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材料作文 > 正文

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学生基础知识与创新能力测评官网

时间:2019-01-1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新课程基本理论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要求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坚定不移地推进数学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数学教师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
  1. 把质疑与求异带进课堂
  古人说,学贵有疑。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前提。质疑的过程,其实就是对原有的思考和结论采取批判的态度,并不断予以完善的过程。因此,数学教学中,设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不迷信书本,不迷信老师,敢于挑战权威,这样,学生的思路才会更广阔、更灵活,见解才会更深刻、更新颖。
  求异思维就是标新立异,是对思维定势的否定,它更体现出固有的独创性和新颖性。求异是学生的天性,他们乐于表现与其他学生的不同,但又容易受人云亦云的思想的束缚,因此,数学教师对学生所表现出的求异的火花,要及时发现,给予鼓励,鼓励他们发表与教师和其他同学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出心裁”,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探索客观世界的真理性知识,突破从众心理,迸发求异的火花,增强对求异的兴趣和信心。
  2. 把游戏与挑战带进课堂
  数学游戏,不仅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其结果又具有挑战性。在数学教学中,如巧妙设计游戏,放飞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可使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又会使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互相学习,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使其个性得张扬。让学生积极思考,自由交流,及时归纳,形成直线公理,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3. 把探索与创新带进课堂
  探索离不开想象,想象是创新的先导,探索与创新是知识的源泉。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提供一些有“悬念”的问题,留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凡是学生能想、能说、能做的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想、去说、去做,让课堂成为探索和创新的空间,使学生学到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数学。
  我在讲授视图一节时,有学生提出:为什么不用二视图来作为图纸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准备了若干相同的正方体,设计了下面的一个方案:
  (1) 将另一个正方体放到模型的背后(如图1)。
  (图1)
  师:“摆放后的模型与原模型相同吗?”
  生:“不同。”
  师:“正视图与原来模型的正视图相同吗?”
  学生思考后:“相同。”
  引导学生小结:一个视图不能反映一个物体的全貌。
  (2) “如不改变正视图,这个正方体还能放在何处?”,学生尝试,获得成功。
  (3) “你能否把这个正方体加上去,并使正视图和左视图与原模型的正视图和左视图不变?”,学生尝试,获得成功。这时,教师及时总结:“两个视图不能反应物体的全貌。”,这样,既回答了学生的问题,又培养了学生观察、类比、猜想、归纳和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的能力。
  在回答了学生的问题后,我又设计了一个活动:下面是用相同的正方体构造出的几何体(垒积木)的三视图(如图2),请你用小正方体垒出原几何体。
  
  (图2)
  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分别用11、11、12、10、11(个)正方体垒出五种不同的模型(如图3)。
  (图3)
  这样的活动,一方面巩固了学生所学的知识,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能诱发学生独特的思维方法,促使学生顺着思维惯性不由自主地向前探索,为学生更好地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 把合作与竞争带进课堂
  数学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可以互相交流,相互勾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可以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使教师和学生真正成为教学过程中的参与者、合作者。
  我在“频数、频率”的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分成三人一组,玩掷骰子的游戏,让他们合理分工,有人掷骰子,有人收集数据,有人统计、计算,让他们在活动中积极思考,提出问题,互相交流。这个活动,不仅把抽象的频数、频率等数学知识趣味化,而且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相互了解,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合作的机会,使学生在不断的交往中,逐步学会尊重他人,接纳不同意见,提高了学生的协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同时,又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
  初中学生活泼、好胜,有较强的求知欲。我在数学教学中,经常组织集体活动,让学生参与竞争,互相激励,如组织游戏,分组练习,速算比赛,相互出题,补全题设,猜想结论,设计方案,科技制作竞赛等等,这些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而且给学生创造了表现自我的机会,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用好数学的信心。
  (尹永洲 江苏省仪征市铜山中学 211415)
  

标签:浅谈 创新能力 中学生 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