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问题教学法探讨] 小学数学题难倒众人

时间:2019-01-1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教师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师在传统知识的同时,教给学生自主获取数学知识的思想和方法。在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问题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非常有意义和必要的。本文对此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 问题教学法
  
   新近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强调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问题教学法是教师在教学概念和原理时,以问题为中心组织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积极思考、独立探究、自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所以问题教学法是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是适应发展学生数学能力的需要。
  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问题情境教学就是利用和创设一个问题情境,使学生面临具体问题,以刺激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探索问题。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有探讨的空间。小学数学教学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让大部分学生有探索的空间,有解决的可能。如在教“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整数除以分数可以转化为乘以这个分数的倒数”时,小学生很难理解为什么可以这样转化,于是创设这样一个情境:“易拉罐饮料装在纸箱里,每箱共放3层,每层放的瓶数相同。一个纸箱里已经放了2层,这2层放了16瓶,这种纸箱共装多少瓶?”
   六年级学生当然会用整数应用题的解法完成该题。这时问:“16瓶饮料占整个一箱饮料的几分之几?”接着要求学生根据上述情节编成一道分数应用题“一箱饮料的2/3是16瓶,这箱饮料共装多少瓶?”
   这时学生对问题情境认识清晰,教师可放手让学生研究“16÷2/3”的计算方法,并提示学生可以摆弄物件或画图。这时候学生的探究热情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经过一番探索和讨论提出了以下三个结论:
   16÷2/3=16÷2/3 (式A)
   16÷2/3=16×1/2×3 (式B)
   16÷2/3=16+16×1/2=16×(1+1/2)(式C)
   这时教师把A、B、C三式都扳书在黑板上,让学生比较研究。这时,由学生自己发现三个式子都可推导出16÷2/3=16×3/2。在此基础上归纳出了计算方法:整数除以分数等于整数乘以这个分数的倒数。
   这样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或观察图形来探索,给了学生一个广阔的探索空间,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透彻地理解了计算法则,更重要的是经历了分析问题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综合素质得到了培养。
   2、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学会提问题。如老师教学“年、月、日”一课,为了给学生指明看书学习的方向,说“老师要让你们看课本后,自己来说年、月、日有哪些知识,这一课你们有什么问题和意见?”并用4分钟时间让学生认真地看和读。接着,老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说说自学中发现的疑难问题。有的学生问:“今年是2004年,为什么书上画的日历还是1993年的?”“为什么一年有12个月?”“为什么平年有365天,闰年有366天?”此时,老师不要急于解释,而是以“年、月、日”知识进行讲解。最后抓住学生提出的几个重点问题,让学生讨论、释疑。这样,全体学生都能主动、积极地参与,每个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训练。
   3、教学时为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留有空间。
   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一般都是在课堂上进行,学生对问题的再发现再探索的能力,不一定全都是在课堂上进行,为了给学生更大的空间,可以让学生先预习,使学生先领会新知识并发现一些问题,教师根据了解到的学情,灵活调度和设计下一阶段的教学。
   如一位教师在学生学过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后,布置了这样一道课外作业:请你计算你家的实际居住面积。看上去问题很简单――只是求几个长方形(或正方形)面积的和。其实学生在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是遇到并要解决很多更具体的问题。比如,房间里有家具等物品,要去考虑如何设法准确地量出这个房间的长度和宽度。在测量的过程中,他们还可能发现这个房间的长度却是另一个房间的宽度,或者这两个房间宽度的和加上隔墙的厚度正好是客厅的长度。还有的同学家的客厅地面不是一个长方形,而是一个大的长方形减去角上一个小的长方形。学生在解决这些真实而具体的问题中运用数学知识,对综合能力的提高、自信心的增强大为有益。
   二、分层设计问题,激发学生探知。
   在进行课堂教学问题设计时,首先要考虑各类学生的思维水平,设计的问题也随着学生的思维水平不同而有所区别。
   1、低起点。在每次开课时,针对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较低的学生,通过新旧知识对比与联系的方法,降低问题的难度,引出新的知识。另外采用一些经常使用的,比较熟悉的思想方法去解决一些基本问题,使这部分学生能较快地介入新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然后再引导他们层层深入,达到学习目标。
   2、高要求。在“低起点”的基础上,针对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较高的学生,提出一个综合性较高的问题,由于问题的思维跨度加大,这样的问题就成了一个强烈的刺激物,激起了这部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同时用这部分学生的思维方式来激发和影响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的思维水平。
   3、分层次。针对全体学生。在分层次设计教学问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充分利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思考在先,教师讲解在后,使每个学生都感觉到新知识的产生及解题思路都是从自己头脑中产生出来的,充分感受到了问题解决后的成就感和快乐。
   三、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问题教学法是值得一试。问题教学法是符合新课改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教学法既能活跃课堂,又有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以及思维的灵敏性、独立性等个性。不仅有助于知识的深刻理解和牢固掌握,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问题教学法不只注重学生思维的结果,更重视思维的合理程序,有利于学生深入掌握知识,并增强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的能力。
  参考资料:
  1.《课程.教材.教法》人民教育出版社
  2.《中小学教师培训》杂志社

标签:教学法 小学数学 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