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记叙文 > 正文

【清初江南地区诗社考】 江南诗社

时间:2019-01-2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明清之际的江苏南部地区,是一个文人结社的渊薮。在那里,除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复社”之外,还有无数规模不等的各武社团。但那些社团中,目前只有“惊隐诗社”比较受人重视,其他都还很少有人专门进行研究,甚至从来不见有人提及。而对类似这样的社团予以考察或钩沉,将是学术界一项长久而重要的工作。
  关键词:尚齿社;隐湖社;含绿堂吟社;石佛庵诗社;湄浦吟社
  作者简介:朱则杰(1956―),男,浙江永嘉人,文学博士,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清代诗歌研究;李杨(1981―),女,黑龙江友谊人,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八旗诗歌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项目“清史?典志?文学艺术志?诗词篇”(项目编号:200410220204001)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403(2012)01-0129-06 收稿日期:2011-11-10
  明清之际是中国历史上文人结社最为繁盛的时期。特别是入清以后,各种社团更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而江苏南部地区,在这方面尤其突出。浏览当时当地作家的诗文著作,常能发现大量相关的资料和线索,并且往往相互勾连,一再延伸,凸显出文学社团丛生繁茂的状况。本文从陈瑚《确庵文稿》入手,对清初苏南地区的若干诗社做一些初步的勾勒,或可有助于清代诗社整体研究的展开和深入。
  一、毛晋结社
  明清之际江苏常熟著名藏书家、出版家兼诗人毛晋,在结社方面也十分活跃,入清以后至少创立过三个诗社。
  毛晋友人陈瑚《确庵文稿》卷十六《为毛潜在隐居乞言小传》曾说:
  变革以后,杜门却扫,著书自娱。无矫矫之迹,而有渊明、乐天之风。与耆儒故者、黄冠缁衲十数辈,为“佳日社”,又为“尚齿社”,烹葵剪菊、朝夕唱和以为乐。这篇小传据其下文“明年丁酉改岁”云云,可知作于顺治十三年丙申(1656)。其中提到毛晋(潜在其号)创立的诗社,先后有“佳日社”、“尚齿社”。
  关于这两个诗社,目前见到的资料以“尚齿社”相对较多。已故日本学者、当时的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三浦理一郎先生,在《文献》杂志2001年第2期发表过《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述略》一文,第三部分《的史料价值》恰好举到了有关“尚齿社”的例子。据该处介绍,陈瑚辑于毛晋身后的《隐湖倡和诗》,“卷中13b到15b有题为《丙戌元宵尚齿会集和陶诗》的一组诗,题云”:
  丙戌(清顺治三年[1646])元宵,集缁素一十有三人,礼三教师像,结尚齿会。南沙顾涵宇慈明时年八十,吴兴施万籁于民时年七十五,河南陆盂凫铣时年六十六,临海戈庄乐汕时年六十五,弘农杨子常彝时年六十四,武陵顾麟士梦麟时年六十二,智林释石林道源时年六十一,武陵顾用晦德基时年六十,高阳何白石适时年五十八,九峰释梦无大惺时年五十五,扶风马人伯弘道时年五十三,西河毛子晋晋时年四十九,天水严仲木陵秋时年四十三,计年合得七百九十一岁。茗香作供,间以斗酒,玄对晨夕,各无杂言。偶读五柳先生怀古田舍诗,怅然有感,遂书素幅传示,同人或叠韵、或用韵、或一章、或二章,各率其真云尔。从这里,首先可以知道这个“尚齿社”也泛称“尚齿会”。其次正如三浦先生所指出,可以知道该社“发起的时间”,即顺治三年丙戌(1646)正月十五日;第一次集会唱和“参加的成员”,即顾慈明、施于民、陆铣、戈汕、杨彝、顾梦麟、释道源、顾德基、何适、释大惺、马弘道、毛晋、严陵秋,凡十三人,各加郡望或寺宇,姓名或法名与表字并出,以齿为序。
  又接下去说:
  卷中22b至28b有一组《颐志堂小集》诗,-由《仙人好楼居》、《空斋闻雁》、《赋得“亭皋木叶下”》三个小题所构成。正文前,尚有丙-戌孟冬廿五日陆瑞征序。陆序云:“尚齿会之约,本以诞期轮次,按月主宾。……于是有荒园颐志堂之集。”参加此次唱和者,有陆瑞征、顾德基、孙朝让、顾梦麟、杨彝、孙永祚、释道源、戈汕、毛晋等九人。据以上资料得知,至少有陆瑞征、孙朝让、孙永祚三人曾加入该社。这样,已知“尚齿社”的集会唱和至少还有顺治三年丙戌(1646)“孟冬”十月一次,地点在陆瑞征的颐志堂,成员新增有陆瑞征、孙朝让、孙永祚三人。该社活动的基本规律,则是以各人“诞期轮次,按月主宾”。
  《隐湖倡和诗》一书,笔者未能获读,不然按照三浦先生所举两例类推,应该还可以发现更多的相关资料。
  上文所说“尚齿社”第一次集会唱和,其中顾梦麟(号中庵)的诗歌,也见于陈瑚辑、陈陆溥补订的《顽潭诗话》卷下第八组《和陶田舍诗》,题作《元夕宝晋斋初举尚齿社,和陶始春怀古田舍韵》,由此可知其地点在毛晋的宝晋斋。又,该处所录次年顾梦麟另外重和的一题,“自序”称“尚齿社”为“齿社”,则应该属于它的简称。
  此外,乾隆年间顾镇编辑、周昂增订的《支溪小志》卷六《艺文志?诗》录有毛晋《丙戌除夕,续举尚齿会于海云楼,和陶拟古前二首韵》一题。该次集会唱和,时间在成立当年的除夕之日,地点则在顾德基的海云楼(参见下引《支溪小志》)。
  其他如清末邵松年辑《海虞文征》卷二十五所收孙永祚《西谷残碑》一诗,小序提及:“丁亥夏,偕杨子常、毛子晋社集西山。”这里的“丁亥”为顺治四年(1647);就所知三人来看,本次“社集”应该也属于“尚齿社”,地点在常熟的虞山。
  附带关于“尚齿社”成立当年毛晋的年龄,前引该“题”说他“时年四十九”,其实只有四十八岁。这是因为毛晋出生于明万历二十七年己亥(1599)的正月初五日,而该年在正月初九日始交立春,按照某种特殊的习俗即计为两岁,其后以此类推。
  至于“佳日社”,有关具体情况均未详。
  需要特别提出的是,毛晋还结有一个“隐湖社”。
  毛晋《和友人诗》卷首顾梦麟序,曾说:
  吾友子晋近裒次其诗刻之,凡四卷,惟《野外》为率然自命之言,《和古》、《和今》、《和友》皆次韵作也。……子晋生平,“佳日”有社,“尚齿”有社,“隐湖”有社。……往时吾家玉山[元人顾瑛]……犹子晋“佳日”、“尚齿”、“隐湖”诸社也。此序末尾未署写作时间。考毛晋自题虽有“迄今癸未”(明崇祯十六年,1643)之语,但集内诗歌有年份记载者如冯班原唱《丙申人日,雪中访毛子晋》一题,已收至顺治十三年(1656),可知此序大致应作于顺治十四年丁酉(1657)前后,当时毛晋还在世。序文一再以“隐湖”与“佳日”、“尚齿”两社并举而又次于两社之后,可以断定必然是继两社之后另外创立的一个诗社。前引陈瑚《为毛潜在隐居乞言小传》唯独没有提到“隐湖社”,很可能就是当时尚未正式成立或命名的缘故。
  又陈瑚辑《从游集》卷下毛晋之子毛褒小传,曾说毛褒诗歌起初“多人《隐湖社刻》中,予选而梓之”。《从游集》据卷首钱谦益序乃成书于 顺治十六年己亥(1659)四月以前,而这里也提到了“隐湖社”。特别是前及《支溪小志》,卷三《人物志?八》“文苑?国朝”顾德基本传说:
  晚年与毛子晋等为“尚齿会”,一时胜流如龚比部渊孟、陆道判孟凫、顾文学麟士、戈山人庄乐、何山人白石,及僧石林、梦无,每一宴集,分题擘素,对酒挥毫,累幅连章,今古杂奏,有玉山草堂遗风。所著《海云楼集》如干卷行世。时顾氏又有顾道基履常、夏时行之、时雍康仲、茂明律修、茂龄君如、茂志以宁、茂位靖共、茂远晋昭、(茂)群晋华、明盛今甫、道盛集虚、云岫心白、云峤又贞,并诸生,有才名。其末尾所注资料来源,有一种为《隐湖社草》。稍后何适传,也提及:“诗有宋元人风致,惜多散佚,今所存见《隐湖社草》及《海虞诗苑》。”这里所说的《隐湖社草》,应该就是陈瑚所说的《隐湖社刻》;无论“社刻”或“社草”,顾名思义都应该是“隐湖社”的社诗总集,并且至少在乾隆年间还流传于世。至于前面所说的《隐湖倡和诗》,据三浦先生该文注[五]介绍,所收作品的时间起于明天启五年“乙丑”,因此《隐湖社刻》或日《隐湖社草》与之显然不是同一种书,至多也只是《隐湖倡和诗》编选对象的来源之一。
  按“隐湖”位于常熟,为毛晋居处所在。其所结上述三个诗社,“佳日社”毋论,“尚齿社”明显有年龄限制,而“隐湖社”以地域命名,其成员范围一定最为宽泛;甚至从上引《支溪小志》顾德基、何适两人的传记推测,“尚齿社”也未尝不可以同时纳入“隐湖社”。各社的结束时间,则再迟不迟于毛晋谢世的顺治十六年己亥(1659)七月。
  附带关于前及毛晋《和友人诗》,其编纂体例十分特别,大体上先录“友人”诗,再附其本人和作于后。从“和”的角度着眼,此集自然属于别集;但从大规模抄录“友人”诗的角度着眼,则又很像是一种总集。总体来看,其性质可以说是以别集而兼为总集。今人柯愈春先生所著《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卷二毛晋名下叙及《虞山丛刻》本中《和古人诗》、《和今人诗》、《和友人诗》、《野外诗》凡四种而唯独略去其中的《和友人诗》,原因猜想就在这里。至于李灵年、杨忠两位先生共同主编的《清人别集总目》,毛晋名下对应之处连《野外诗》也不予著录,则明显属于缺漏。
  二、含绿堂吟社
  陈瑚《确庵文稿》卷三下诗歌,有《重阳后一日,含绿堂吟社初集,袁重其索赋》一题。该半卷编年“起丁酉,尽戊戌”,而此题后面很远有《戊戌春,赠姚鉴三生还》,可知其作于“丁酉”亦即顺治十四年(1657)。这年的“重阳后一日”亦即九月初十,“含绿堂吟社”举行第一次集会。
  含绿堂在苏州府城。本次集会唱和的诗歌,在其他作家的诗集内偶尔也有发现,兹就所知分别考述于次。
  一是葛芝《卧龙山人集》卷五,有《重阳后一日,同人集含绿堂,追赋》一题。该集诗歌分体而无编年。其前面第四题,为《毛子晋六十》。据上文“毛晋结社”条所述,毛晋六十大寿正当顺治十四年丁酉(1657),此题应为同年所作。
  二是施男《?竹杖》卷六,有《重阳后一日,社集含绿堂,次家又王》一题。该集诗歌仅此一卷,内部亦无编年。其前面第七题,为《丙申冬日,同蔡芹溪……次蔡韵》;后面第八题,为《己亥除夜感怀,和家孝章韵》。这样只能知道此题大致作于顺治十四年丁酉(1657)至十六年己亥(1659)之间,不过并不存在矛盾。
  三是陆世仪《桴亭先生诗集》卷五,有《重阳后一日,含绿堂吟社雅集,分韵得“七虞”》一题,并且第五句提及当时刚刚“开社”。该卷编年为“甲午至丙申”,此题明确系于“丙申”亦即顺治十三年(1656)。但是,《桴亭先生诗集》内部作品的编年,实际上常有不准确者。例如此题前面第二题所谓《寿毛子晋五十》,“五”字系“六”字之讹,即为毛晋六十大寿而作,同时见于张宗芝等四人合辑的毛晋六十寿诗《以介编》,正常应作于顺治十四年丁酉(1657),然而却同样系于顺治十三年丙申(1656)。另外如卷二系于顺治三年丙戌(1646)的“莲社”第一次集会之作《中秋夜,诸同社泛舟莲渚,为诸鼎甫举五十觞》,根据前及《顽潭诗话》卷上第五组《玩月称觞》的记载,实际却作于顺治四年(1647)“丁亥中秋”。而关于“含绿堂吟社”的这一题,集内编年显然也被提前了一年。
  此外朱鹤龄《愚庵小集》卷五,有《重阳后一日宴集,次韵》一题。该集诗歌同样分体而无编年。其前面一题,为《假我堂文宴,次牧斋先生韵》。假我堂也在苏州。该次“假我堂文宴”,据钱谦益《牧斋有学集》卷五《冬夜假我堂文宴诗》小序,实际发生在顺治十一年(1654)“甲午阳月[十月]二十八日”。但是,朱鹤龄在将近“一纪”亦即十二年之后追写《假我堂文宴记》,却误记为顺治十四年(1657)“丁酉冬日”。因此,这里的《重阳后一日宴集,次韵》一题,很可能正是作于顺治十四年丁酉(1657),只是在排序时忽略了“重阳后一日”与“冬日”的微小差别。假如这个推测不误,那么此题大约也是为本次“含绿堂吟社”集会而作。
  以上所述各题,体裁都是七言律诗,唯用韵有“分韵”与“次韵”之别。有关人物,朱鹤龄暂时不计,已知有四位作者,以及陈瑚该题提到的袁骏(重其其字),施男该题提到的施?(又王其字),他们都可以视为“含绿堂吟社”的成员。至于含绿堂主人本身,自然也在其列。
  含绿堂在此之前,至少还曾有过两次集会。
  一次在顺治十年癸巳(1653),具体日期刚好也是九月初十。陈维崧《湖海楼诗集》卷九,有《重阳后一日,同魏雪窦、胡彦远、施又王、陈鹤客宴集薛伟楚含绿堂,分赋》一题。该集内部分体而无编年。其前面第八题、第七题依次为《壬辰除夕次康小范韵(小范将就婚白下,余适返棹云间,故篇中及之)》、《哭姜如须先生》,后面第二题、第三题依次为《暮春杂感四首》、《赠冒巢民先生》;结合陈维崧生平事迹以及姜垓(如须其字)卒年(详后)推测,可知其作于顺治十年癸巳(1653)。这次集会的客人很清楚,即陈维崧、魏耕(雪窦其号)、胡介(彦远其字)、施?、陈三岛(鹤客其字)凡五人。
  再一次在顺治十三年丙申(1656),具体时间为春天。魏耕《雪翁诗集》卷十,有《含绿堂牡丹盛开,集胡介、陈维崧、朱士稚、陈三岛诸子作二首》。胡介《旅堂诗文集?诗集》“七言律”内,也有《吴门同人招集含绿堂牡丹花下,分韵》一题。但两集内部,都缺少确切的时间线索。而陈维崧《湖海楼诗集》卷十《侯六丈宅看牡丹五首》之三“薛氏堂前连夜雨”云云相关自注,曾忆及:“丙申春,同吴门诸子看花于薛伟楚含绿堂。”这应该就是指本次集会。另外徐鱿辑《本事诗》卷十二所收吴锵《吴门感红药旧事,次梅杓司韵》一诗,自注提及:“丙申春暮,同杓司诸子、红药诸姬集含绿堂牡丹花下听琵琶。”虽然这里人物不同,但也可以说明该年春天含绿堂确实“牡丹盛开”,屡有集会。   不过,含绿堂的这两次集会,除施?之外,人物别是一批,并且都没有提到结社。直到顺治十四年丁酉(1657)的“重阳后一日”,“含绿堂吟社”才有“初集”,也就是正式标举为诗社。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魏耕《雪翁诗集》卷九有《病中遥和吴郡诸公重阳后一日吟社初集之作》一题。这里的“重阳后一日”、“吟社初集”以及“吴郡诸公”,令人很容易联想到前引陈瑚该题。并且其所谓“遥和”,与前引朱鹤龄该题所谓“次韵”,两诗正文又刚好同押上平声“四支”韵。但是,《雪翁诗集》卷九和卷十,体裁都是“七言律”。卷十第二题为《哭姜大行垓》,据魏禧《魏叔子文集?文集外篇》卷十八《莱阳姜公偕继室傅孺人合葬墓表》所记姜垓“癸巳二月二十四日卒”推测,可知始于顺治十年癸巳(1653)。而“病中遥和”该题,处于卷九的中间位置,正常情况下应作于此前数年。因此,该题所谓“吟社初集”,应当不是指顺治十年癸巳(1653)那次含绿堂集会,而与顺治十四年丁酉(1657)“含绿堂吟社”的“初集”更加不存在关系。
  可惜的是,“含绿堂吟社”在“初集”之后,再未见有“续举”的行动。
  “含绿堂吟社”已知的成员,只有施男为江西人,曾一度仕清,又辞官寓吴,其他都是苏州一带人,以遗民终老。“初集”有关的诗歌,也往往充满家国兴亡的感慨。因此,该社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带有遗民结社的性质。
  至于含绿堂此前两次集会的人物,其中的魏耕、陈三岛、朱士稚三人,都是浙江山阴(今绍兴)秘密反清团体的首领或骨干,后来或愤激而逝或被捕就义。由此猜想,含绿堂历次集会,包括“含绿堂吟社”的成立,不知是否与抗清活动有关。
  最后关于含绿堂主人亦即“含绿堂吟社”的创立者,目前只能从陈维崧诗歌得知其姓薛,字伟楚,而其名却未详。好在上文提到的多位社友与其他友人,以及徐崧、陈济生等,大都辑有当代诗歌总集,估计总有可能选到他的诗歌并附有他的传记资料,且待日后随时留意。
  三、石佛庵诗社
  陈瑚《确庵文稿》卷十六有一篇《湄浦吟社记》。考虑到诗社很少有记文,更很少有流传,同时原书该文又不无刊误、漫漶之处,因此特将其全文转录并整理于次:
  吾友苏子或斋、惕庵,世家眉[湄]浦之土[上],兄弟皆喜作诗以见志。壬子夏五之望,惕庵续举“石佛庵诗社”,招延少长缁素四十余人,会宴于其所居之怡素堂,而予为客。是日也,薰风微来,轻云冠日。花香林影之中,轮蹄杖屦,络绎交至。主人为之分室布几,聚以其类。琴者耦琴者,弈者耦弈者,其书画骑射亦如之,众艺毕奏。时当亭午,乃限韵赋诗,人各二首。或仰而吟,或俯而思;或巡檐而步,或倚柱而立。诗成,则授之主人。主人次第录已,于是呼僮出酒,欣然命酌。笾豆?核,既多且洁。纷纷纭纭,不吴不傲。箫管迭兴,清歌间作。令章有纪,监史称职。曜灵西流,顾兔继之。浴乎室,风于庭。洗盏移席,高谈分夜,而后即寝。乐矣哉!今世所不可多得也。越一日,惕庵以书来,为予述其始事之由,日:“斯社之兴,自甲辰以至于兹,历九年矣。今惟口口[周子]音生、吴子雨臣辈几人庄[在]耳,其余或徙或死。而所谓‘石佛庵’者,则释者休中遁迹处,有竹木鱼鸟之观,能蓄泉烹茗以迟嘉客。自休中亦死,而其徒散去,瓶钵飘零,颓垣断堑,不可问矣。抚今追昔,盖不胜盛衰离合之感焉。君其为我一一详记之。”呜呼善哉!惕庵之言也。予观逸少之序兰亭、谪仙之述春宴,每于游目骋怀、坐花醉月,极娱乐时,有感于迹之易陈、欢之无几,使人悄然而悲,慨然以叹,夫然后达天知命,不至心为形役,没没于尘埃之内也。今惕庵之言此,其亦有闻古人之风而兴起者乎?传之它日,焉知不与永和、开元之胜事同为千古美谈乎?予故如其意而书其事云。
  按湄浦在江苏嘉定(今属上海)。记文开头的“壬子”,为康熙十一年(1672)。该年五月十五日,当地举行过一次诗会,即标题所说的“湄浦吟社”。《确庵文稿》卷九有《次和或斋、惕庵眉[湄]浦村居二首,是日惕庵大举吟社,座客四十余人》一题,据集内作品排次,正系当时所作。
  记文中间,不称“湄浦吟社”,而称“续举‘石佛庵诗社’”,并说“斯社”创立于康熙三年“甲辰”(1664),至此时已经头尾“九年”。这表明,本次“湄浦吟社”,乃是“石佛庵诗社”的一次具体活动。“石佛庵诗社”的成员,从本次“湄浦吟社”来看,就已多达“四十余人”,还不包括此前“或徙或死”的其他诗人。
  “石佛庵诗社”的两位创立者“苏子或斋、惕庵”,分别为苏渊、苏?,各以其别号为称。其中苏?,曾继明人翟校所编嘉定地方诗歌总集《练音集》之后,续纂《明练音续集》,但“天不假年,搜罗未竞”。其外孙王辅铭增补成书,并又接下去纂辑《国朝练音初集》。《国朝练音初集》卷一,同时录有苏渊、苏?的诗歌,并各附小传:
  渊字眉声,号或斋。崇祯壬午[十五年,1642]举人,顺治壬辰[九年,1652]副榜,砀山教谕。初居湄浦,以耕读世其业。后迁城南涛阁。……尝纂修邑志,又《三甲诗文集》若干卷。卒年七十。
  先外祖字眉函。少孤,奉母至孝。受业于许潜壶自俊。年十七为茂才,诗文名藉甚。后以从兄渊掌砀山教,纵游丰沛间。归筑精庐于湄浦,署日“瑟园”,图书鼎彝罗列左右,客至相与觞咏其中。尝续翟博士《练音》,未竞而殁。有《惕庵稿》。以上是目前所见有关两人相对最为详细的传记文字,而所说诗文集则均无流传。另外《明练音续集》卷首王辅铭自引,称苏?“字眉涵,与兄孝廉渊齐名,时谓‘二苏先生’云”,可知“眉函”也作“眉涵”。
  附带关于已故王大隆先生《蛾术轩书跋》,其中一则说到:
  右《惕斋见闻录》一卷,清苏?撰。案……融之仕履则不可考,惟《光绪嘉定县志》谓?家有瑟园,尝与周人玉结社石佛庵,是亦一时知名士也。《县志?艺文》载?所著书,有《申酉闻见录》、《惕庵稿》二种,今此书名《惕斋见闻录》,因记崇祯甲申[十七年,1644]至乙酉[顺治二年,1645]间事,故又名《申酉闻见录》,且据此则?之表字当为惕斋,志称《惕庵稿》亦误。这里其他毋论,苏?“表字”(别号)“惕庵”,集名“惕庵稿”,这从前面所引各种资料来看,实际均不误。
  又,这里所述的周人玉,就是《湄浦吟社记》中的“周子音生”。《国朝练音初集》卷三所录汪楷《次韵赠周音生》一诗,题注就说:“周名人玉,号藿圃,月浦村人。”嘉庆《直隶太仓州志》卷四十《人物?隐逸》“嘉定县?国朝”,也有类似小传:
  周人玉,字音生。喜读书。辟一圃日“小山林”,日坐“品菊轩”、“觅句亭”,偕二三知己赋诗见志。兼工隶、篆。颜其门日“藿圃”。有《藿圃集》。
  此外,《湄浦吟社记》提到的“吴子雨臣”、“释者休中”,均未详其人。而《国朝练音初集》卷一所录许自俊诗,有《岁寒社饮,同三侬和惕庵韵》一题;该次“社饮”,很可能也属于“石佛庵 诗社”的活动,如此则许自俊、汪价(三侬其号)二人也应当在该社成员之列。
  《国朝练音初集》刻成于乾隆初。该书内部还有不少其他诗社的资料或线索,例如“东冈社”、“淡成社”、“白沙社”以及朱廷选等人“九老会”等。倒是关于“石佛庵诗社”以及“湄浦吟社”,却没有明确予以提及,这不免令人有些遗憾。
  参考文献
  [1]陈瑚,确庵文稿[G]//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184册),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2]三浦理一郎,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隐湖倡和诗》述略[J].文献,2001,(2).
  [3]陈瑚,陈陆溥,顽潭诗话[Z],//续修四库全书(第1697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4]顾镇,周昂,支溪小志[Z]//常熟乡镇旧志集成,扬州:广陵书社,2007.
  [5]邵松年,海虞文征[Z].光绪三十一年乙巳(1905)鸿文书局石印本.
  [6]毛晋,和友人诗[G]//丛书集成续编(第171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9.
  [7]陈瑚,从游集[Z]//丛书集成三编(第100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7.
  [8]柯愈春,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上册)[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
  [9]李灵年,杨忠,清人别集总目(第1册)[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10]葛芝,卧龙山人集[G]//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33册),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11]施男,?竹杖[G]//续修四库全书(第1176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12]陆世仪,桴亭先生诗集[G]//续修四库全书(第1398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13]张宗芝,等,以介编[G]//丛书集成续编(第217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9.
  [14]朱鹤龄,愚庵小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15]钱谦益,牧斋有学集(上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16]陈维崧,湖海楼诗集[G]//湖海楼全集,乾隆六十年乙卯(1795)浩然堂刻本.
  [17]魏耕,雪翁诗集[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
  [18]胡介,旅堂诗文集[G]//四库未收书辑刊(第七辑第20册)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19]徐?,本事诗(续本事诗)[G]//本事诗、续本事诗、本事词,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20]魏禧,魏叔子文集(下册)[M].北京:中华书局,2003.
  [21]王辅铭,明练音续集[G]//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395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
  [22]王辅铭,国朝练音初集[G]//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395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
  [23]王元化,学术集林(卷七)[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
  [24]王昶,(嘉庆)直隶太仓州志[G]//续修四库全书(第697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叶素]

标签:江南地区 诗社 清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