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时间 > 正文

【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垂直地域分异是地带性分布规律吗?】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时间:2019-01-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90人教版高中地理认为:地带性分为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其中水平地带性又可分为纬度地带性(即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和经度地带性(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而03人教版高中地理则避开这种说法把地理环境的差异分为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和山地的垂直的地域分异。那么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和山地的垂直的地域分异是地带性分布规律吗?
  我们认为:只有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才可以称为地带性规律;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不是地带性分布规律。
  理由如下:
  1 顺应教材 前后呼应
  在全球性大气环流中教材谈到:假设在地表均匀(指不考虑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的情况下,大气由于高低纬之间冷热不均、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等作用下形成三圈环流,三圈环流的近地面表现就是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的位置及季节移动形成了全球气候理论图1及自然带理论图2(如下图)。由于受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自然带沿纬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这就是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即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
  三圈环流是一个理想模式,因而地带性是地域分异中基本的但不是唯一的分异规律。由于海陆分布、地形起伏、陆地轮廓、洋流等影响,使大气环流和地球表面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变得复杂化。考虑上述因素后,热量、水分即气候要素随之发生变化,自然带也就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形成了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和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所以从教材前后呼应角度讲,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垂直地域分异不属于地带性分布规律。
  2 探究成因 明确概念
  我们知道,引起地域分异的基本因素有二:一是来自地球外部的太阳辐射能;一是来自地球本身的地球内能。它们在空间上或时间上的影响都是不平衡的。两者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特殊表现,便决定了地域分异的两个最基本、最普遍的规律性,即地带性和非地带性。
  纬度地带性(简称地带性)是指自然景观和自然带大体沿纬线方向延伸,同时沿纬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这主要由于太阳光线在地球表面具有不同的入射角而引起太阳辐射沿纬度方向呈不均匀分布,从而导致气候状况、生物群落、土壤类型等自然地理现象发生有规律变化。
  
  在地球内能(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作用下。地球表面存在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非地带性差异,这些差异导致地球表面的气候及其他自然地理要素在区域上发生分异。分异的原因和表现由于都同纬度地带性不同,因此相对于纬度地带性而言,我们把它们称之为非纬度地带性,简称非地带性。
  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是指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向内陆,大体按经度变化方向呈有规律地更替。例如,亚欧大陆亚热带地区,其东岸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以及常绿阔叶林植被和黄壤;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常绿硬叶林和褐土;大陆内部为干旱的热带、亚热带沙漠气候和荒漠景观。这种由于受海陆分布这一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导致从沿海到内陆,干湿度差异很大进而引起自然景观有规律的变化,因此它属于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垂直地域分异指的是自然带大体沿山体的等高线方向延伸,并随山势的高度发生带状更替的规律。其形成的最基本原因是,在高山地区,随海拔高度变化,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从而形成垂直气候带和相应的自然带,这种分异类似于纬度地带性。这是由于地形起伏这一非地带性因素引起的,所以它也属于非地带性分布规律。
  综上所述:地带性规律就是因热量的纬度不均而形成的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而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就不是地带性分布规律了。在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基础上,陆地环境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的影响,也会出现一些非地带性分布现象,这也正说明了地理环境的复杂性。

标签:地带性 地域 内陆 垂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