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高三作文 > 正文

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大全 加强语文课堂教学初探

时间:2019-01-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现代语文教学目标不仅仅是要求学生掌握语言的使用技能、语基知识,而且更应该关注学生创造性、想象力、思维力、人格塑造及综合心理素质方面的培养,它也含括智力因素的开发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而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属于说教式教学,只会令课堂更加沉闷枯燥、索然无味,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如何根据新课程改革后的教学手段来活跃语文教学课堂、引导学生品味语言艺术和提高语文素养是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者一直探讨的话题,下面根据本人的教学经验总结出如下几点看法:
  
  一、与时俱进、更新教学理念,活跃语文课堂教学
  
  语文教学的内容繁杂,从字、词、句、篇到语法、修辞、逻辑、文采,这都要求教师与时俱进、更新教学理念,以及学生的主体参与,课堂上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育心理学家指出:高中生的持续注意的时间一般不太长,注意力易分散,一旦教学方法呆板,课堂节奏慢,学生就会出现做小动作等精力分散的不良现象,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刻,采用快节奏的、多样式的教学方式。如:趣味问答、诗歌朗诵、辩论比赛、文学作品分析等,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使课堂既紧张又活泼,既轻松又刺激,也使学生一直保持高昂的学习兴趣,在牢固知识的同时,课堂质量也大大得到提高。同时,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以教材为基点,向写作迁移,向课外延伸,向生活拓展,让学生在丰富语言知识同时,提高包括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创新思维能力在内的语文综合能力。
  
  二、与时俱进、更新教学方法,活跃语文课堂教学
  
  语文学科是一门富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学科,其间蕴含着大量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联想、想象力、超强的理解力、旺盛的创造力的同时也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内涵,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有效的课堂时间,最大限度地丰富课堂教学活动。
  1.转变教学策略,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
  语文教学是咬文嚼字、品析语言的过程,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优势,创设新的教学策略,采用以课堂为中心,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并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只有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前提下,学生才能发散思维,勇于创新。作为语文教师,拥有雄厚的文化底蕴,也掌握了顺应时代发展的教学策略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说将竞赛、辩论机制引入语文课堂教学中来,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语言的特色。事实上,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从语言入手,从品味语言达到超越语言,着眼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引领学生获得感受、体验语言情感和文字艺术的魅力,逐渐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
  2.语文教师应充分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善于引导学生品味语言艺术。
  成功的语文教学,不能只瞄准教材中几个动词、形容词或者描写抒情的片段,更要引导学生从那些看似平淡细小的、比较容易疏忽之处,品味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内容。所以教师的任务是如何指导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知识、解决学生与教材交流时出现的障碍,引导学生怎样更好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体会作者的语言艺术。教师不能把自己认识的想法强加给学生,要给学生充足的空间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积极质疑、发问,对教材作出自己的分析、鉴赏、评价,提倡师生间、学生间不同认识的辩论和不同情感的交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创造良好的气氛和环境。总之,教师要扮演好自己角色,就是让教师不要越权代替学生思考,代替作者言论,善于引导学生体会和分析语言的文字艺术和语言魅力,进而提高自己的语言层次和文化修养。
  3.利用语文的文化魅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语文学科其最独特的魅力在于语言艺术,语言艺术则是以语言表达能力为向导的。语文的文字魅力在于可以通过朴实无华的语言表达出作者丰沛的思想感情,教师在教学中,要紧扣极富内涵的语言点,不断激励、引导和启发,将学习者逐渐导入文章的内容里,尤其是语言的深处,在学生的揣摩、研讨和分析过程中,巧妙点拨,力求让学生探究出语言之外的神韵。而高中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是语言创新艺术能力,这是由语文学科在发展学生创新能力上具有的两大优势所决定的:一是语言优势。语言是创新能力的基本因素,一切创造及其过程都需要语言的参与;语言也是思维的工具,思维过程要靠语言来表达;二是思维的优势。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因素,而语言只是思维的直接表现,但是创新语言的发展又能促进思维的发展,分析并揭示事物的本质特点――隐蔽性、曲折性、间接性等等。因此把握好思维方式,才能完美的呈现语文的独特的艺术魅力。
  4.引导学生从语言实践中感受美育。
  语文实践活动,就是要让学生能够全身心的去感受、领悟语文学习的魅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来获得语文能力,因此由学习者基于自身经验背景而构建起来的理解,才称得上“真正理解”。可在实际教学中,语文实践活动往往被看成是可有可无的,使学生学习中获得的感受比较肤浅空洞,审美效应也不明显。语文实践活动,可采取多种形式的活动,比如演课本剧,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走入作品,把自己的心与作品中的人物融在一起,对他们的喜怒哀乐有一个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感受,并创造出一个个带有学生自己特色的人物形象来,很明显,这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大有裨益;再如课文朗诵,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语调,读出感情,使文中之话,皆若出于我口,文中之情,皆若溢于我心,从而感受、体验文中之美。
  总之,中国的语言文字负载着中华名族几千年优秀文化,语文课文内容涉及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科优势,把人文精神贯注到整个语文教学中,关注学生精神世界的构建和人格的养成,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开辟道路,使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吸纳语文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陶冶情操,提高自己的文化内涵。

标签:初探 课堂教学 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