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导学案 > 正文

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

时间:2017-05-22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导学案作用及编制

编写导学案的意义及原则

新课改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学生制定合适的学习目标,并寻找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发展学生的基本认识能力,提高学生的学力水平;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其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一个轻松宽容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的、宽容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能够承认自己的失误;对学生的评价,不再是分等级的“筛子”,而是激发前进的“泵”;不把知识作为“绝对的客观真理”强加给学生,把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真正当作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 导学案的作用:教师由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策划者、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从而在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所以导学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六个作用:①学生自主学习的路线图,为学生高效地自主学习提供了有效途径;②课堂知识结构体系的呈现表;③学生课堂展示的备份材料;④学生课堂学习的随堂记录本;⑤自我反思小结的文本材料;⑥以后复习巩固使用的学习材料。导学案设计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质量,让学生能够通过教师设计的导学案增长知识、形成能力。因此,编写导学案的第一要求就是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在此前提下寻求一些好方法。

一、导学案与教案的区别

“导学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获得能力,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实际上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

一份好的导学案能体现四个特点:

(一)问题探究是导学案的关键。能起到“以问拓思,因问造势”的功效,并能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从理论阐述中掌握问题的关键。

(二)知识整理是导学案的重点。初步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独立地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三)阅读思考是导学案的特色。

(四)巩固练习是导学案的着力点。在探索整理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进行一些针对性强的巩固练习。

二、导学案的编写模式及编写原则

导学案的组成: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链接、学法指导、学习内容、学习小结、达标检测、学习反思,共设置八个环节。

(一)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有可检测性,使本节内容的当堂检测题能够与之相对应。

学习目标设置的具体要求:

1、数量以3-4个为宜,不能太多;

2、内容一般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3、可在目标中将学生自学中会涉及的重、难点以及易错、易混、易漏等内容作出标注,以便引起学生高度重视;

4、目标内容应明确具体,而且可操作、能达成。教师需面对所教学生的实际水平,按照预设的教学目标,准确地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定位。学习目标既不能过低,使学生达不到基本的学习要求。又不能过高,造成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也很难达到。如果目标确定的不适度,学生很难实现高效学习。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中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要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解决”、“问题”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并指出重难点。

(二)知识链接

即课前小测,有的老师命名为:前置测评、诊断检测等。

该环节的作用: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

(三)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是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

学生的自主学习,包括学生自主读书、独立思考、自主操作、自主练习等在内的由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导学案的作用:提出学习要求、划定学习范围、指导学习方法、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等等。

编写导学案的学习内容时应注意的五个原则:

课时化原则;问题化原则;参与化原则;方法化原则;层次化原则;

1.课时化原则。

在每个学科新教材中,一些章节的内容用一课时是不能完成的,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实际的上课安排,分课时编写导学案,使学生的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有计划的完成学习任务,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举例说明)

2.问题化原则是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释,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举例说明)

思考:怎样设计问题?

①问题要能启发学生思维;

②问题不易太多,太碎;

③问题应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

④问题或者说知识点的呈现要尽量少用一个一个填空的方式,避免学生照课本填空,对号入座,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思维。

⑤问题的叙述语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如:你认为是怎样的?你判断的依据?你的理由?你的发现:等等。

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让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3、参与化原则。

通过对导学案的使用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热情,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增强人人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这就是所谓的参与性原则。相信学生,敢于放手发动学生,只要教师敢于给学生创设自主互助学习的机会,其学习潜能将会得到更有效的挖掘。

4.方法化原则。

导学案中应体现教师必要的指导和要求。教师指导既有学习内容的指导与要求,又有学习方法的指导。

如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要明确、具体地告诉学生看教材哪一页的哪一部分,用多长时间,达到什么要求,自学完成后教师将采取什么形式进行检查等;

(四)学法指导

有两种常见的形式:第一种是本学科的研究方法。如物理教材的各个章节都有意识、有步骤地渗透了物理学的科学研究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受到科学方法的熏陶和训练,逐步地掌握最基本、最主要的科学方法,达到促进知识学习、培养能力和提高科学素质

的目的。物理常见的研究方法有:分析归纳法、等效(替代)法、建立理想模型法、控制变量法、实验推理法、转换法、类比法等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第二种学法是学生平时普遍的学习方法。如:阅读的技巧、做笔记的方法,自主学习的方法、小组合作的技巧等。

在课堂教学中应逐渐渗透各种方法。或在导学案中引导学生领会理解,或者提出明确的要求,也可以口头说明。

在复习课中也能体现学法指导。一章的知识学完后,在复习课中教师要帮助学生结合典型例题,展开讨论和独立思考,进一步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将零散的知识点串成线、形成面,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除了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巩固所学,拓展知识形成应用能力外,也应该很好的指导、引导学生对本章所运用的科学研究方法进行梳理。

思考:如何指导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指导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掌握和熟识一些基本规则,从而有效的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因此可在最初的导学案中可标明一些要求:如专心听人发言,眼睛注视对方,以微笑点头表示赞同;努力听懂别人的发言,边听边想,记住要点;为保证别人思维的连贯性,在别人发言时不要随便插嘴打断,如有不同意见,要耐心听别人说完后再及时提出等等,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的好办法。

只有经过长期不懈的指导和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随时校正,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方法逐步走向成熟。当然在每节课中都要注意学法指导的基础性、发展性。

5.层次化原则。

在编写导学案时将难易不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认真研究导学案的层次性。学案要有梯度,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能引领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深入。还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要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五)学习小结,即知识结构整理归纳。

导学案上最后一个问题一定设计为本节知识的体系建构。按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归纳出知识线索,具体的知识点要尽可能留出空由学生来填。与其他章节知识联系紧密的,在归纳出本节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要体现与其他章节等知识的联系。同时还要有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进行归纳。

(六)达标检测

达标检测题的编写及使用的具体要求:

1、题型要多样。量要适中,不能太多,以5分钟左右的题量为宜。

2、紧扣考点,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

3、难度适中,即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建议可设置选做题部分,促进优生成长。

4、规定完成时间,要求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5.注重及时反馈矫正。

(出示导学案,说明)

1.每一个学点后面尽量跟上对应的练习。为拓展学生的思路,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能有最大程度的收获,还增加了少量的选做题。

2.课堂教学中,反馈矫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一个重要手段和途径,反馈与矫正的基本要求是“适时反馈,及时矫正;真实反馈,准确矫正”。因此每个知识点后面对应的练习题要扣住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易错、易混、易漏点、中考焦点,巩固本堂课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反馈矫正不仅仅是书面练习、检测,也可以是提问、展示、练习等多种形式。

三、编写、使用导学案还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编写高质量的导学案是一节课成败的基础,它能体现教师的“支架”作用。使用时要求教

师语言简练、开门见山、直击要点。作为教师要清楚何时点拨、点拨什么内容(易错知识点、易混知识点、方法、规律、知识结构、注意事项、拓展等)。

教师在编制导学案时,必须把握好对教材的“翻译”,把教材严谨的、逻辑性极强的、抽象的知识,翻译成能读懂、易接受的、通俗的、具体的知识,帮助学生确定适当台的学习目标,并给出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好老师要能够深入浅出,设计导学案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梯次化,梯次渐进化。

教师在编制导学案时,要求在难度、内容和形式上设计分为ABCD四个级别:A级为“识记类内容”,要求学生在课前时间必须解决;B级为“理解级”,要求学生能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和生活挂钩,形成融会贯通的衔接;C级为“应用类”,学以致用,能解决例题和习题;D级为“拓展级”,要求学生能把知识、经验和社会以及最新科研成果挂钩。

“四级要求”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学力自主选择。对于老师而言,导学案则实现了从教师带着书本走向学生,变为教师带着学生走向书本,学生带着问题走向教师的转变。

2.导学案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必须从有利于学生学习操作的角度思考创作,要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在导学案可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增加“加油站”“温馨提示”“友情链接”等补充说明、信息提供、方法指导的栏目。

3.应根据不同的课型编制不同的学案,如新授课中的预习性学案、复习课中的检测性学案、专题性学案等。

4.多一些激励的话语。如:

试试你的身手,你最行!

做一做,你一定能过关!

温馨提示:

比比看,哪个小组办法多等等

5.课后反思、不断完善

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解决问题的能力情况。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就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单独解决,如果是大面 上的问题,则下阶段要强化训练此知识点。

②反思教学方法是否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③知识点的训练程度与知识点的难易程度是否匹配;

④某个教学环节失误的原因是重、难点把握力度不当,还是对学生的指导、点拨不到位; ⑤某个教学环节的成功是偶然还是必然等。

总之,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反思型教师,要在不断反思中完善自己。

四、实施导学案的意义

通过“学案导学”这一策略,能够解决“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参与、自主学习为主体地位的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实现两个前置:即学习前置和问题前置。使学生能够在学案的引导之下,通过课前自学、课堂提高、课后链接等环节的调控,降低学习难度。而教师则借助“学案导学”这一策略,能够将教材有机整合,精心设计,合理调控课堂教学中“教”与“学”,从而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反馈,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导学案是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精神、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载体。导学案是用于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方向盘、指南针。

学生拿到导学案,即开始了学习,实现了学习的前置;编制学案时要求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一课一案实现了问题的前置。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反馈,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导学案编写基本要求:

1、 容量要求。八开纸,页边距、中缝1.6厘米左右,正面导学,作业全部放在背面。这里所说的作业不是课后作业,是课前预习和课中前段用的。课后作业是下一课的导学案。

2、 知识问题化。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内容的结构特点,精心设计问题。问题应明确、坡度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即是完成学习的过程。

3、 问题层次化。问题设计分A、B、C、D四个层次,真正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需要。 导学案编写基本原则:

1. 主体性原则。学案设计,必须尊重学生,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信任学生,注重留给学生时间,让学生自主发展,做学习的主人。

2. 探究性原则。使用学案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案的编制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学习,从而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导学案编写基本环节:

1.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学生学习后需要了解、掌握、运用的概念、公式、要点等;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学生提升了哪些能力。情感目标:仔细挖掘蕴涵在学习材料中的道德情操、审美趣味和个性发展目标。目标要简洁、清晰、准确、全面。

2. 重点难点。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背景,预测可能出现的难点。根据考纲、课程标准,确定重点。提醒学生要重点掌握的问题,激发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信心。

3. 知识链接。把本节课内容放在该学科整个高中学习过程中,以往所学哪些知识点为本节打下铺垫,本节为以后的学习作了哪些准备。

4. 学法指导。包括课堂上学生重点要看的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图片等,学习方法、记忆方法、理解角度、理论运用等活动方式的指导及疑难问题的索引、提示等,是对学生自我学习的重要指导。

5. 问题逻辑。学案设计问题要有层次、有逻辑、有内在的关联,解决一个问题同时也是解决下一问题的前奏,学生在解决一个个的问题中,自然解决重点问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逐步教会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6. 学习反思。每学习一个知识点、做一道题后都要进行反思,总结得失。必要时写在学案上。做好这项工作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7. 作业布置。题目设置要分四个层次。A、B级(基础):结合本节课的内容,选编基础性较强的练习题,题目要体现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基础知识、基本规律的理解要求学生独立完成。C级(中等):结合本节课内容,选编有一定终合性的练习题,题目要体现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基础知识、基本规律的运用,学生可以通过合作学习来完成。D级(拓展):结合本节内容,选编一至两道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的终合性习题,体现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并运用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分析和解决问题。

8. 归纳小结。本项内容是对本课所学知识、方法、规律的总结,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后进行,由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完成。

注:一般1、2、3、7项是“显形”的,4、5、6项是“隐形”的“归纳小结”要留下合适的空白。

篇二:导学案的编制与操作流程

关于导学案的编制与操作流程

一、总体思想以改变备课方式为切入点,把备“教案”变为备“学案”,把教学的立足点、课堂的支撑点由教师“教”转向学生“学”,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把学习目标设计成学习方案教给学生,突出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学案导学的基本内容

教师通过给学生提供一种帮助他们学习的工具和学习材料,改善学生对教师教授内容的预期水平和注意状况,以使学生能通过自己的预习和复习等调节活动适应教师的教学内容.我们把这种工具和材料称为“导学案” .

(一)学案导学的基本概念

“学案”是教师立足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而特为学生设计的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它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要求,在充分把握学情的基础上,结合教材等文本信息,通过撷取网络远教资源,集体备课,汇集学科教师群体智慧设计而成的学生学习活动的一个“学习方案”.编制导学案也可以有学生参与,尤其是课代表参与.

根据这个定义,学案绝不是教学内容的拷贝,也不是教师讲授要点的简单罗列,它一方面帮助学生将新学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经验形成联结,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适当的附着点,另一方面也要帮助学生对新学的知识进行多方面的加工,以利于学生形成更为牢固的知识体系,另外还要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新知识的方式方法.因此学案实质是教师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和构建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介质,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

学案导学就是借助学案引发学生的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地只是构建的教学模式.“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打破只用教案教学的常规做法,以学案为载体实施对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的指导,将课下与课上相结合,学案与教案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追问点拨相结合,知识技能与能力素质的培养相结合,形成全方位、多渠道、多角度的“立交桥”,让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亲身体验知识形成过程.

三、编制导学案的基本原则.

1.学生化原则.

学生化是先研究学生,根据学生自主学习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二度创造作.学案是教材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是学生学习探究走向教材深处的导航仪,要设计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导学案,教师必须把握课标,认真学习教材、准确加工教材、科学补充教材、合理拓展教材.

2.学科化原则.

导学案编写要体现学科特点,导学案的设计有它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格式,但在具体设计操作时不可受“式”的束缚而模糊了学科特点,如:数学学科应侧重发现、猜想、验证、证明、应用,发展学生思维,要体现学科的自身规律,切不可把导学案教条化,更不可把导学案简化为一份习题,科科一副面孔,节节一副模样.

3.问题化原则.

问题化原则即知识问题化,也就是把要讲授的知识设计为一个个问题,学生通过对一个个问题的解答,达到学习知识,提升能力的目的。这里要注意设计的问题要有层次,即设计的问题一定要有梯度,既要有一定的思维含量,又不是多么难,好比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一样,也就是修好一步步的台阶,搭好一个个的扶手,这样通过对一个个问题的解答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另外设计问题要简单些,就是对于比较难于理解的问题,尽量把难点分散,化为多个小问题,使难度降低,切忌问题一出就难道一片,这样就使预习不能顺利进行.特别是在课改初期,尤其是理科的学案,问题最好以填空的形式出现,以减轻学生的心里负担,尽量不用带“?”号的问题。设计的问题避免重复,也就是就是忌讳问题的答案能够在前面或后面找到,这样的问题设计是失败的,是没有思维含量的,是没有价值的。

导学案编制的关键在于将知识点转化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知识点的设疑(以问题形式设计成题组)、质疑、释疑、激思、实践,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思维并落实知识.教师对教材的把握直接体现在对题例、问题的选择设计.精选的题例体现着学习文本的实质内涵,体现着教学重点、难点的落实、突破.所以,学案中的问题习题的设计,成为学案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问题一定要适度适量,要选取典型题,有内在梯度,有较强的针对性.只有精选实练,集中探究,重点突破,才能练一题而通一类,真正保证学生在轻负担下学习活动的实效、高效.

4.整合化原则.

导学案的设计必须有效整合各种资源,使之成为集体智慧的结晶.导学案是同年级同学科共同使用的学习活动方案,它自然的把同学科教师紧紧联合(原文来自:wWW.DxF5.com 东 星资源网: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在一起,人人关注,个个献策,备课中首先要在吃透教材、立足学情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如远教网络资源、优秀课例资源、中考信息资源、教辅材料资源乃至来自家庭、社会资源等,对这些资源进行筛选、优化、整合,其次在集体备课中集体讨论,汇集群体智慧,一人主备,组长把关,形成高质量且实用性强的导学案.

5.个性化原则.

共案到手,执教教师必须根据本班学生的学情进行个性设计,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作细节预设,对重点、难点作引导点拨,对解题思路、方法及知识规律作归纳总结,可在导学案教学设计时作个性解读,成为执教者的个案.

好的导学案可以培养学生的以下几个能力.

1.自学能力。

只要学案设计坡度小,难度比较适宜,学生就能独立的一步一步,把问题解决掉,把新知识学会,坚持经常自学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

2.探究能力。

问题的设计一定要由学生熟悉的旧知识把问题逐步引向深入,通过类比、归纳、分析等的一系列过程,从而探究出新的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索发现能力。

3.归纳总结能力。

学案的设计应体现从特殊到一般,以便于学生的归纳和总结,一些结论可加以提示,如:综上所述等,再辅以填空形式达到最理想效果。

四、导学案编写基本环节

导学案的组成: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知识链接、学习内容、学习小结、达标检测。

(一)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有可检测性,使本节内容的当堂检测题能够与之相对应。 学习目标设置的具体要求:

1.数量以1-3个为宜 ,不能太多;

2.内容一般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公式、概念和知识点的掌握运用,培养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采用恰当的学习方法或策略,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仔细挖掘藏在学习材料中的道德情操、审美情趣和学生个人发展目标。

3.可在目标中将学生自学中会涉及的重、难点以及易错、易混、易漏等内容作出标注,以便引起学生高度重视;

4.目标内容应明确具体,而且可操作、能达成。

学习目标中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要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解决﹡﹡问题”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并指出重难点。

篇三: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

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

杜郎口中学 李海燕

一、什么是导学案

导学案是指教师根据一节课学习知识的特点、学习目标,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是集教案、学案、笔记、达标测评和复习资料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教学文本,是“教学合一”的载体

二、编制导学案的意义

①方便学生自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②为学生提供学习的“路线图”、“指南针”、“方向盘” 。 三、编制导学案的原则 (一)目标性原则

要结合学习内容的三维目标(知识、能力、情感)去设计预习问题,切忌重知识、轻能力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与动力。 (二)导学性原则

①在预习问题的设计过程中一定要有老师的智慧融会其中。②将学案与练案融为一体 (三)探究性原则

使用导学案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导学案的编制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内容由易到难,分层探究,有序引导,逐步生成,要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疑,来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以及对教材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所以设计导学案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化,探究层次化,导学简单化。 (四)层次性原则

即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

(五)提升性原则。即预习问题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形成知识规律 (六)衔接性原则。即做好新旧知识之间的的衔接,搭建起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桥梁。 (七)突破性原则

七、导学案编制应注意的问题 (1)容量要适中; (2)紧扣课标,不能超标;

(3)选典型问题,做好对母题的研究。 八、导学案的编制过程 (1)确定集备专题; (2)个人草备; (3)集体研讨; (4)分工主备; (5)修改定稿; (6)审核印制; (7)个人复备。 九、导学案的拓展深化 取消学案自主构建 附:导学案实例: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锻炼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习兴趣和对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学道理;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善于交流和合作的意识。 二、学习内容及过程: 专题一:声的产生

1、探究实验:利用身边物体发声,注意观察发声前后发声体是否振动.

注意: 看不出是否振动时,可利用它对别的物体产生的效果来显示。如在鼓上放一些轻小的物体(如纸屑),通过观察轻小物体的情况来感知鼓的振动情况。 结论: 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 易错点:振写成震了吗?

点拨: 振动是周期性重复发生的,能持续一定时间的运动.而震动是突发或偶发的一次或多次运动.

2、研究方法: 使不明显的现象变明显,可利用它对别的物体产生的效果来显示。如在鼓上放一些轻小的物体(如纸屑),通过观察轻小物体的情况来感知鼓的情况。这就是 物理研究中经常用到的变抽象为具体,变细微为显著的研究方法。 3.想一想:振动停止发声停止吗?

4、学以致用:想一想什么是根据声音产生的原理制成的. 专题二:声音的传播

1、举例说明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 2、探究实验:

A、用塑料袋把打开的音乐盒包好,放进水中看是否能听到声音。 B、将耳朵一个堵上另一个贴在桌面上,用手在桌下敲看是否能听到。 C、将音乐盒打开后听一下声音大小,然后将其放入真空杯玻璃杯中,盖上盖子听声音的变化。

结论: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不能传声。

学以致用:1、在课堂上,在座的各位都能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同学们之间讨论问题时彼此能听到对方说话的声音,说明了________能传声。

2.在电视上,我们经常看到多名花样游泳运动员在水中做着非常整齐一致的动作,你知道他们是怎样做到整齐一致吗?说明什么问题? 3、阅读课本后竞答 (1)、什么叫介质? (2)、声以什么形式传播?

(3)、月球上的宇航员通过什么交谈? 专题三、声速

阅读课本后竞答下列问题 1、声速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

2、常温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

3、常温时声音在_________中传播速度最大,在________中传播速度最小。(填固体、液体、气体) 试一试

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段,在另一端敲击一下可以听到两次声响,第一次是由( )传来的,第二次由( )传来的。

变式:在铁管中加水后将会听到三次,第一次是由铁管传过来的,第二次是由水传过来的,第三次是由空气传过来的。

拓展: 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回声。 (三)课堂小结

用你喜欢的形式总结本节所学 (四)快乐闯关: 基础题

1.在鼓面上撒一些纸团,敲击鼓面使其发出声音,纸团跳动,说明________ 可以产生声音。

2.我们听到物理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于物理老师的________ 发声时在 ________,声音通过 ________ 这种介质传入我们的耳朵。

3.把一只耳朵紧贴在桌 面上,用手塞住另一只耳朵,当用手敲击桌面另一端时,你可以听到敲击声,同时也会感 到桌面在________,这个声音是通过________ 传来的,这说明_______ 。

4.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________传来的. A.电磁波 B.真空 C.空气 D.耳朵的鼓膜 中档题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发声的物体不一定在振动B.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比在钢轨中慢 C.真空也能传声 D.宇航员在月球表面可以自由交谈 6.下面几种现象中,能说明声音可在水中传播的是() A.雨滴打在雨伞上会听到啪啪声 B.在岸上听到江水拍岸声

C.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会溅起水花

D.密封在 塑料袋里的闹钟放入水中也能听到声音 高档题

7.在百米赛跑终点的计时员, 如果在听到枪声后才开始计时, 那么, 他开始计时的时间比运动员起跑的时间晚________秒(V声=340米/秒). A.0.3 B.3.0 C.30 D.300 三、信息园地:

1、鼓。原始的信息传递法既有作用于视觉的,也有作用于听觉的。作用于听觉的信息传递主要借助于音响传播工具来进行,其中以信号鼓最为常见。我国基诺

标签:编制 学案 导学案编制策略 如何编制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