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导学案 > 正文

沁园春长沙的导学案

时间:2017-05-2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沁园春长沙导学案(答案)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宏阔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掌握诗词规律,提高朗读能力;实践“读(诗)---品(意)---悟(方法)”的合作探究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习毛泽东同志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的抱负

【学习重点】

反复吟读、理解、背诵诗歌。

【学习难点】

体会词的意境,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艺术手法。

预 习 案

【学法指导】

反复诵读,在理解词的字面意思的基础上,借助音像资料,细致地感知词中的形象,深入领悟诗人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英雄气概和壮志豪情。对于重点字词要细致地揣摩,细心咀嚼品味,以充分感受本词语言十分凝练、贴切、富有表现力的特点。 【教材助读】

(一)走近作者(知人)

毛泽东,字咏芝,润芝,后改为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辛亥革命爆发后在起义的新军中当了半年兵。1914~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毕业前夕和蔡和森等组织革命团体新民学会。五四运动前后接触和接受马克思主义,1920年,在湖南创建共产主义组织。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军事家、思想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长沙是毛泽东早年求学和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毛泽东被视为是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二)背景资料(论世)

材料一:毛泽东(1893-1976)政治家,革命家,诗人。1910年毛泽东离开韶山投考湘乡县东山小学。在回答《言志》作文题时,他写下了《咏蛙》:“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充分表达了17岁的少年的宏大抱负。 材料二:在湖南省第一师范就读时,毛泽东与蔡和森、何叔衡等人常常在一路纵论世界大事、社会和人生题目,常引“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来激励本人,立志要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与同窗约定三不谈:不谈金钱、不谈男女之事、不谈家务琐事,否则不能做挚友。

材料三:在长沙读书时,毛泽东常常与同伴去湘江游泳,写下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豪迈诗句。“五四时期”毛泽东组织了长沙学生和市民的爱国活动,主编《湘江评论》,在全国反响极大。

材料四:这首诗写于1925年,当时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农民运动。当年10月毛泽

东离开韶山前往广州,途径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和大好的革命形势,回忆往昔的战斗岁月,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

(三)相关诗词的知识(知识积累)

1、词,又称为长短句,兴起于隋唐,是一种和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初起时称

“曲子”“曲子词”,后来也称作“乐府”。其特点是“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 2、“沁园春”是本词的词牌名,与词的内容无关。“长沙”是词的题目,和词的内容有一定的关系。

沁园:相传是东汉明帝的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后来被外威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词牌由此得名。

3、意象是我们学习诗词首先要掌握的一个概念。意象的“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象”是指诗人感受到的客观物象。意象就是蕴涵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是表现诗人感情的载体。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中“千山”“鸟”“孤舟”“蓑笠翁”“寒江”“雪”就不是简单的事物,而是熔铸了诗人的感情——不屈服于环境,傲然倔强,充满主观情绪意味的意象了

【预习自测】

1、试读 要求读得准确,注意读准字音,把握语速,读出节奏等。 2、读课文 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给加点字注音。

沁( )园春橘( )子漫( )江 百舸( )争流 怅寥廓() 岁月稠( )峥嵘( )方遒( ) 浪遏( )飞舟 万户侯() 3、多音字

)中流)曾祖父()干劲 中曾劲)中肯)曾经()劲敌 )空洞)看望()年度 空看度)空白)看守()揣度

4、根据拼音写汉字。

màn()山遍野 轻歌màn()舞wàn藤( )

无比 chóu( )怅 未雨chóu( )缪 一chóu ( )莫展 jié( )石jì( )子 è( )止 qìn()人心脾 分mì()物bì( )阳县 5、辨词填空。

(1)寥廓?辽阔 ( )的天空( )的山川(2)峥嵘?狰狞 ( )岁月面目( ) (3)激扬?激昂 ( )士气群情( )(4)意气?义气 ( )风发讲究( )(5)独立?独力 ( )经营经济( )

【探究思考】

1、这首词描述了几幅画面?试给几幅图画加小标题

2、作者由“看”统领,展示了一幅“湘江秋景图”。 作者都描绘了哪些景物?“看”的视角有什么不同?

3、面对如此多娇的江山,作者为何会发出“怅”的情绪? 4、“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这句话与上阕有什么联系?在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 5、“恰”字总领几句?有什么作用?

6、体会课文内容,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怀?

7、本词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课堂总结】

《沁园春 长沙》前半阕虽着重写景,却处处景中寓情。“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既是四周枫林如

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红色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万山红遍”正是作者“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现,是对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观主义的憧憬。“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则是作者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感叹,则由写景直接转入抒怀,自然带出下半阕的抒情乐章。

下半阕虽着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处。“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以峥嵘形容岁月,新颖,形象,将无形的不平凡的岁月,化为一座座有形的峥嵘的山峰,给人以巍峨奇丽的崇高美。“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也是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画面。可以说,《沁园春长沙》的崇高美,是以情为经线,景为纬线,交织而成的。它不仅使我们得到欣赏壮丽秋景的艺术享受,也使我们从诗人昂扬炽烈的革命情怀中,汲取奋发前进的信心和力量。

巩固案

【基础达标】

1、下列加横线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B (A、沁qìnC、圮pǐD、跃yuè) A. 浪遏飞舟(è) 峥嵘(zhēng) 沁园春(xīn) 寥廓(liáo) B. 百舸争流(gě) 摇曳(yè )惆怅(chóu) 彷徨(páng) C. 颓圮(jǐ)挥斥方遒(qiú)明澈(chè)嬉游(xī) D. 跃动(yào)瞳孔(tóng)驯服(xùn)混浊(hù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B(A历—厉C义—意D泻—泄 ) A. 漫江碧透 苍茫大地 精壮公民 风雨凄历B. 开天辟地 不屈不挠 狂妄自信 峥嵘岁月C. 风华正茂 激扬文字 书生义气 絮絮叨叨D. 拣拾贝壳 撩起长发 发泻忧伤 拨开风尘

3.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D解析:毛泽东是用旧体诗的形式来表现现代生活,《沁园春·长沙》应为现代诗歌。

A.词是我国古代的诗体,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代,它可配乐演唱,句式长短不一,又名诗余、长短句、曲词、曲子词、乐府等。 B.《沁园春·长沙》中,“沁园春”是词牌名,它规定了一首词的字数、句数、阕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词的标题,它揭示词的内容。

C.按字数的多少,词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以是否分段来划分,词又有单调、双调、三调、四调的区别。

D.文学史上一般把“五四”后创作的诗歌称为现代诗歌,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因沿用了古典诗词的形式,所以属于古典诗词。

4、填入下面横线处最恰当的语句是 ()B

甲.小河上的薄冰融化已尽,小草从暖湿的泥土中苏醒,_________________,造化的神功又一次使人们惊异了。

乙.阳光融化了河水,细雨润泽了山色,_________________,造化的神功又一次使人们惊异了。 ①春风吹绿了柳枝 ②春风把柳枝吹绿 ③柳枝被春风吹绿了

A.甲—② 乙—③ B.甲—③ 乙—① C.甲—① 乙—② D.甲—③ 乙—②

篇二:《沁园春长沙》导学案(学生版)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了解词的有关知识和毛泽东同志的相关经历。

2. 领悟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体会字里行间的豪情壮志。

3. 理解作品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感受凝练、豪放的语言风格。

学习重点与难点

1. 重点:通过词句品读,感受本词阔大的意境。

2. 通过分析上下阕巧妙回答,领会诗人主宰大地沉浮的宽广胸襟和革命气概。

导学过程

一、 资料补充

《沁园春·长沙》写作背景

1925年2月,正是北伐战争的前一年,当时革命蓬勃发展,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农民起义,同时国共统一战线已经确立,但革命该由哪个阶级来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这年深秋,毛泽东同志从上海回到韶山,从事革命活动。军阀赵恒锡要逮捕毛泽东同志。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毛泽东同志秘密离开韶山,准备到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经过长沙,并独自去了橘子洲头。事后作了此词。

知识链接:

毛泽东主要事迹(1911——1925)

1913-1918 年,他在湖南一师读书,常和同学在橘子洲一带游览游泳;

1915 年 9 月,印发反袁称帝的小册子;

1918 年 4 月,与何叔衡创立了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奋斗目标的新民学会;五四时期,主编《湘江评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文,引起了全国进步思想界的重视。

1919 年底组织和领导湖南驱逐军阀张敬尧的运动;

1920年成立湖南共产主义小组,1921—1923年参加了中共一大、二大、三大会议。 1925年在全国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时从上海回到湖南开展

二、 课前预习

1.熟读课文和注释,并在课本上为字词注音并圈划解释。

2.词相关知识。

(1)词又名 、 、 。是一种押韵的可以配乐歌唱的文体,句式长短不一。作为诗歌的一种,词兴起于代,盛行于宋。

(91字以上)。

1911 年, 18 岁的毛泽东来到长沙,开始了他在此地长达 13 年之久的求学和革命斗争生活; (2)词根据字数可分为(58字以内)、 (59到90字)、

(3)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 ,它决定词的 、 和 。《沁园春·长沙》中沁园春是词的 ,长沙是词的 。

(4)词按照创作风格又可分为: 、 两大类。

3.注意这些音:

(1)沁园春( )(2)峥嵘岁月( )

(3)百舸争流( )(4)怅寥廓( )( )

(5)挥斥方遒( ) (6)浪遏飞舟( )

三、课堂学习

1. 朗读全诗并思考:词的上下两阙各写了什么内容?

上阙:

下阕:

2. 上阙中有一个领字,是 。它所领的词句中写到了哪些景物(意象)?这些景物的特

点是什么?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景的?面对此情此景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景物: 特点:

顺序:

感慨:

3. 上阙中哪些词特别富有表现力?

4. 深入品读下阕思考:词从那几个方面描写了革命战友?

5. 下阕最后三句“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作用是什么?

例如:遍——写出了红之广;染——用拟人写法,写出秋色之深。答:答:

《死水》学案

【学习目标】:

了解闻一多三美的主张;

学习反讽手法(以美写丑);

品味“死水”的象征意义。

一、课前准备

1.预习《死水》,课文诵读,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2.搜集作者资料以及与课文相关的各方面资料。

二、相关资料

※简介作者

闻一多,湖北浠水人,新月派诗人和新格律诗理论的奠基者,著名的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其诗歌创作的主要成就是两部诗集:《红烛》(1923)、《死水》(1928)。闻一多的诗歌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气质,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他的全部诗作,成为他诗歌创作的基调。朱自清曾称赞闻一多是五四时期“唯一的爱国诗人。”

※“三美”主张

闻一多诗歌理论的核心是讲究“三美”:

音乐美:指音节和韵脚的和谐,追求诗歌的韵律感;

绘画美:指辞藻华丽,讲究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

建筑美:指从诗的整体外形上,讲究节与节的匀称和行与行的整齐。

※简介背景 对《死水》的写作时间和写作的原由有不同的说法。

1922年闻一多赴美国留学,他不堪忍受身为中国人受到的歧视,写过许多篇爱国诗篇。 1926年他怀着对祖国的渴念和期望从美国归来,但北洋军阀统治下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令他极为失望,他痛呼“我来了,我喊一声: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正是这种为现实所冷却了的爱和期望,成为了本首诗的深层根基. 1925年4月写下《死水》 ,发表于1926年4月,诗人于1928年遍成第二本诗集《死水》出版,并告别诗坛。

※结合背景,理解“死水”的象征意义。

三、阅读与欣赏

1. 感受诗歌的建筑美并谈谈建筑美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2. 这首诗歌的音乐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3.阅读第一小节:“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突出了死水的什么特点?“不如”、“爽性”表达出作者什么情感?

4.阅读2—4小节,思考讨论:这三个小节主要体现了死水的什么特点?作者在描绘中采用了 漪沦() 剩菜残羹() 翡翠() 罗绮() 发酵( )

什么手法?

5.以第二、三诗节为例,讨论绘画美在《死水》中是如何体现的?

6.阅读最后一小节,思考:既然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那为什么要“让给丑恶来开垦”?

三、 课后巩固练习

1. 阅读下面两首词,回答问题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处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1961年)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 第一首词上阙中“驿处”、“断桥”、“黄昏”、“更著风和雨”,写出了的情景。下阕中“一任群芳妒”,表明了作者的心情。

(2) 第二首词上阙中“飞雪”、“悬崖”、“百丈冰”,写出了的品质。下阕“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中的“笑”写出了梅花的神韵—— ;从自喻的角度看,内含的是作者人格志趣的外化物;再进一步引申,则表现了。

(3)对两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

A.两首词均以写景入手,通过景物描写很好地渲染了气氛,为梅花形象的塑造提供了有效的背景。

B.两首词都表现出梅花不与百花争春,甘愿自己经风着雨,也要保持高尚品德的优秀品格。

C.陆游的词流露出寂寞无奈、孤芳自赏的消极心态,毛泽东的词则表现了与群芳同春、积极向上的思想。

D.陆游词中的梅花则是封建士大夫既保持节操,又消极无奈情景的写照;毛泽东词中的梅花则是威武不屈,坚持真理的革命者形象。

(4)两首词都运用了一种什么表现手法?他们所表达的具体内容有什么不同?

(5)请比较这两首词的感情基调。

篇三:沁园春长沙学案教师版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一)

年级:高一编写:刘兴文 审定:高一语文备课组时间:2011-8-29

班次: 小组: 姓名:

【学习目标】

1.学习毛泽东同志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的抱负。

2.体会宏阔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3.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朗读能力。

【重点难点预测】

1、把握词中的意象。

2、指导学生鉴赏诗词的方法,训练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学法指导】

课前预习、讨论交流、质疑对抗、小结归纳、反思感悟

抓住诗的思路,反复朗读,着重体会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进而具体、深入地感受诗的意境,学习诗人的宽广襟怀和昂扬的革命精神。

【知识链接】

1、意象:

意象是诗歌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客观的自然景物即“物象”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了诗人的情感色彩,赋予它灵性,便成了浸透着主观意愿的“意象”。意象对于诗人创造意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读者进入诗歌意境总是先从感受意象开始,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作者主观感情的真切流露。因此,鉴赏诗歌时反复揣摩、体味从而准确把握意象是进入诗歌意境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关键。

古典诗歌,由于历史文化积淀,还有民族文化、民族心理的制约规定,某客观事物便具有了一定约定俗成的意义,成为特殊意象。诗人借助特殊意象可迅速引起读者共鸣,达到造境之目的。读者也可由此探究诗人的情感意图。水喻愁绪,李煜词《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见月怀人,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2、背景链接 :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

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面对如画的秋色和大好的革命形势,回忆过去战斗的岁月,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动人的诗篇。“诗言志。”词是抒情性很强的文体。作者用词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的秋色和形势的强烈感受,抒发了革命的抱负和豪情。

3、同学少年:毛泽东1911年到长沙,进第一师范学校读书,常和同学蔡和森、何叔衡等到橘子洲一带游泳,畅谈人生国事,慷慨激昂;1915年袁世凯称帝,毛泽东与同学开展反袁斗争;1916年,毛泽东领导驱逐军阀张敬尧出湖南的斗争,同学参加者众多;1919年毛泽东组织新民学会,成员多为第一师范同学;1920年7月,毛泽东回湖南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成为建党的一支力量,骨干多为同学。

【学习过程】

一、课前自学,基础过关(A级)

1·请回忆默写《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住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字 润之,笔名子任,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著作有《毛泽东选集》五卷,其中《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都是重要篇章。其他已公开发表的著作有《毛泽东书信选集》《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和《毛泽东诗词选》等。

3·文体知识:

词,兴于__隋唐____,流行于___宋___,是一种和乐可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起初时称“曲子”“杂曲子”和“曲子词”,后来也称作“乐府”“长短句”“诗余”。

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 词以字数多少可以分为______(58字以内)、______(58到90字)、______(91字以上)。词的流派可以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其作品分别表现出不同的风格。_婉约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_辛弃疾,苏轼_等。豪放派作品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多写个人遭际,男女恋情,也

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代表词人李煜.,晏殊,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_ 晏几道,姜夔等。

4·熟读全词,填写下列词语的汉字或拼音。

沁()园春百舸( )峥嵘()()挥斥方遒()

()jú子洲( )liáo 廓 ( ) a止 ()cāng茫

携( )来百侣( ) 峥嵘( ) 方遒( )

5·多音辨析

曾经______ 中心______ 数字______

曾祖父______ 中毒______ 数典忘祖______

数见不鲜______

6·相似辨形

沁______ 舸______ 寥______

泌______ 坷______ 廖______

漫______ 遏______ 惆______

谩______ 竭______ 稠______

7·词语集释

寥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苍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峥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风华正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义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挥斥方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点江山: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诵读诗歌,整体感知(B级)

诵读时注意

①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注意轻重、读出感情;

沁园春长沙的导学案

理解诗歌内涵、理解作者感情、走进作者内心。(分小组朗读)

三、合作探究、小组展示(C级)

1、词的前三句用了倒装句式,请问正常的顺序是怎样的,怎么理解?

“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

点明了时间,地点,特殊环境。一开始,诗人便把自己置身于秋水长天这一广阔的背景之中,同时也把我们带进了一个高远的深秋境界里。

大意:在深秋的季节,我独自一人伫立在橘子洲头,望着湘江水日夜不息地向北流去。

2、上阕由哪个字统领?由这个关键字,作者写到哪些意象(景物)?这么一幅绚烂的秋景图,词人是怎样变换视角来描绘的呢?

看字总领下文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得一幅色彩绚丽的湘江秋景图

意象有万山,层林,漫江,百舸,飞鹰,游鱼,霜天等意象。

由远及近,自上而下,动静结合。

3、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三句的大意是什么?表达了词人怎么样的感情? “怅”:原意是失意,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激昂慷慨的思绪

“寥廓”:指宇宙的辽阔无边;

“谁主沉浮”:谁主宰国家的命运、掌握民族的前途。

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怎不激起万端思绪!广阔无垠的大地,谁来主宰你消长兴衰的命运呢?

这一问,即使询问大自然的盛衰枯荣应该由谁来主宰,也是面对山河破败,民生凋敝的现状询问,谁才是社会历史的主宰?这一问道出了诗人的雄心壮志,显示了青年毛泽东的博大胸怀和敢于以天下为己任的豪迈气概。

四、当堂检测

1,下列各项中字词的注音或释义有错误的一项是()C

A,百舸(gě) 橘(jú)子洲 遒劲(强劲有力) B,峥嵘(zhēng róng) 携(xi?) 遏(a)制

C,漫江(满) 寥(liáo)廊 挥斥(斥责)D,惆怅(chàng) 稠(chóu)密 辟谣(pì yáo) 2,下列词语中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D

A,漫江碧透 百舸 寥郭B,沉浮 携带 仓茫

C,挥斥 酋劲 峥嵘 D,遏阻 惆怅 激扬

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B

A,粪土当年万户侯(作动词用,视??粪土) B,怅寥廓(失意)

C,挥斥方遒(强劲有力) D,浪遏飞舟(阻止)

4、积累名句。

(1)看万山红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百舸争流。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谁主沉浮?

(3)恰同学少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总结拓展】(D级)

侧重写景,诗人旧地重游,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二)

年级:高一编写:刘兴文 审定:高一语文备课组时间:2011-8-29

班次: 小组: 姓名:

【学习目标】

1.学习毛泽东同志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的抱负。

2.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朗读能力。

【重点难点预测】

1、 分析下阙,背诵全词

2、指导学生鉴赏诗词的方法,训练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学法指导】

抓住诗的思路,反复朗读,着重体会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进而具体、深入地感受诗的意境,学习诗人的宽广襟怀和昂扬的革命精神。

【知识链接】

1.文学体载的种类:

文学体载可分为小说、散文、戏剧、诗歌四大类

2.中国诗歌发展的脉络:

3.诗歌的分类

①按题材可分:田园诗(代表人陶渊明)

山水诗(代表人王维)

边塞诗(代表人岑参)

此外还有讽喻诗、打油诗等。

标签:长沙 沁园春 学案 沁园春雪导学案 沁园春长沙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