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活力数学:从“享受数学”开始]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时间:2019-01-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大多数人认为数学枯燥、抽象,确实,从表面上看学数学要记很多复杂的概念和繁琐的公式,数学似乎与枯燥、深奥联系在一起。而在数学家眼里,数学是诗,是歌,是画……数学是非常重要的,它站在科学的高峰扩展人们的智力,数学的研究成果传递给其他学科,改变着我们普通大众的生活。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让我们重新审视我们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我认为只有先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让他们感觉到学数学是一种享受,进而对数学产生探索与渴望,让他们在奇妙的数学情境中成为具有“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探索者、体验者,用自己的策略探索解决问题,体验数学的神奇与价值,徜徉在生活数学、活动数学、探索数学的愉悦中,才能发挥其魅力。
  
  一、 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一)享受快乐数学:给学生选择学习的权利,实现学习主人的地位。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分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成为容纳知识的容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的选择全是教师的权利,学生只是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指令性的活动,学习就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一系列任务。新课程改革要求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认识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在学习统计时我让学生结合统计图的知识要求学生统计人数、预算车辆,并制成统计图、表,然后设计合理的租车方案,为我们的春游作准备,解决实际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学生能够按着自己的意愿,选择喜欢的方法和学习伙伴一块儿探究。
  (二)享受快乐数学:让学生把握学习的时间,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数学新课程标准一再强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应成为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
  有一次外出听课,内容是研究三角形的性质,开课老师课前准备了许多小木棒,让学生四人一组自由组合拿小木棒拼三角形,结果学生们发现有的可以拼成,有的却拼不成,这时老师作了适当引导,让学生自己寻找规律,解决问题。整堂课老师没有给学生现成的答案,而是给了一个探索答案的方法和途径,新课标不仅仅要求学生“学会”,更要求学生“会学”,让学生品尝探索成功的快乐。
  (三)享受快乐数学:给学生学习的机会,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在学习黄金分割这一节时,我搜索了许多美丽的图片,如蒙娜丽莎的画像、上海东方明珠塔、芭蕾舞演员、漂亮的蝴蝶等。让学生动手度量相应部位,记录数据,算出比值,得出规律。这样的教学方式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课堂,激起了他们探究的兴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的轻松,学的快乐,教学任务也圆满完成。
  (四)享受快乐数学: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共享。在学习方式上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通过讨论、争辩,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小组的组合上,没有必要指派学习小组,让他们进行自由组合,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学生自愿组合、自愿分工、自愿选择汇报方式,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成员在民主平等的合作中坦诚相见,合作中时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相互关爱的真挚感情,既学会了合作又增强了自信。
  (五)享受快乐数学:给学生动手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因此教师要尽量为学生创设和提供自主学习、自主活动、自主发展的条件和空间,力争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动手操作,使他们在动手中思维、在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比如教材上有这样一道思考题:学校打算用16米长的篱笆围成长方形的生物园饲养小兔,怎样围可使小兔的活动范围最大?我让每个学生准备16米长的绳子,亲自动手围成各种长方形,然后计算比较,探索其中蕴含的规律,在活动中轻松获取知识。
  
  二、 享受数学的美丽
  
  美的东西人人都向往。然而一提到美,人们最容易想到的是“江山如此多娇”的自然美,抑或是悦目的图画,动听的乐章、精妙的诗文等艺术美。孰不知数学这门自然科学蕴含着比诗画更美丽的境界。正如古希腊数学家普洛克拉斯的一句打动人心的名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数学美表现在什么地方呢?表现在奇异的简洁与灵巧美,统一的对称与和谐美,深刻而丰富的内在美。数学教师要尽量使数学美流进每个学生的心田。
  (一)奇异的简洁与灵巧美。数学中的简洁与灵巧美到处可见。如通行世界的阿拉伯数字符号,可以说是世人共识的最简洁的文字,用这种文字写出来的数或算式,不仅全世界的儿童都能认识,而且它的妙处还在于用10个有限的符号能表示出无限多的数。这与绘画时利用3种原色可以绘出众多色彩缤纷的图画,与作曲中凭7个音符能谱写出各种令人心醉的乐章一样,这是多么令人惊叹呀!
  (二)统一的对称与和谐美。对称与和谐美是数学美的核心。在数学教材中对称与和谐的美比比皆是,简单几何图形如等腰三角形、正方形、圆等都是具有对称美的直观而浅显的例子。生活中很多标志和建筑物都是利用对称原理设计的,根据轴对称图形的一半和对称轴可以精确的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图形。此外平均分、中位数也具有对称与和谐美,数学的美在世人面前真是一览无余呀!
  (三)深刻而丰富的内在美。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数学能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构成了数学的内在美。数学中的这种美,不是以色彩、线条、旋律等形象语言表现出来,而是把自然规律抽象成一些概念、法则或公式,并通过演绎而构成一幅现实世界与理想空间的完美图像。如在引入负数后,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加法也可以转化为减法,加和减这一对矛盾达到了辩证和统一,充分体现了数学的内在美。
  总之,数学不是枯燥乏味的,也不是长篇的定理公式的累积,而是一种美丽的学科,闪烁着奇特的光辉,让我们把冰冷的知识与美结合起来,与学生们一起享受数学的美丽吧!
  
  三、 享受数学的价值
  
  自从教以来总有学生问我学习数学有什么用?我说你骑车去学校,走哪条路最短最节省时间呢,你得求个最值吧;你父母为你投保,哪种保险方式合适,你要列个函数关系计算比较吧;你根据天气预报估计明天下雨的可能性大小,那是数学中的概率,等等等等。数学来源于生活,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都离不开数学呀。但我深知单凭几句话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学生认为数学枯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体会到数学的价值,而要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并且享受到它的价值,从内心上认可学习数学确实是有用,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付出很大的努力。
  (一)在创设的情境中感受、认识数学的价值。
  数学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所以教学时教师要尽量提供丰富的、日常的为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构建新知,感受现实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如在学从三个方向看时,教师可以采用苏轼的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因为学生对这个意思非常熟悉,马上就能理解从不同方向看同一事物,看到的结果往往是不一样的。本堂课的主旨学生也知道了,这时再回到课本学习几何体的三视图就事半功倍了。相反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见不到生活的影子,他们学习数学的意识就非常淡泊。
  (二)在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的价值。
  在现实生活中到处都能发现数学的存在,如商场打折促销,让利酬宾,选择何种方式付水电费,什么理财方式最合算等等。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自觉地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把生活中和数学有联系的事例都记下来,这是发现数学价值的好办法,因为学数学不能离开生活。比如在学习平面图形的密铺时,我们可以从家庭装修问题入手,选择什么形状的地砖互相搭配可以铺满地面呢?这就需要学生会计算正多边形的内角,然后围绕一个点能拼成360°就可以密铺了。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数学的价值无处不在,它并不是枯燥的,从而提高了学习数学的热情。
  (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现数学的价值。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价值的最好体现。在学习圆的性质时,我提出如何能让“破镜重圆”这一问题,让学生探索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确定圆的条件,利用破碎的残片怎样找到圆的圆心和半径。通过对圆的认识和学习使学生充分享受到数学的价值,教师不需讲太多的理由,学生就能领会到老师的用意。因此教师要特别注重提供丰富的生活材料让学生去感受,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发现数学的价值,让数学价值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再次体现。
  总之,我们只有从自身做起,把课堂教学看作一门艺术,致力于打造充满活力的数学课堂,让学生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美丽、价值,那么数学教学就会变得轻松而有效。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状态,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这也正是我追求的境界:让数学课堂像诗一样激情飞扬,像诗一样蕴涵丰富,像诗一样意境优美,像诗一样充满想象和创造力。
  (洪金梅 江苏省丹阳市司徒中学 212300)

标签:数学 活力 享受 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