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时间 > 正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挫折教育]如何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

时间:2019-01-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是对教师这一职业作用的最精妙的阐述。自古以来我们对“传道、受业”可以说已经做到了无可挑剔的地步了,但对于“解惑”我们还有待加强!经常关注教育新闻的人可以发现,在媒体上常使我们触摸到一些无奈的怪事:始终领先的“优生”,因遭遇挫折而跳楼自杀;自觉无望的“差生”,因不甘寂寞而出走闹事,或者自暴自弃。我们的教育不仅是培养人的知识、技术,更主要的是努力让所有的受教育者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在挫折面前要学会怎样掌控自己,走出阴影,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人本化教育的体现。语文作为重要的文化载体,承载着人类文化方方面面的思想。语文学科在对学生进行祖国的语言文字教育的同时,也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重任。?
  基于这样的一种认识,我也尝试着在新课程语文教学中适时渗透挫折教育,想让语文成为学生成长的“心灵鸡汤”,滋养他们茁壮成长。新课程在强调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同时,还突出地把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学生发展最重要的目标列在首位,使学生成为充满生命活力、具有健全人格、鲜明个性、掌握创造智慧的人。?
  当上到《勾践灭吴》时,我会重点讲解勾践其人。吴越战争,越败,越王勾践被困会稽山,越求和,作为条件,勾践率妻和大臣范蠡亲去吴国臣事夫差,入质于吴,抵达吴都,夫差有意羞辱他,囚于石室。要他住在阖闾(吴王夫差的父亲)坟前的一个小石屋里守坟喂马,有时骑马出门还故意要他牵马在国人面前走过。勾践忍辱负重,自称贱臣,对吴王执礼极恭,吃粗粮、睡马房、服苦役,“服犊鼻、著樵头;夫人衣无缘之裳、施左关之襦。”小心伺候夫差,做到百依百顺,养马,夫人给水、除粪、洒扫。三年不愠怒,无恨色。胜过夫差手下的仆役。夫差生病,勾践前去问候,还掀开马桶盖观察夫差刚拉的大便,体贴夫差的病情。“问疾尝粪”,博得吴王夫差之欢心,时间过去三年,由于勾践尽心服侍,使夫差认为勾践已真心臣服,决定放勾践夫妇和范蠡回国。 勾践归国后,为了激励自己不忘报仇雪耻,睡觉时不铺褥子而铺上柴草。在房间里挂了一个苦胆,每顿饭前都要尝尝。这就是“卧薪尝胆”典故的由来。从此卧薪尝胆,苦心焦思,发愤图强,富民兴国。身自耕作,与百姓同其劳;自奉极微,出不敢奢,入不敢侈;内修其德,外布其道;充实府库,垦其田畴;缓刑薄罚,省其赋敛;奖励生育,训练士兵。于是人民殷富,社会安定,士民皆欲与报吴耻。志在灭吴的深刻用心,在范蠡、文种辅佐下,励精图治,经“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发展实力。?
  古语“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勾践经过二十年的艰辛努力,终于雪耻,灭掉吴国,最后称霸中原。所谓笑到最后才为胜者。?
  当上到《报任安书》时,我们会从中了解司马迁其人。汉武帝派将军李广利带兵三万,攻打匈奴,打了个大败仗,几乎全军覆没,李广利逃了回来。李广的孙子李陵当时担任骑都尉,带着五千名步兵跟匈奴作战,虽经努力,但由于一个士兵叛变,又寡不敌众,只剩了四百多汉兵突围出来。李陵被匈奴逮住,投降了。消息传回来,文武百官震惊,汉武帝更是龙颜大怒。汉武帝问太史令司马迁,听听他的意见。司马迁说:“李陵带去的步兵不满五千,他深入到敌人的腹地,打击了几万敌人。他虽然打了败仗,可是杀了这么多的敌人,也可以向天下人交代了。李陵不肯马上去死,准有他的主意。他一定还想将功赎罪来报答皇上。” 汉武帝听了,认为司马迁这样为李陵辩护,是有意贬低李广利(李广利是汉武帝宠妃的哥哥),勃然大怒,说:“你这样替投降敌人的人强辩,不是存心反对朝廷吗?”他就把司马迁下了监狱,交给廷尉审问。司马迁被关进监狱以后,忍受了各种肉体和精神上的残酷折磨。面对酷吏,他始终不屈服,也不认罪。司马迁在狱中反复不停地问自己“这是我的罪吗?这是我的罪吗?我一个做臣子的,就不能发表点意见?”不久,有传闻说李陵曾带匈奴兵攻打汉朝。汉武帝信以为真,便草率地处死了李陵的母亲、妻子和儿子。第二年汉武帝杀了李陵全家,处司马迁以宫刑。腐刑是个大辱,污及先人,见笑亲友。司马迁在狱中,又备受凌辱,“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棰,幽于圜墙之中,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抢地,视徒隶则心惕息。”(司马迁《报任安书》)几乎断送了性命。他本想一死,但想到自己多年搜集资料,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要完成父亲的遗愿,完成《史记》的写作,忍辱负重,苟且偷生。司马迁面对人生如此大的挫折,选择活下来,于是才有《史记》的面世,才有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创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种体例,被誉为“实录、信史”,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也阐述了历史上众多有成就的人,都不是一帆风顺,而是经历了很多风波、坎坷、挫折。?
  
  当上到《名人传》时,我们为贝多芬而感动流泪。路德维希•范•贝多芬出生在德国波恩,贝多芬是伟大的音乐家,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在贝多芬26岁时,他就开始发现自己的听力渐渐衰退,到了45岁时,他的耳朵完全失聪了。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这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他几乎绝望了。人生似乎不值得活下去了。但是,倔强的贝多芬没有屈服于命运的安排,而正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说:“要忘掉自己的不幸,最好的方法就是埋头苦干。”他用一根小木杆,一端插在钢琴箱内,另一端用牙咬住,用以在作曲时“听音”。可以想象,这一切需要付出多么大的毅力啊!1824年5月7日,贝多芬成功地指挥他在双耳失聪后创作的不朽作品《第九(合唱)交响曲》。当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时,作曲家却全然不知,直到一位女歌唱家牵着他的手,使他面对观众时,他才看到这激动人心的场面。他终于以顽强的意志和信心战胜了命运,赢得了人民的尊敬和敬仰。贝多芬对万世证明:精神可以克服痛苦,甚至可以克服死亡。他的创作集中体现了他那巨人般的性格,反映了那个时代的进步思想,它的革命英雄主义形象可以用“通过苦难―走向欢乐;通过斗争―获得胜利”加以概括。他的作品了既壮丽宏伟又极朴实鲜明,它的音乐内容丰富,同时又易于为听众所理解和接受。 贝多芬的音乐集中体现了他那个时代人民的痛苦和欢乐,斗争和胜利,因此它过去总是那样激励着人们,鼓舞着人们的斗志,即使在现在也使人们感到亲切和鼓舞。?
  
  通过近两三年的教学实践,时时在语文课堂上融入挫折教育,每讲到一课,讲到勾践,讲到司马迁,讲到贝多芬,讲到海伦等古今中外的例子,学生都会振奋,紧记生命的重要,有意识的培养自己在挫折面前的免疫力,效果反映还不错。我作为一名普通教育者,还有必要继续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有必要在将来的语文教学中融入挫折教育,用例子来感染学生,引导学生,使学生发展为祖国健康有用的接班人。

标签:浅谈 挫折 语文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