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率_有效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几点探索

时间:2019-01-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教师要从学生的知识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自己实践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这是数学新课程对数学教学的特别强调与要求。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更多地让学生经历新问题的解决过程,以引入问题,创设问题情境为切入点,鼓励学生去思考、探索、猜想和发现,寻求有根据的解决新问题的办法。
  
  一、 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求知欲望
  
  激励学生、唤醒学生和鼓舞学生是教学艺术的本质。因此,这就对教师的教学过程设计提出的更高更新的要求,要运用恰当的方式,选用适当的感知材料,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调动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认知潜力,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数学学习。例如,在教学“平面直角坐标系”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讲笛卡儿发明直角坐标系的故事,这样就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确保新课顺利高效进行。
  数学新课程教学的常用策略之一是利用数学实验来创设学习情境,它可以把抽象的理论直观化,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在观察分析的过程中有所感悟,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三角形三边关系”时,先让学生准备几根长短不一的小木条,然后让学生四个人组成一组,用三根小木条首尾相接拼成一个三角形,不许折断已有的木条,看哪些组拼得快,拼得多。随着学生们的紧张活动,一会儿问题就出来了,有同学已经发现自己组的三角形没别的组多,又维续探索、尝试。这时教师请每组说出拼出三角形的个数,然后问个数较少的组,为什么拼的个数少呢?学生回答有些木条在一起不能拼成三角形。这是为什么呢?本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这样的情境使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要教学的内容上,接下来的课也就水到渠成了。
  再如,在教学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平面内不共线的三点表示某居民小区有三幢高层住宅楼,小区居委会准备建造一个医务站解决居民看病难的问题。经过三幢住宅楼的代表协商确定,医务站的位置最好建在距三幢楼房的等距离之处。如果请同学们来设计,你们如何来确定医务站的建址呢?教师的这个问题一提出,学生们就十分活跃。有―位学生自告奋勇到黑板上点了医疗站的位置,可有同学说其点得很不准确。这是教师可以趁机说:“要想知道如何准确医务站的定位,需要同学们先学习“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理论知识。这样的问题情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
  
  二、 培养思维能力 自主创新探索
  
  教学新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理解并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以及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例如:教学“一元一次方程”,教师布置的课外作业是:“某集团公司需要建造生产车间,投标招来两个建筑工程队。已知甲工程队单独完成需40天,乙工程队单独完成需60天”。教师不写求证的结论,而先请学生自行添加结论,然后由教师写出:“现由乙工程队先做10天,再两个队合作,完成后共结得建造款450000元。如果按两个工程队完成的工程量计算建造款,那么该如何结算分配?”试解答这一问题,并让同学一起交流各自的做法。
  同学们很快给出了两种解法,接下来再让同学给出各自想出的结论。同学们积极发言:“先合作l0天,剩下的甲工程队做完,共得报酬450000元,问两工程队按工程量计算,各得多少建造款?”“先合作10天,剩下的乙工程队做完,共得报酬450000元,问两工程队按工程量计算,各得多少建造款?”“两工程队合作完成,共得建造款450000元,问两工程队按工程量计算,各得多少建造款?”同学们的这些发言充分凸显了想像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提高了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加深了对此类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三、 形成数学意识 变抽象为直观
  
  数学既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要使学生形成一种应用数学的意识,最重要的是加深他们对数学应用价值的认识与体验,用数学自身的魅力去感染他们,使他们真正感受和体验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无所不在和数学知识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及其带来的巨大作用。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把抽象的变成学生看得见的“数学事实”,采用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例如,在教学“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时,一开始就要引入生活中的多边形:三角形的交通标志、四边形的磁砖、足球中五边形的图案、六边形的地砖等,这些图形都来源于生活,学生熟悉,容易想象,能够较快地接受多边形的有关知识和相关概念,整个过渡自然、合理,使学生认为所学内容是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为后面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的探索做了很好的铺垫。
  
  四、 倡导合作学习 提高学习效率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的本质是沟通,是师生间的合作。要实现这一点,教师在课堂上必须转变角色,真正由权威的讲授者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利用教材中提供的“探索”、“问题”、“讨论”、“试一试”等栏目,给同学们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空间,多一次表现自己的机会,从而激励他们不断探索、创新。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例如“瓷砖的铺设”,在学生利用手中的多边形纸片进行拼图时,让学生分组结合活动,一是为了节省时间,二是为学生的合作交流提供一个平台,让学生在合作拼图的过程中去思考、讨论、探索,去设计创造出自己理想、完美的作品来。当学生的作品在投影上展示出来时,成功的喜悦和自豪感便溢于言表。
  几乎每个学生天生都有一种争强好胜的精神,只要教师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所释放的能量是巨大的,这种积极性和能量尤其是在处理有关代数计算问题方面,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在教学“直角=三角形”时,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记忆成了问题,一到计算算式题时就有好多学生做错。教师除了给学生讲要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记忆外,还可开展小组间竞赛。通过竞赛,大多数同学在做题的时候不再去翻书查特殊值了。
  
  五、 优化评价策略 促进学生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在学生数学学习评价的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评价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主要应考察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自信心、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情感。对于学生学习的进步,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赞扬和肯定。
  例如,学生回答问题对了要给予肯定,有的时候是一句表扬的话,有时候是赞许的微笑,有时也可以用手势来表示;有时学生可能回答不太全面,也要在进一步的引导下尽量让他说完,这也是对学生积极性的褒奖;特别是有部分学习上不太出色的学生举手时,一定要给他们发言的机会,这本身对他就是一种肯定和鼓励,不能怕他说错话,也许一句不全面的回答就是激活学生思维的导火索;在课堂活动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动态,对做得好的学生要激励其做得更好。同时,教师要正视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为不同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对学生中出现的独特的想法或结论要给予鼓励性评价,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
  总之,要从真正意义上实现数学有效教学,高效课堂,教师必须改革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学会学习、学会应用、学会思考,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姚伟宏江苏海门市东灶港初级中学 226156)

标签:几点 数学教学 效率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