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出国留学 > 国外生活 > 正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语文课堂提问艺术初探

时间:2019-01-1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现代教学论认为,任何教材内容都可以用一个个问题呈现出来。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当然也不例外。现代心理学家认为:一切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是开启学生心智的钥匙。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好的提问能够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运用已掌握的语文知识独自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一、 前后联系,难易适当
  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分析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大概),然后再考虑课堂上的问题学生是否能利用学过的知识,连同本节课的所学课文,相互结合,来解答教师所提的问题。提问要难易适度,与学生的智力和知识水平的发展相适应,即问题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比如:小学第10册教材第6课《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这篇文章属新科学篇,其中的一些名词和相关说法,学生不一定都知道,在此即可提出:同学们在读过的书籍中是否了解地球的一些知识,学生一定会踊跃举手发言,积极性高涨,这个时候插进这么问:你们对地球这么了解,对火星的相关情况是否了解呢?学生一定会读课文,找资料,从中去寻求正确的答案,这样把学生带上了火星,此时老师可以让学生来读文,让学生自我提问,全班同学共同商讨回答,如有困难,师作点拨,比如:“集体大逃亡”这一短语,联系课文,学生可能一时难于理解,反复阅读后学生可知它的意思,原来,由于火星的引力不如地球的大,留不住水,它便一起集体逃离火星了。
  在设计问题时只有考虑了学生的知识结构才能达到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曾提出的“跳起来摘桃子”的层次。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要经过一定的思考、分析,最终解决它们。如果问题只停留在简单的知识记忆和辨别是非的层面上,与学生之间只是简单的一问一答,学生就会被动地听,消极地学,课堂教学如死水一潭,如果问题太难,难以捉摸,学生“听”而生畏,一定程度上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
  二、 先易后难,由浅入深
  由浅近到深远,这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课堂提问也应按这一规律办事。一般说,先提容易,再提较难的,最后是最难的。例如:第10册《早》一文教学中先问谁了解大文学家鲁迅?再问:他是怎样成为文学家的呢?学生会立即读文去寻找正确的答案,这时一个个问题会相继提出。如:是什么动力促使他那样认真刻苦的呢?学生会回答,鲁迅学习时具有: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到此可以提出:你们能从文里找一找鲁迅是在什么情况下,想到了在桌子上轻轻地刻了“早”字的,鼓励学生去发现,到了这个时候,时机来了,可由学生自我发现,原来是寿镜吾老先生用一句朴素的语言启发了他。接下来师当问,你们还从哪发现鲁迅除了具有上文的精神(时时早、事事早)还 “奋斗了一生”呢,到后来成为伟大的文学家。
  这就是平常所说的要细心选择提问的时机。过早则学生对教材认识缺乏准备,启而不发;过迟则问题已经解决,成了马后炮。笔者认为:提问的时机可分为三种情况,即问而后读,读而后问及边问边读,三种方式应灵活机动地在课堂教学中使用。
  三、 因课制宜,抓准关键
  提问要有针对性,有助于实现教学过程的各个具体目标;提问还要有科学性,有利于学生探索知识,发展能力;同时,提问要选在节骨眼上,使问题能够统领全局,或揭示重点,或突破难点,或综合概括。另外,提问要注意数量适当,疏密相宜,做到既使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掌握教材的重难点,又不至于增加学生的负担。例如《粜米》一文,可提出:本课写粜米活动,写了哪几个场面,是用什么手法写的,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就能提示文章的重点。又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有这样的话:“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个深刻含义的句子较难理解,为了解决此问题,教师可三问:1. 从字面上看,这句说什么?2. 联系鲁迅说这话的历史背景,这话有什么更深的含义?“黑洞洞”指什么?谁会碰壁?3. 鲁迅说这话的心情怎样?学生讨论后会认识这是一语双关的句子,从而激起学生对旧社会的憎恨,对鲁迅坚韧的战斗精神的崇敬。可见,提问要在抓住教材本质内容的前提下,问题要准,问题要明,时机要巧。
  四、 先讲后问,讲问结合
  有些课文的内容难于理解,表现手法也比较复杂,学生自己往往不能自行解决,此时教师当做示范性的解答,接着结合刚讲的内容提问,这样可能很快地收到效果。《给颜黎民的信》一文中说了“我不是没有说什么不可告人的话么?即使说了,也不怕发表!”本句话的否定词,学生难于知晓全面,教师当先向学生说明双重否定即为肯定。接着由学生辨析这句话是什么句式(初步了解)再说一个同类句,让学生进一步分析是什么句型,经过提示使学生通过提问明白其中的知识,会较快地收到效果。
  五、 以问促读,问读结合
  为了引起学生读的兴趣(朗读、默读)向学生提出问题来是多数老师会做的事,比如教学《可爱的草塘》时问道:“草塘为何是可爱的,从哪看出来?请大家读文后回答。”这样的问题,学生乐于回答,他们一定专心致志地读课文,同时还能与其他同学讨论,或比一比,看谁发现得准,发现得快。在同学面前展示一下,说明其能力强。因此把问读结合,有目的地去促读,无疑会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知识的理解和对知识的掌握。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提问题要有情趣,能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这样,学生才能学得主动,学得扎实,在不知不觉中领悟知识的真谛,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
  六、 变换角度,一例多问
  我想适当地进行“一例多问”可以让学生的思想在广阔的天地自由驰骋,对发展学生的智力是有很大作用的。
  现在的小孩在教育时,我个人认为当依先人所说因材施教的理念进行课堂教学。课文中有些句段不一定要面面俱到讲透,而讲得过死往往会压抑学生的积极思维,有一些代表性的句段可搞“一例多问”即多角度去提问,以开拓学生的思路,活跃学生思维。例如,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你走路不小心?”从朗读角度提问:问句的的语气该怎么读?语气是否一样?为什么?换一角度可从反面提问:如把两问句读成句末平平的陈述语气,能行吗?为什么?再换一下可以从句式变换的角度提出:如不用问句的形式来表达,而用陈述的句式来表达,那么应该怎样改呢?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用新颖、奇妙的方式,生动、简洁的语言,准确鲜明的设问,激活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的气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巧妙的提问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诱导他们将思维引向纵深,使他们在和谐的教学环境和学生的主动探究中完成学习任务。
  (王成恩 江苏省阜宁县板湖中心小学 224412)

标签:小学语文 提问 课堂教学中 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