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空军招飞 > 正文

[现代手工情怀]手工情怀

时间:2019-01-2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 本中国的传统手工艺文化在模式化的大工业时代中已逐步衰退,如何在传承和保护传统手工艺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寻求新的发展途径和培育现代手工文化,在手工艺实践中提高个体的人格修养和综合素质,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是我们每个美术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试从传统手工艺文化发展的时代需要及手工艺实践中的人本内涵来探讨在高校中实施手工文化教育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传统手工艺文化 传承保护 人本内涵 现代手工文化教育
  
   手工文化、手工艺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文化、一个民族的风貌。21世纪的到来,全球一体化,随着工业化发展,我们的生活开始缺失了个性和文化。在我们的身体和思想与现代文明不断冲撞中,手的意义逐渐被重新审视。手的创作能力越显可贵,传统手工文化所蕴含的人文情怀也受到人们的关注。手工艺术正以它特有的情感价值,与自然交融的和谐关系、朴素节俭的伦理追求重新获得我们重视。
   一、现代手工艺文化的兴起
   中国的传统手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的一部分。我国的手工艺发达,技艺精湛,一代代的能工巧匠创造了人间的瑰宝。2005年前的《考工记》就记载着“百工巧艺”,代表着人类造物活动的最高水平,体现着中华民族所具有的科学人文精神,传统的手工文化蕴含着中华文明的大量历史信息。传统手工艺尊重自然生态关系、强调社会人文的独特思想和方法,如:“物以载道、器以象生、重已役物、备物致用”,主张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主张尽善尽美、巧夺天工、得体合宜等。这些理念和方法在人类探寻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依然呈现珍贵的价值。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传统手工艺逐渐遭到淘汰。“手工”仿佛成了原始、落后的象征。工业生产模式创造了大众消费的奇迹,现代设计的兴起和广泛运用,促成了时尚流行的发展。传统手工艺似乎成为过时的需扔掉的旧鞋子,手工艺逐渐被人们所淡忘。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时间的推移,许多传统的工艺逐步被机械化、规模化,一些掌握传统技艺的老艺人相继去世,传统民族工艺面临着“艺绝人亡”的局面。
   大工业时代的到来注定要消除所有的“文化差异”,但我们也应看到工业生产在摧毁手工艺的同时,也给手工艺带来了新的希望。现代手工艺正是迎合人们对个性化的需要而产生,它是传统手工艺不断发展延续的形态,拓展了传统手工艺的范围和形式,增加了新的品类、形式和风格材料。
   在我国大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和当代通俗文化中,现代手工艺悄然兴起。人们开始怀缅手工劳作,陶吧、茶艺、手绘、造纸等休闲业应运而生。传统手工艺品和日用品在文化寻根和环保潮流的推动下销售兴旺,手工产品将在21世纪有更广阔的市场。手工艺术创作成为大众自主的艺术生活方式。如“十字绣、剪纸、丝袜花、中国结、纸艺”等等,这种自发的业余手工艺术创作热情和风俗的形成,有待成为新的“民间艺术”,有利地改善和丰富了人民的文化生活。同时,我国一些专业美术院校开设了新手工艺术如:陶艺、漆艺、木艺、纤维艺术等,积极探索新手工艺术的内涵和形式。这一切都隐喻着手工艺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方式再度进入人类文明史。在传承和保护传统手工艺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寻求新的发展途径和培育现代手工文化是我们每个美术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二、手工艺实践中的人本内涵
   卢梭曾主张:“在人类所有一切可以谋生的职业中,最能使人接近自然状态的职业是手工劳动。”这种接近自然的状态应包含着人天性善良和率性的成长。在人类发展史上,手工艺活动一开始便具有了朴实的人本内涵。这种内涵不是狭隘的的人本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而指围绕人类发展、体现自身本质秉性和力量而进行的相关实践。手工艺实践中的这种人本内涵就是通过“手”的不断操练所形成的。
   在生产机械化的今天,我们重新审视手的作用。手是人把自己同外界环境联结成统一文化的“枢纽”,它不但向外部环境传达人身体的作用,而且也传达人的精神作用。
   因此,手工生产劳动能带给劳动者劳动所具有的乐趣:创作性的、有益的、富有成效的使用双手的乐趣。在手工实践中,手与脑的协调运动,手与工具的亲密结合,使人的理性和感性经验,历史经验和现实体验完整结合。手工艺活动通过对个人各方面素质和才能的发挥,通过对个体自由愿望的尊重与满足可以显示一个人可能拥有的天性,有时可以产生比职业艺术家更富创意的作品。
   手工艺向来被看做是一种可喜的意外,手工艺中蕴含着手艺、理想、才分、直觉的创新等人性的因素。正是出于手工艺术的灵动和生命力,世界上的一些奢侈品都是手工艺品,具有着超凡的品质和艺术气质。
   现代手工艺的兴起给生活在模式化的现代工业环境中的人们送来了一份人文关怀,在健全人格、促进身心和谐发展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即使是在现代高度信息化、机械化、超市化的生活环境中,亲手制作一封贺卡、亲手编制一件衣服、亲手炮制一壶清茶仍是表达亲密友谊的最佳方式,手工中表达的心灵性、亲情性是不可取代的、不可泯灭的 。手工这种诉诸心性、贴近心灵最本质的劳动方式、特性构成了人类创造力的根本方式,它将劳动的乐趣、性情的修炼、心智的培养结合起来实现自我审美价值,也正是我们在艺术教育中所一直追求的目标。
   三、高校手工文化教育探讨
   卢梭在教育学著作里谈到:“手工劳动通过手、脑合力工作,使人的身心得到发展,它是人类职业中最古老、最直接、最神圣的教育方法之一。”
   2007年12月12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高峰论坛在广西南宁举行。著名作家冯骥才在演讲中第一次提到了民间手工文化需要教育保护,认为应该从娃娃抓起,应该面向全国的青少年编写一套乡土文化教材,为孩子们补上这一课。
   中国教育报曾载:北京市北线阁小学举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以“继承、发展、创新”为主题的手工艺技能展示。这种展示会在该校已经举办了5届了,展示会上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传统手工艺品:扎灯笼、捏泥人、剪纸、糊风筝、绣挂毯、编中国结、布艺、面塑等,把校园装点得象一个工艺美术馆,到处充溢着中国文化的氛围。为什么要让这些已经“洋气十足”的孩子熟悉制作民间手工艺呢?校长认为:社会现代化的发展,传统手工艺以从我们身边悄然逝去,随之消失的还有人与物的沟通、生命与自然的和谐,而当今所用的日用品、工艺品却没有制作人留下的体温和感情。
   笔者认为传统手工艺文化不但要从娃娃抓起,也要从肩负着传播时代文明精神的大学生抓起。
  目前国内五所艺术院校已经联合举办了多届现代手工艺学院展及学术研讨会,很多专家指出,手工艺通过现代感情,建立了能体现当代人精神和美学价值的工业创造,既满足中国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现实需求,又能实现保留本土传统的文化生活理想,对传统手工艺进行保护和传承,积极寻求新的发展之路,创造新的手工艺文化是大学教育的责任,是大学生肩负的使命。同时,如何在高校中开展大学手工文化教育,切实提高大学生的人格修养和综合素质,是当今艺术教育工作的一个新的任务。
   在大学生艺术教育中开设传统手工艺术课程,进行传统艺术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是传统手工艺文化教育的主阵地:首先,通过在大学中进行传统手工文化教育,既可以使他们体会到民间工艺中的精髓,自觉保护中国传统文化遗传,又可以陶冶他们的情操,促使个体的完整发展,培养大学生对美的欣赏和判断能力。其次,让大学生更多地与传统手工艺亲密接触,通过大学生亲身参与传统手工艺实践,启发和培养大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年―2010年)》中指出:“艺术教师应充分利用和开发本地区、本民族的文化教育资源”,在学习本地区、本民族的传统民间艺术的同时,还可激发大学生对源自民间的艺术形态的兴趣,增强对祖国传统艺术的热爱,唤起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使他们不光从书本中、典籍中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更从技艺的训练中来塑造自身的文化品格。
   因此,笔者通过多年高校艺术教育教学实践,认为有必要在高校中进行中国传统手工艺文化的通识艺术教育,把民间手工艺术引进大学课堂,探索一套切实可行的教授学习手工艺的方法和手段,推进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从根本上重新唤起民间艺术并注入新的艺术生命,使民间艺术成为我们现代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使祖国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通过大学生艺术教育得以继续传承并发扬光大。
   如将传统的手工艺术列为大学生的必修或选修课,通过讲解传统的民族民间手工艺文化的精神理念,教授传统手工艺技巧,诸如:编结、织绣、塑作、印染、雕刻、剪刻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感悟能力、造型能力、材料的把握能力和认识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精神、劳动观念,使他们理解传统文化价值,切实认识弘扬传统文化。还可建立“传统手工艺工作室”,吸纳手工艺术的爱好者,充分为他们创造艺术学习环境和条件,定期展示学生的手工艺术成果,让他们的才华得以施展。在校内定期举办“手工创意集市”让同学们将自己创作的手工艺品拿到集市上进行交流拍卖,扩大艺术交流,扩大展示空间。为扩展艺术学习空间,可以组织学生对地区地方民间艺术进行田野调查,摸清该地区现存传统民间艺术的品种和新创民间艺术品种,加深对本土民间特色手工艺术的了解。必要时,将民间艺人请进教室,现身说教,通过手工艺人的演示制作和交流体会原汁的民间艺术原态。民间手工艺文化将以朴素的科技、文化观念和艺术结合,弥补大学生艺术教育的不足。
   大学生手工艺文化教育除了对传统手工艺文化进行传承、发扬外,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还应吸纳现代艺术设计的审美观及可持续发展观,传承与创新同步。在网络传媒这一新兴媒介的兴起的背景下,手工艺术教学要在注重于手艺自身内涵体现的同时勇于突破现有的模式,将数字技术发展的成果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去,也可以通过网络营建一个虚拟手艺教学平台,为更多人提供学习手艺的机会。
   能很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造能力的“传统手工文化课程”势必成为我国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的主干课程。
   手工作为一种文化,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体现了人类的情感、智慧和创造精神,手的技巧的退化将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悲剧。未来社会中,手工艺将创造人类所需的审美多样性,手工艺会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卢梭《爱弥尔》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谷泉《重提手工劳动》江西美术出版社2007年版
  [3]吕品田《必要的张力》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潘鲁生《现代手工艺教育面临的问题》,潘鲁生博客2008年1月
  作者简介:殷海霞,女,湖北黄石人,湖北理工学院教师,主要研究传统手工艺传承与保护。

标签:情怀 手工