实效小为依托,邮文化课题立项,编撰校本教材《邮都读本》。天山中、小学位于淮南名山神剧山脚下,地域风光有特色,70年代出土的汉代广陵王刘胥的墓葬更其有特色,扬州市出重资建成的汉广陵王墓葬陈列馆在当时国家领导人江泽民陪同法国总理希拉克参观后,声誉鹊起,各种媒体争相报道,昔日寂寞不堪的出土文物“黄肠题辏”前游人如识。如今易名为“汉陵苑”的陈列馆在收集、研究汉文化资料方面成果较多。该小学靠山“吃”山,编写了汉文化普读教材《山花烂漫》;天山中学也在着手编撰。蚕种场小学依凭学生父母多是蚕桑从业人员的先天优势,抓住秦少游(北宋婉约派词宗,高邮人)所撰《蚕书》是中国第一篇蚕学专论的历史闪光点,汲取精髓,古为今用,赋予蚕文化新的时代内涵。龙虬初中利用1997年的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龙虬庄遗址所开掘的龙虬庄文化,凭着以龙虬庄遗址建成的龙虬文化博物馆在学校附近的地理优势,借着博物馆已成为中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名牌效应,把高邮编撰成书的多部龙虬文化普介读物加以删减整合,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编写出版自成体系的“龙虬文化简本”读物,突出古龙虬人在农业稻种生产史的成就,根据古代野生稻化石特点,联系本地现今远销南北的高邮珠光大米的名牌创建过程,开展龙虬古文化研究和稻作研究教学活动,作为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内容。更有高邮中学的秦少游宋词文化、汪曾祺文化研究、王磐及王氏父子训诂及古文化古诗词古楹联研究。王磐是元代散曲大家,王念孙、王引之父子是清代训诂学大师,汪曾祺是当代小说家,他们都是高邮人的骄傲,他们的文学与学术文化成就,都到达了他们身处其中的那个时代的最前头、最高处。凡此种种,一时给人以杂花生树,满眼生春的感觉,煞是热闹。
  虽然一些校园文化积淀深厚的名校、老校编撰的校本教材档次上乘,可是多半学校的校本教材,细加研读不禁心生遗憾;而调研校本乡土教材的使用情况,更是禁不住心口发凉:一是诸多校本乡土教材十分粗糙,不成体系,难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知识性与趣味性难以融合,整本书没有统一的语式语调,东拉西边扯,有的仅仅是本校学生。专题作文的汇编小册子,质量都达不到教材应该有的水平梢次。还有的学校校本教材的编写只是对校内文学社团活动成果改头换面的装潢包装,甚至有些校内文学社团的活动蹄子就不对头,比如在全国小有名气的川青小学芦花诗社,教着一群活蹦乱跳,天真烂漫的小学生做古诗,让幼小的心灵戴着镣铐“驰骋”想象力和创造力,不亦感乎!二是不少校本乡土教材发放学生后未予有效使用,安排的教学课时实际上被挤占挪用,执教者大多是学校教学水平不好、难以胜过主科教学的中老年教师,这些执教者限于繁冗的校务或精力,经常把校本乡土课让给主课教师。教校本乡土课无需考核,教师自然就没有教学压力,落得个清闲自在,顺其自然地,这些校本乡土教材大多数在作为学生收费依据一次性“使用”后,被柬之高阁或被收破烂的收留了。
  
  二、民俗魅力课堂体验――多是声音少践行
  
  初中,我们执教沈从文《端午日》,一堂多媒体新型课行将结束,这时教者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及媒体画面的展示内容,以记者采访的形式,由女生组设计采访话题,男生组准备接受采访。在组织实施过程中,女生组的一个采访话题引起了大家深长的回味,组织龙舟竞忆,这是很“软”性的东西,没有道德的约束与法律的规范,完全靠日常生涌的点滴熏染,以随意插柳而成荫的方式得以传承延续。
  贴近民俗,作适当启示,可以近距离比照,也可作宏观上的俯瞰。回到原课文,大多数同学对龙舟竞赛中那种千舟竞发、百舸争、流的场面、对万人空巷、观者如堵的盛况心有感触,对万民同乐、捉鸭尽欢的赛事余波回味无穷,却不知道追捉鸭子其实是“即兴小品”,别的地方其他年份的龙舟盛会不一定都安排此等内容一一而且随着时代的变迁,生活内涵的丰富,传统风俗也灌注了新的内容,一些蕴含封建礼教因子的习俗被淘汰取代了,一些高新科技产品也适时进入了民风民俗的阵地,比如把龙舟赛事摄制成音像制品、组织播放等等。进行这种不同时空的比照与俯瞰,利于使学生们对本民族优秀习俗产生亲切感、认同感;对旧习俗则予以否定、抛弃。
  这样的一番理解、延展,学生来表现民俗就能高屋建瓴,在完成《月到中秋》的作文任务之前,班级进行中秋习俗的交流讨论,有的同学谈到吃月饼。拜月亮的好心情,有的同学谈到了捣馅心,做面饼的热烈气氛;有的同学淡到中秋节团圆节、丰收节,新谷登场了,月亮又圆了,气候双不冷不暖,我们的先人选择赏心悦目、天地同感的此季此夜作为节日,真是富有诗情画意,拜月果品是很有讲究的,取其谐音或取其实形,计个口彩。生梨不能供,不吉利;月饼四只,意思是称心适意,闭刚圆圆,芋头则遇好运遇好人,石榴是子孙满堂,香藕是佳偶呈祥,芝麻是节节高升,苹果则意味着平安的祝福,菱角兴旺发达,连一碗白开水也意味着喝下去不尿床……看看,这些学生们,思维已进人了民俗文化的深层,活跃到象征语义的范畴内了。后来有同学的同题作文还发表在了《全国中小学生优秀作文选》上。
  受学生启示,我们写了《端午节溯源》一文发表,其中有“把靠近家宅的苦艾全部割去,让种稻的脚板不致被瓦砾硌着;把河沿密匝匝的香蒲全部割去,使开河的腿肚不致被草叶缠起。这艾这蒲,香香苦苦,仿若生活。随手插几片在门头,放一束于家神前,久而久之,便成了仪式,图腾化了。艾蒲悬门的习俗代代沿袭,生活便在此被诗化了。当我们把产 艾生蒲的两地联系起来,从家院到河流之问,便理出了一条农作之路,也就发现了我们农耕民族亲近在大河,热爱水利、紧扣农业命脉的发展思路。先祖们悬艾插蒲的行为艺术,表现的是我们民族的生存智慧和生活诗意啊。难怪邑人汪曾棋说:民俗是一个民族的集体抒情诗。
  
  三、诗情画意前景乐观――笑看未来须专情
  
  开发民间特色文化资源,建设校本乡土教材,着眼于民俗文化的开掘与研究,渗入课堂教学过程,是一项长效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学生在民俗文化的熏陶中认同了伙伴,认识了自我的心性之源,渐渐会形成一种文化身份感,文化品位感,以自强的眼光看世界,以自由的眼光看天空,以自信的眼光看未来。部分学校中的优秀学生赢得这种拥有文化自信心,身心飞翔感,得益于学校对校本乡土课程的专情开发打造,对课堂教学渗入了民俗文化内容的自始至终的坚持,更得益于家长对社会教学力量的优筹利用,还得益于地方政府部门对本土文化的强势宣介,推进与名牌打造工作。高邮南海中学趁着高邮市政府成功举办三届“中国邮文化节”的形势,利用邮文化节的有效资源,加以增删整合,驾重就轻地编成《邮海泛舟》的校本课程材料,请资深集邮专家进课堂,约邮票设计大师搞讲座,海内名流大手笔,讲课规格既商,又能结合学校与学生实际,深入浅出。南海中学被命名为第二批全国青少年集邮活动示范基地,校内成立“少年邮局”,组建“南海邮协”。学校邮协多次组织会员去南京、苏州、无锡、泰州等地观摩学习,专情打造出成果,该校在高邮市集邮知识竞赛暨征文活动中,参赛率高,获奖面大。高邮借助“邮文化”课题,在全国邮票设计大赛中,高邮市26所中小学校组织449件参赛,50件作品入国全国首届生肖个性化邮票少年没计大赛评选资格,其中获一等奖10名,二等奖19名,三等奖20名,南海中学有8名学生获奖。在这里集邮、谈邮,设计邮票,不仅仅是益智怡情、寓教于乐的活动,学生们还获得无与伦比的成就感。高邮是省级“二胡之乡”,城北小学、第一小学、实验小学、武安小学组织二胡兴趣班,庞大的阵容成了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而学生技艺日精,不少学生在全国少儿二胡大赛中载誉面归。
  正是这些学校的校本乡土课程的开发与创新,课堂教学一以贯之的融进、渗透地方特色文化,包括民俗文化内容,为无数梦幻少年铺设了金色的起飞场,为他们铸造了放眼世界的胸怀,熔炼出寻找光明的眼睛。
  随着地方民俗特色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传承、开发、利用,申报“非遗”,政府、学校充分重视、学校科研水平提高,课题立项研究专心致志,民间民俗特色文化校本教材的编、教,校本课程合理科学的使用,会渐入佳境,大放异彩的。

标签:地方特色 文化与 民俗文化 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