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想象作文 > 正文

爱的教育 触动心灵泪点_爱的教育能触动学生的心灵

时间:2019-01-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鸟自爱巢人爱家,家是一个拥有安全感、归属感和爱的地方,是孩子成长的最重要的场所。而家庭的破裂、残缺、重组往往会使孩子过早地品尝到人生的不幸,他们面临着亲情残缺或教养失衡的问题,因而比正常家庭的孩子更易产生情绪和社会适应的问题。如何帮助这些问题家庭的孩子适应当前生活的环境,平衡他们的心理,这是当今学校教育不可忽视的问题。
  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植根于爱,是教育工作取得成功的秘诀所在。作为班主任,要勤于了解问题家庭学生的特点,积极探索离异家庭学生的教育技巧,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变化了的客观环境,使他们的智力、性格、情绪得到健康良好的发展。
  首先,必须用耐心去了解孩子的家庭背景。有的家庭父母虽没离异,但因父亲或母亲有种种原因离家出走,与父亲或母亲单方相依为命;有的父母亲闹矛盾或到外地去做生意,把孩子扔给老人或寄养在亲戚、朋友家;有的父方或母方过世再婚,孩子难于与继父或继母相处等。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只有对学生的家庭状况了然于心,才能对症下药,开出良方。而家访,正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联系的最有效的方式,是学校教师与学生家长沟通的桥梁与纽带。两者之间的相互配合、协调,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而在家访时,家长和班主任能面对面、全方位地分析孩子的优缺点,探讨改进教育方法的好处是任何书本和任何课堂教学所替代不了的,所以家访在当今社会发展中任然值得提倡。当然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家访的形式必将有新的变化、创新与发展。如有的家长认为,家访地点改在休闲广场、公园等比较合适。家访方式有电话家访,网络视频咨询,家校路路通等,因此家长与老师要用好不同环境下不同方式的家访,让高质量的家访发挥出最佳的效益。
  一个在读我班初二的女生―张某,由于母亲常年去外地做生意,家里只有她和父亲一起生活,偏偏父亲好赌,有时夜不归宿,有时邀朋友到家里来聚赌,父女俩很少交心,生活上的照顾欠缺,更别说思想行为上的管束了,几乎处于无政府状态,放任自流。所以她内心极度空虚孤独,不免和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纠缠了起来。开始她偶尔请假,推说身体不适,来上课了时不时要迟到;后来发展下去就旷课了,班主任打电话到她家,又没人接,而且她不在校时居然有几个社会青年来找她,后经我多次走访才知她的家庭不幸。而不幸孩子的心灵是稚嫩的脆弱的,更需要成年人的细心呵护。这种情况下,我使出“三斧头”,第一,把她的父亲请到学校来,狠狠批评了他的不负责任:对自己的孩子放任不管,不仅有悖于情理,也为法律所不允许。最终这位家长作出了深刻检讨――原来自己一直认为女孩子听话不会学坏,现在看来是极其错误的,并表示以后不会再疏忽大意了。还下决心一定从牌局里抽出身来,多花点功夫跟孩子交交心,弥补弥补。后来这位家长还面带歉意地提出请求:请老师不要把自己好赌的事无意间透出来,别让女儿的同学知道免得得女儿难堪,心里留下了阴影。第二,又紧锣密鼓电话联系她的母亲,商量联系亲戚中比较细心热情的女性把她的双休日生活管起来。第三,趁热打铁协调其他任课老师,从思想上鼓励,稍有进步就真诚地说“孩子,你也很棒”,又从学习上给予帮助,及时补上落下的功课,还从生活上给予照顾,嘘寒问暖。通过班主任的不懈努力,终于把她从歧途上拉了回来。在她初中毕业时我收到了她写来的一封信:老师,你也真棒!
  孩子的问题是家庭问题,因此要想真正解决学生问题,前提是先要弄清其家庭问题。我想提倡“千名教师访万家”的活动意义确实重大,切实能加强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联系,增进教师与学生及家长之间的相互交流。
  初中生正值“身心聚变”时期,初二学生尤为明显,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沃斯称之为“心理性断乳期”。也有人认为初二是整个中学阶段“最危险”的阶段,初二学生最难管理,这就是所谓的“初二现象”。人们之所以特别关注初二的学生,与近年来初二学生身上反映出来的种种表现密切相关。如:叛逆?盲目追求自由平等?易受外界影响?情绪情感偏激?易激动暴躁?情绪两极波动?凭感情行事的特征,但同时又具有可塑性大?主动尝试?追求独立等特点。从大量青少年犯罪案例分析来看,14岁的孩子(相当于初二年级学生)是青少年犯罪的易发期。种种状况表明,初二的学生是成长发展的转折点,也是教育的关键期。
  其次,要认真分析问题庭孩子的心理特点及行为表现,施以动之以情的教育,看重心理疏导调整心态的过程,不追求急功近利。家庭破裂、残缺使孩子不愿向别人说心里话,常期压抑在心里,就成了一种心理负担,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疾病。所以进行有效及时的心理疏导是很有必要的。家长和老师应经常主动地接近他们,和他们谈心,使他们心中有一种亲切感,让他们能够把心里话说出来,排除心中的烦恼,用正常饱满的情绪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家庭重组使孩子往往会长期沉浸于眷恋生养自己的父母的幻想中,思想恍惚。这时老师可以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让他们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最感兴趣、最爱好的事情中,从而培养他们积极的阳光的人生观。
  幸福的家庭很相似,不幸的家庭个个不同。问题家庭孩子的思想意识行为表现与正常家庭的孩子是迥然不同的。
  1. 精神恍惚郁闷。由于孩子由一方抚养,家庭失去了往日的欢笑,即使重新组建家庭之后,这些孩子的孤独感、不融洽感反而会加剧。主要表现有:不爱和同学接触,不善言谈,出现矛盾不能和老师沟通,或闷在心里,或行为粗暴。患得患失多;上课大多精神不集中,注意力涣散,学习效率差,成绩中下等。
  如我校有个出了名的问题学生,现读八年级,他读小学时就生活在一个父母感情一向不和的家庭里,曾服过安眠药想自杀。初一上学期的期末考试的第一天,他父母闹离婚第一次对簿公堂,法院没有判下。初一下学期春暖花开时法院判却判下了离婚协议书。前年他的父亲生意亏本,母亲炒股也赔了几十万。现在他名义上和父亲一起生活,实际上几乎每天都是一个人形影相吊地面对着一幢空荡荡的冰冷的房子,晚上有时候会有住在附近的年迈的祖父去看望他一下。他告诉我:由于父母离异,他的心如一潭死水,永远地被埋葬被封存。如果上课时他一动不动,就说明脑子里一片空白,精神恍惚。所以他请求我上课时对他宽松些,他的思维才能灵动起来。上课了,有时他很会答题,很响亮很清脆,体现出了很丰富的课外知识,令班里的尖子生刮目相看;有时走神走得厉害,看着书本埋头发愣,这时我会提醒他,叫他到黑板上去做做题;有时又好动的异常,独自一人朝着身边的同学不停地说话,声音越来越有力度,这时我会对他说:你到外面去玩一会吧。他就马上心领神会,微笑着默默地坐端正,继续融入到教学的双边活动中来。所以每次的期中期末考试,他的数学成绩一直在90分左右徘徊,其他学科也差不多在班平均的水准。当然素质教育需要成绩,但不唯成绩,更需要我们老师培养心智健康的高素质人才,我在引导这位学生时就是这么做的。
  2. 个性狭隘自私。有些孩子是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带大,对孩子过于溺爱,偏重物质满足,忽视在思想品德上对孩子的教育,使孩子的成长出现了片面性,造成了孩子心理上的欠缺。为了掩盖家庭生活的不如意,不愿与人多交流。主要表现有:对学习信心不足,学习成绩忽上忽下,各项活动不能积极主动参加。常自以为是,不能遵守班规校纪。如在2005年那届有个孩子因为是他爸离异重组后生的他,而家族中他又是唯一的一个男孩。爷爷奶奶伯伯叔叔姑姑疼爱有加,衔在嘴里怕化的那种溺爱使他成了个狭隘自私的孩子。一次头发留得太长了,再也不能容忍下去了,所以班会课讨论了男生留长发到底美不美的话题,最后多数压倒少数,结论留长不美也不该。他一下子站起来说想不通,我和颜悦色地告诉他“你可以保留自己的想法,不强迫你非要剪得短短的,但不符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否等想通一点后再去剪短些”。过了一段时间他还留着,我又和颜悦色地告诉他那天班会课上说的话,最后是被他妈妈抓住了,硬是胡乱地剪掉了些,发型没了,他没辙了才去了理发店。还有一次,他对历史老师说,请允许他不做作业,但保证期末考试50分中拿到40分,如果不同意,上课时他就不听了。
  3. 放任对抗、自暴自弃。因为父母自身素质很差,一方面缺乏管理孩子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迫于忙于生计,所以只会把孩子独自关在家里,使孩子在家里得不到温暖,产生心理偏差:以为父母不关心自己,用极端的行为对待自己,偷着到外面找乐去,如去网吧等未成年不宜的场所。这类孩子很偏执,听不进别人的劝告,不仅厌学,还刻意去学习一些不良的思想和行为,似乎内心有股仇恨,和父母老师对着干。我曾教过这样的学生,父亲开茶室网吧忙碌到深夜,母亲也守着一片小店,店内也藏着黑网吧和赌博机,在金钱诱惑下几乎不管自己的孩子,一天没来上学,班主任找到店里,父母竟然不知自己的孩子还躺在床上。各科作业几乎不做,语文老师催他交抄写本,他干脆递上日记:不自由,勿宁死。最后老师只能改变自己的方式,随时留意他,在他绽开笑脸时去“套近乎”;数学老师催他交作业,干脆逃出校门,逼得老师只能放下工作满世界地找。最后上交德育处对他展开法制教育。班主任的担心是如果不加强法制教育,这样的孩子是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4. 渴望温暖,需要关心。学习成绩差是父母离异的孩子最明显的特征,如果不及时辅导,长久下去,成绩会很差。老师上课时要多提问,多给他们练习的机会,也要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额外辅导;有的甚至在生活上还有困难。老师要多给予关心,使他们在点滴的关心中感受到温暖,增强他们对生活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树立起他们的学习信心。
  有道是:亡羊补牢,为时未晚。面对不懂事的孩子,父母应怎么做?北京市妇联权益部的赵淑华认为,夫妻虽然离异了,但在孩子面前所担当的角色没有变,不要让孩子在夹缝中生存,而要让孩子感觉到正常的父爱和母爱!离异夫妻不要互相诽谤,西方的离婚的父母能在周末一同带着子女去游玩、就餐。我们大多数中国人为什么就不能多从孩子的角度想一想,多一些宽容,少一点冷漠,多一点关怀,少一点悔恨呢?其实离异家庭的孩子是能同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样健康成长的!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面对每天问题层出不穷的孩子,老师应该怎么做?在具体的工作中,让爱的教育真正触及到他们的心灵深处,不妨遵循孩子心理特点去施教:把一个个活生生的未成年的学生看做大自然赐予你的礼物,多体察他们不安与惊慌的稚嫩心灵。发自内心地去爱护他们保护他们欣赏他们,尝试着故意“忘记”他们的缺点与不足,请多说说“孩子,你也很棒!”的肺腑之言吧!
  (戴建刚 常熟市周行学校 215500)

标签:触动 心灵 学生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