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黑板报 > 正文

一年级思维训练100题 让学生思维在新课标下得到发展

时间:2019-01-1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这里的“想象力”实际就是一种思维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常常会涉及到对文本的“多元化解读”。如何在对文本“多元化解读”过程中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充分挖掘文本整体意涵,实现学生思维维度发展
  深入地挖掘教材是“多元化解读”的前提。教师只有从作者、编者、文章中心人物入手,结合新课程标准,才能深入地挖掘教材,实现对文本的“多元化解读”,达到一种科学、高效的解读,从而获得学生思维的维度发展。只有这样,“多元化解读”才能成为教学实践中因材施教、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最佳途径之一。
  在《一夜的工作》教学中,教师深入挖掘文本的整体意涵,寻求学生思维发展的“点”,将孩子的思维发展融入文本,融入课堂,让学生的思维获得放飞。
  师:同学们,这一叠厚厚的文件,摆在总理的面前,重大的问题,棘手的问题,急迫的问题,需要总理去思考,需要总理决定。你说,总理的一夜简单吗?你说他会想到什么问题,他会思索什么文件?(出示一段话,师范读:“夜很静,周总理一句一句地审阅着文件,那不是普通的浏览,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他想着。”)请你把他想的写下来。
  师:这一夜,我们的总理到底想了哪些问题,请你们有感情地读读。要注意这是新中国第一任总理所考虑的问题。
  生1:他想着哪些地方没有粮食。
  生2:他想怎样使人民富裕起来,使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
  生3:他想今晚一定要批好这些文件,不辜负老百姓的期望。
  生4:他想怎样使贫困山区的人民脱离穷苦的面貌。
  生5:他想着灾区人民的生活过得怎样。
  生6:他想着如何使人民生活有保障,国家更加富强。
  生7:他想着老百姓吃得饱吗,有衣服穿吗。
  生8:他想着山区的孩子能读上书吗,有多少失学儿童。
  在这个片断中,我们看到,正是教师创设的良好的对话氛围,正是基于对文本的整体把握和充分挖掘,才使学生张开思维的翅膀,走进总理的内心世界,从而获得每个学生个体的情感体验和思维的发展。
  二、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实现学生思维效度发展
  文本解读的多元化,不仅来自于文本意义的多元化还来自于学生本身阅读能力的多元化。多元化解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切实发展学生的思维。然而,实际教学活动中,有的教师不去深入研究文本本身的价值限度与学生的实际能力,却只是一味要求学生对文本内容作无止境的多元化解读,要求学生思考出与众不同的答案来。更有少数教师,干脆完全脱离文本内容另起炉灶,在课堂上组织学生探究一些与文本本身没有任何意义的问题。这两种行为,都是对多元解读的误解。由此可见,多元化解读还必须把握好解读的“度”,只有把握好解读的“度”才能避免出现思维发展缺乏效度。而这个“度”的把握,需要依靠教师的自身功力的“修炼”。
  在教学《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是,教师引导学生对“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一步步地指引学生思索,由对特定事物骆驼的自豪感深入到自身的自豪感,从而获得思维的发展。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我感到自豪的是 ”的句式,选择短文中的内容自由地说说骆驼值得自豪的地方。看谁说得又多又准确。
  生:我感到自豪的是我们骆驼耐饥耐渴、性情温和。
  师:别看我们高大,其实我们很温柔。
  生:我感到自豪的是骆驼不畏风沙、善走沙漠,被世界公认为沙漠之舟。
  生:我感到自豪的是骆驼的寿命可达35~40岁。
  生:我感到自豪的是骆驼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师:太珍贵了。其实都是你们人类惹的祸。
  生:我感到自豪的是骆驼有惊人的耐力,在气温50℃、失水达体重的30%时,还能20天不饮水;它还能负重200公斤以每天75公里的速度连行4天。
  ……
  师:骆驼有骆驼值得自豪的地方,我们每个人都有值得自豪的地方。现在请你写几句话,用上“我感到自豪的是_________________”的句式。
  生:我感到自豪的是我的绘画很出色,曾经在比赛中得过好几个一等奖。
  师:我为你――未来的画家感到自豪。
  生:我感到自豪的是我的学习成绩在班级里最好。
  ……
  教师在引导学生“多元化解读”文本时,有时需要教师引领学生抓住课堂中生成性问题进行深层次的多元化解读。当学生的思维受阻时,教师要给予引导;当学生的思维偏离正确轨道时,教师要“拨乱反正”。古希腊大教育家苏格拉底曾经说过:“没有一种方式,比师生之间的对话更能提高沟通能力,更能启发思维技能。”因此,切实提升教师自身教学素养,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是实现文本“多元化解读”的又一要素。
  三、努力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学生思维力度发展
  文本解读的多元化,对教师的备课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如何才能科学合理地应对阅读活动中生成的新问题,如何才能在新问题前组织起有序对话,通过探究来完成问题思考,这是多元解读活动必须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
  例如在教学《军神》这一课文,教师提出:“题目是‘军神’,课文应该主要写刘伯承,用了那么多的文字来写沃克医生的部分是否多余?”有的学生认为,用那么多的文字描写沃克医生:“手术中,一向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却双手微微颤抖……”等都是为了突出刘伯承所能忍受的常人所不能想象的痛苦。他的这种钢铁般的意志无愧于“军神”的称号。可有的学生则认为,只要多用文字描写刘伯承的感人事迹和对手术的镇定态度以及表现出来的勇敢等就能很好地说明他是不折不扣的军神。通过这种矛盾的争论,学生的思维被大大激活。教师在此基础上给他们以肯定和赞许,并抓住这两者逆向思维的火花,激发了更多学生的思维活动。通过争论,学生的认识最后归于统一。文中对沃克医生的描写,不仅反映了沃克医生是个经验丰富的老军医,更为下面衬托出刘伯承的坚强意志作了铺垫。
  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文本本身是否允许学生想出无穷无尽的、与众不同的答案来?教师预设的问题是否具有针对性?学生本身的阅读与思维能力是否能够达到预设的高度?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只有在充分研究文本内涵与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之后,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才能做到对文本多元化解读“度”的合理把握,才能避免“多元化解读”的低效化,实现学生思维有维度、有效度、有力度的发展。

标签:新课标 思维 发展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